IT2.0业务中台规划牵引客户IT基础设施投资随想 (一):前中后台基本定义
前言
相对于软件包单体应用的IT1.0时代,基于云化服务化IT架构的IT2.0是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如何在新的IT投资热潮中引领信息化建设,通过顶层规划设计撬动IT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机会,是我们正在深入研究的问题。而在服务化IT架构规划中,中台规划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希望与各位探讨交流。
要说清楚企业中台是什么,先介绍一下企业前台和后台是什么?
企业前台和后台,业界对此有比较统一的认识,简单转述一下,前台是与用户互动的,后台是资源来源(一个个软件包打包的数据+计算)。
前台:由各类前台系统组成的前端平台。每个前台系统就是一个用户触点,即企业的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是企业与最终用户的交点。例如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都属于前台范畴。
后台:由后台系统组成的后端平台。每个后台系统一般管理了企业的一类核心资源(数据+计算),例如财务系统,产品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库物流管理系统等,这类系统构成了企业的后台。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计算资源,也属于后台的一部分。
那么企业中台是什么?
套用经济学中对于服务的定义,中台就是要协调/调度资源,满足前台与用户互动的需求。就拿金拱门和肯德基来说,前台就是与顾客互动的点餐员收银员,中台就是配餐员调度员,后台就是后厨。
业务中台(SOD-System of Differentiation)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业务供需矛盾”,即解决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SOI-System of Innovation)和稳定可靠驱动变化周期相对较慢后台(SOR-System of Record)之间的矛盾。(相关概念转自Gartner Pace-Layered)
是否有多种模式的企业中台?
答案是肯定的。企业中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前台与用户的互动,中台的模式取决于互动的模式(Interoperability Mode)。有哪些互动的模式呢?
1) 中台和后台(服务组织)支配的高效互动模式: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企业中台更加强调基于标准化流程的端到端高效协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前台给用户带来标准一致的服务体验。此类模式下,前台和用户的交互场景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企业务中台的协同方式,通过中台来主导前台和用户的交互。企业中台的协同设计可以满足前台和用户的协同需求,但又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尤其是那些非普遍性的需求,这与传统行业通过标准化高效运作追求规模和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一致的。
2) 前台支配的人性化互动模式:对于共享经济而言,企业中台是一个个整合资源后形成的能力共享中心,前台通过对能力的组合、编排,快速重构并搭建一个个新的业务模式。这种前台支配的互动模式因其更加贴近用户,可以快速根据用户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和构建,这与共享经济“以人为本,快速变现”的理念一脉相承。
3) 用户支配的个性化互动模式:这种完全由用户来支配的个性化互动模式,用户可以自助调取中台的能力来构建自己想要的前台,某种意义上是基于前台支配的人性化互动模式的更进一步发展。用户的体验用户自己说了算,就像自助分析厂商Tableau说的那样“自己做的报表才是体验最好的报表”。用户支配的个性化互动模式较常用于业务数据中台的规划和搭建,基于数据中台的自助数据分析和洞察是其典型应用。
个人认为,相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较稳定,决策链、价值流、业务流很长,高效协同的迫切性往往会高于个性化和人性化,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服务化转型要兼顾“做生意更简单高效”和“ROADS体验驱动、客户满意”。我们的业务中台规划可以做到更加全面,上面3种模式中,尤其是服务组织支配的高效互动模式所强调的基于标准化流程的端到端高效协同,依托于华为长期以来的流程化管理和信息化变革实践,是完全能够打动传统行业客户并为其创造独特价值的。
对于中台的基本认知先写到这里,后面还会继续把对中台规划的具体方法的思考整理出来,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研讨。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