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Edge:云原生边缘计算赋能多行业、多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来源:《华为云DTSE》第五期开源专刊
作者:徐飞 华为云高级软件工程师,KubeEdge社区TSC
摘要:由于边缘计算场景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架构面临诸多问题,KubeEdge将云原生应用扩展到边缘计算,利用 Kubernetes 的能力来高效的管理和调度边缘设备上的工作负载。通过提供边缘设备的本地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减少云与边缘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提升应用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未来,KubeEdge 将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强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多样化的场景支持,推动云原生边缘计算领域的发展。
1. 背景与挑战
传统边缘计算行业多层级独立控制、设备缺乏开放性,系统集成复杂等问题,导致边缘应用开发成本高,上线速度慢,缺乏智能。华为从2016年开始研究如何将易扩展、易迁移的云原生技术架构运用到边缘计算领域。
华为云于2018年11月开源业界首个云原生边缘计算项目KubeEdge,并在2019年3月捐献到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KubeEdge 将 Kubernetes 原生的容器编排和调度能力拓展到边缘,完整的打通了边缘计算中云、边、设备协同的场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云边端协同解决方案。
自开源以来,社区一直秉承开源开放的治理模式,在开放协作的理念下蓬勃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园区、工业制造、金融、航天、物流、能源、智能CDN等行业,本文结合天翼云大规模CDN场景,介绍KubeEdge社区行业落地实践。
创新使能,开放共治的云原⽣边缘计算社区
2. KubeEdge的布局和核心技术
KubeEdge基于Kubernetes原生的容器编排和调度能力之上,扩展实现了边云协同、计算下沉、海量边缘设备管理、边缘自治等能力,完整的打通了边缘计算中云、边、设备协同的场景。将云原生技术延伸到了边缘计算领域,实现了云原生生态与边缘计算生态的互通。
KubeEdge基于Kubernetes之上,在100%兼容Kubernetes API的基础上,结合边缘计算中网络不稳定、资源受限、海量边缘设备等场景,实现的技术点包括:
- 基于Kubernetes构建平台,提供云-边-端一致的业界标准云原生应用管理框架,解决云边协同架构中云平台厂商绑定问题;
- 大幅优化边缘节点组件资源占用,支持管理小规格边缘网关节点;
- 在云边之间引入双线多路复用通道,重新实现K8s控制面与节点通信机制,引入可靠校验机制,解决边缘节点与云上组件连接带宽受限、网络质量不可靠等问题;
- 边缘节点支持数据本地持久化,支持边缘节点离线自治;
- 北向基于Kubernetes CRD引入设备管理API,支持以Kubernetes的API标准管理边缘设备;
- 南向提供物联网设备接入框架,内置多种主流物联网通信协议实现,并支持用户自定义扩展,解决异构设备接入复杂性问题。
3. 多领域、多行业生产落地
KubeEdge目前已被应用于广泛应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工业制造、金融、航天、物流、能源、智能CDN等行业,完成业界最大规模云原生边云协同高速公路项目(统一管理10万边缘节点/50万边缘应用)、业界首个云原生星地协同卫星、业界首个云原生车云协同汽车、业界首个云原生油田等行业代表项目。
3.1 天翼云基于KubeEdge的大规模CDN场景落地实践
3.1.1天翼云CDN业务背景
中国电信以“2+4+31+X”的资源布局加速云网融合。“X”是接入层面,把内容和存储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实现网随云动、入云便捷、云间畅达,满足用户按需选择和低时延需求。目前天翼云基本的CDN功能已一应俱全,且资源储备丰富,支持精准调度,秉承质量优先,整体业务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3.1.2边缘服务容器化背景
与其他云厂商和传统的CDN厂商不同,天翼云CDN起步较晚,但也恰逢云原生理念大行其道。因此,我们选择了通过容器与Kubernetes编排技术构建CDN PaaS平台,但是CDN 边缘服务尚未完成云原生改造
存在的问题: 1)如何纳管大规模分布在边缘的CDN节点? 2)如何对CDN边缘服务进行可靠的部署和升级? 3)如何构建统一、可扩展资源调度平台?
