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2.0业务中台规划牵引客户IT基础设施投资随想 (二):中台的价值
前言
上一节讲述了企业中台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前台、后台的关系,在开始正式的规划设计之前,还需要想清楚两件事情:客户为什么需要企业中台?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客户规划设计企业中台?先来回答上一篇的问题。
业务中台对于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可以先来探讨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业务中台的理念这么火,没有道理传统软件包厂商不做相应的调整和跟进,以适应客户新的关注热点。那么,传统软件包厂商是否有针对业务中台理念做出相应的改变呢?这种改变是否就是客户想要的呢?
对于绝大多数传统软件包来说,主要由DB(数据)和AP(应用)组成,DB和AP是松耦合的,DB负责数据存储和计算,AP负责访问DB并面向用户提供Web等应用服务。根据前中后台的理念,前台负责跟用户交互,中台负责协调/调度资源满足前台与用户互动的需求,后台负责提供资源(数据+计算)。我们将上述两组概念对齐,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DB=后台,AP=前台+中台。
业务中台规划设计,是否就是将以前的AP横切一刀就可以了呢?在软件工程专业有个说法,当软件功能过于庞杂,难以快速响应需求的时候,那就再抽象一层,从之前的N层架构变成N+1层。个人认为,这也是传统软件包厂商正在做出的改变。
在跑市场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ISV都在提一个概念:前后端分离。ISV将AP一分为二,靠近用户侧的功能从之前的软件产品中剥离出来,整合成统一的用户Portal,靠近DB侧的功能则维持不变。如下图所示,由以前的两层架构变成了三层,用户Portal聚焦用户体验需求,AP专注于功能性需求,DB负责满足数据需求。
在ISV的语境中,统一用户Portal可以看作是前台,AP是中台,DB是后台。但,ISV的这种变化能够达到客户对企业中台的期望吗?
要想准确把握客户对企业中台的期望,需要先看看客户对现有软件系统的抱怨有哪些?
导致上述问题的根因其实就一点:现有的软件系统不符合客户的业务应用场景。ISV关注的是自己的软件产品应用场景,并非客户实际的业务应用场景。
客户的实际业务应用场景应该是“端到端高效协同的”、“可以根据新商业模式定制的”、“可以根据作战场景DIY的”,ISV的软件产品迭代总是跟不上客户的业务应用场景变化,因为ISV只是软件产品的Owner,而非客户业务场景的Owner。
客户想要的业务中台是能够满足自身高效、人性化、个性化三种互动模式的IT平台。
ICT规划咨询的价值在于能够结合自身的业务实践和行业咨询实践,帮助客户基于客户自身的业务场景,规划适合于客户业务模式、满足客户业务发展需要的业务中台。ICT规划咨询的能力本质上源自于对客户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
基于上述洞察,在后续章节要介绍的企业中台规划方法,其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客户业务场景驱动的服务化IT架构规划(含前中后台规划)。
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们帮助客户规划设计企业中台的根本目的是要撬动IT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机会。
我们帮助客户基于客户自身业务场景规划设计的业务中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只适合于客户的,因此企业中台是买不来的,只能整合各个ISV的软件功能进行“筛选”、“拼装”和“组合”,尤其要打破各个ISV软件包之间的“墙”。
每个ISV软件包都有自己独特的部分,彼此不兼容的部分。客户要想整合自己的各个ISV软件包,就需要一个能够满足所有软件包开发时和运行时要求的技术平台。华为致力于帮助客户打造这样一个IaaS+PaaS统一技术平台,按照客户业务场景驱动的服务化IT架构规划,整合并集成各个ISV的软件包,构建统一的中台应用服务,满足前台与用户的交互需求。
ICT规划咨询需要帮助客户完成基于云化服务化IT架构的IT2.0顶层设计,打造适合于客户实际业务场景的应用系统,帮助客户制定能够支撑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统一技术平台标准,进而引导出IT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机会。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那句话,我们不碰应用,但应用要生长在我们的“黑土地”上。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