3.1.3基于KubeEdge的边缘节点管理
CDN物理节点架构
CDN提供的缓存加速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加速问题。为了满足就近接入和快速响应,大部分CDN节点需要部署到近用户侧,通过CDN 全局流量调度系统将用户访问接入到就近节点。通常CDN节点具有呈离散分布的特点,大部分以各地区域IDC和地市级别IDC机房资源为主,每个边缘机房根据出口带宽和服务器资源规划,搭建多个CDN服务集群。
边缘服务容器化技术选型
在考虑做容器化的过程中,我们前期进行了技术选型和研究,主要是三个方向:标准K8s:边缘节点以标准worker节点加入到master,但这种方式也会存在问题,如果连接过多容易造成Relist,K8s master端负载压力大;网络波动,造成pod被驱逐,导致不必要重建;分节点接入CDN边缘节点:分集群部署K8s或K3s。这种方式的控制面与集群过多,无法构建统一的调度平台,而且每个KPI集群若按高可用方式部署也至少需要3台,会过度占用机器资源;云边接入:通过KubEedge方式接入,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收敛边缘节点连接,接入统一的K8s集群,并且提供云边协同,边缘自治等能力,还保留了大部分K8s的原生能力。
3.1.4基于KubeEdge边缘节点纳管方案
上图是我们目前架构的示意图,我们在各区域中心及数据中心建若干个K8s集群,K8s集群下面是边缘按就近规划的接入到区域的集群。 为了避免单点接入,以及单K8s集群CloudCore 负载过大的问题,在各大区建设K8s集群,用于边缘节点的接入和应用编排管理。但在社区早期1.3版本中,当时提供的高可用方案只是单组多重这种高可用方式,而实际是无法满足我们大规模纳管的性能要求,因此我们后面在社区推出多组部署方式。 这种部署方式在早期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问题,但当接入的边缘节点,还有部署的容器数量过多时,这个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CloudCore 多副本部署连接不均衡问题
上图为hub到upstream 最终提交到apiserver的示意图。中间 upstream模块有一部分的分发,它是用单线程的方式来运行,中间upstream模块,因为只有单线程,会导致消息提交过慢,边缘节点的一些node无法及时提交给apiserver,最终引起我们部署方面的一些异常。后面我们把CloudCore按多副本去部署,又出现了在CloudCore进行升级或者一些意外重启过程中,会发现连接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多副本之前,部署了4层的lb,并在lb上配置了诸如listconnection的负载均衡策略,但实际上像 ls这种负载4层的负载平衡,它都有一些筛选的缓存机制,并不能保证连接的均衡的分配。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进行了优化:
CloudCore多副本均衡优化方案
- CloudCore 每个实例在启动后各自通过Configmap 的方式上报实时的连接数等信息; ② CloudCore结合本地实例与其他实例的连接数, 计算每个机器的期望连接数 ③ 计算本地连接数与期望连接数的相差比例,相差比例大于最大可容忍连接数差,进入连接待释放阶段,并进入一个30s 观察周期; ④ 观察过后,进入下一个检测周期,直到连接均衡。
3.1.5边缘应用服务部署
CDN加速服务整体流程
CDN它主要分为两大核心系统:调度系统和缓存系统。调度系统会实时采集全网的CDN链路情况,实时的节点的情况,以及节点的带宽成本的情况,从而决策出最优调度的覆盖数据,将这个数据推给Local Dns或302或hds的一个的调度器。Local Dns拿到最优数据后,来进行 Dns的解析响应,用户端通过解析响应可就近接入到边缘集群,边缘集群因为涉及到缓存,有可能涉及到miss,如果miss后,它会回到上一层的缓存,一般会有两层或者三层的中转的缓存,最终回到原状。
如果中转的缓存也没有,数据会再回到云站,这是CDN服务的整体流程。 在缓存系统,一般不同产品的缓存会使用不同的服务,比如面向直播的流媒体的加速服务和一些静态的加速会有一些区别。这也给开发和维护造成了一些成本,后面它们的融合可能也是一个趋势。 CDN缓存服务的特点:
- 资源独占:缓存服务是要最大利用存储,机器上的存储和带宽的资源的一个服务,所以说它需要独占
- 大规模高服用:规模很大,覆盖广,同个软件或同一台机器的缓存服务,可能要承接上万个域名,甚至10万域名
- 容灾分区故障:容忍组内小部分节点的缓存丢失,或者是全局有少量的节点缓存失效,缓存过多会造成击穿,反之击穿就回到上层的缓存,造成访问延迟变大,最终引起服务异常。
- 高可用:4/7层LB具备实时探测和切流、引流能力;L4 LB保证组内主机间的流量均衡;L7 LB通过一致性哈希尽量保证让每个url在组内只存一份副本
从以上的特征,我们看到CDN在部署中,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让节点容器有序和可控的升级? 2)如何进行版本的A/B 测试? 3)如何对升级过程进行校验?
我们的升级部署方案包括
分批升级与组内升级并发控制:创建分批升级任务;
控制器按指定机器进行升级、细粒度版本设置:创建主机粒度版本映射;
控制器增加pod 版本选择逻辑,优雅升级:通过lifecycle的 prestop/postStart 实现常规切流与恢复,特殊场景联动GSLB进行切流;
升级校验:Controller与监控系统联动,升级过程发现服务异常,及时终止与回滚;
编排安全防护:Workload 粒度与pod粒度通过Adminsion Webhook增加校验是否符合期望修改与删除;
3.1.6基于KubeEdge CDN边缘容器容灾与迁移
迁移步骤:
- 备份etcd,在新集群中restore;
- 切换接入DNS;
- 重启CloudCore 断开云边hub连接;
优点: 1、成本低,由于KubeEdge的边缘自治特性,边缘容器无重建,服务无中断; 2. 流程简单,可控,服务安全性高;
3.1.7 CDN大规模文件分发
需求场景: •CDN边缘服务配置 •GSLB调度决策数据 •容器镜像预热任务
3.1.8未来架构演进方向思考
边缘计算挑战
资源管理:分布广泛,种类多,架构、规格不统一
网络时延、可靠:异构网络,移动网络等弱网环境,带宽受限,稳定性不足
安全:边缘服务更难形成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
业务多样:场景、业务种类多样
基于CDN的边缘计算平台基础能力
资源: CDN节点覆盖广、潮汐特性特性资源冗余;通过Kubeedge提供了云边协同;可延伸端侧,具有异构资源部署与管理能力;
调度与网络:专用EDNS支持地市级精准调度,实现真正就近接入;CDN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统一调度;云边专用网络,管理通道、数据回传、动态加速网络更可靠;大规模V6支持;
安全能力:CDN Waf 抗D、流量清洗、近源拦截等; 证书加速与安全,SSL硬件卸载、keyless无私钥方案,提供边缘安全接入;
网关:边缘调度与丰富的负载均衡能力;通用协议处理能力,常规流媒体协议,满足大多互联网加速场景。
业务探索
未来将在离线计算类、视频编转码、视频渲染、批量作业、拨测、压测类持续探索实践。
4. 总结
作为业界首个云原生边缘计算社区,KubeEdge社区目前已完成包括业界最大规模云原生边云协同高速公路项目(统一管理10万边缘节点/50万边缘应用)、业界首个云原生星地协同卫星、业界首个云原生车云协同汽车、业界首个云原生油田项目等在内的诸多行业代表项目。截至目前,KubeEdge在全球已有超1600名开发者参与代码贡献,覆盖中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意大利、波兰、墨西哥、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印度、尼加拉瓜等国家,100余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参与项目合作。
在未来,KubeEdge社区将在固定边缘、移动边缘、边缘AI等领域不断探索,KubeEdge社区期待与你协作创新,共同促进云原生边缘计算发展!
附:KubeEdge社区贡献和技术交流地址
网站: https://kubeedge.io
GitHhub地址: https://github.com/kubeedge/kubeedge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