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1.7.2 SPB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06/03 01:50:28 2019/06/03
【摘要】 本书摘自《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 技术架构与实现》——书中第1章,第1.7.2节,作者是张晨。

1.7.2 SPB

SPB(Shortest Path Bridging,802.1aq)常指SPBM,由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ing 802.1ah)进化而来。SPB和PBB的封装完全相同,都属于MACinMAC的隧道技术,两者主要区别在于PBB的转发是通过STP和自学习完成的,而SPB为以太网引入了控制平面,通过IS-IS学习转发信息。PBB多用于运营商城域网,SPB设计之初是为了解决PBB中STP收敛太慢、链路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数据中心内部的大二层网络要解决的是相同的问题,看准了TRILL逐跳都需要使用专用设备的问题,而SPB使用的MACinMAC只需要对边缘交换机做改动,因此一些厂商(当时主要是Avaya)便将SPB推向了数据中心。

图1-16给出了SPBM MACinMAC的帧格式。B-SA和B-DA为外层的B-MAC地址,B-TAG是底层承载以太网中的传输标识,包括传输的VLAN和优先级,底层网络即通过B-DA和B-TAG来转发流量。I-Tag是服务实例标签,PCP和DEI代表传输和丢弃的优先级,I-SID是24位的业务标识,能够提供1600万的租户数量,C-DA和C-SA是原始帧的MAC地址。除了SPBM以外,SPB还有另外一种模式SPBV。这种模式与802.1ad类似,是一种QinQ的VLAN标签栈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下面主要对SPBM模式进行介绍。


图1-16 SPBM采用了IEEE802.1ah的帧格式

E`410KN`2X14BA[J`QYQPSN.png

SPB控制平面上ISIS的工作可概括为:建立邻居,生成拓扑,然后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生成B-MAC转发表。数据平面上,设备可分为BEB(Backbone Edge Bridge)和BCB(Backbone Core Bridge)两种角色,通过B-MAC地址进行唯一的标识,BEB负责业务接入,而BCB负责BEB间的传输。入口的BEB进行MAC自学习,并根据C-DA来封装外层报头。如果为BUM流量,则进行泛洪;如果为已知单播流量,则将B-DA标记为C-DA所在BEB的B-MAC,并查找B-MAC转发表传给下一跳的BCB。BCB根据B-DA逐跳转发到出口的BEB,出口的BEB进行解封装,完成MAC地址学习,再根据C-DA进行转发。

SPB有一套十分复杂的控制机制,不过相比于TRILL,SPB由于使用MAC进行寻址,不用设计新的网络层协议,因此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下面列出RFC 6329中提到的一些主要的技术点,供读者参考。

SPB的地址学习机制如下:BEB上的本地C-MAC转发表(C-VLAN,C-MAC,Port),远端C-MAC转发表(I-SID,C-MAC,B-MAC)都是通过自学习获得的,而BCB上的B-MAC转发表(B-VLAN,B-MAC,Port)通过IS-IS学习。

B-VLAN与I-SID不是一一映射的,多个租户实例可以映射到同一个B-VLAN中。

基于ECT(Equal Cost Tree),支持16条路径的ECMP。

SPB的组播通过SPT实现,每个BEB都会以自己为根计算一棵最短路径树SPT,而不是像TRILL一样全网一棵分发树MDT。

SPB中组播流量的B-DA格式如图1-17所示,其中SPSrc标识了SPT的根即入口BEB,而I-SID的低24位标识了租户特定的组播组。

支持头端复制的伪广播。

支持IS-IS多拓扑,允许针对不同的业务为链路分配不同的metric。

兼容现有以太网OAM机制,如802.1ag和Y.1731。


图1-17 SPB中组播流量的B-DA格式

P1VY]T4K6H_%LCYXLZSKI3S.png

SPB经常被作为L2 Fabric技术拿来和TRILL作比较,不过SPB实际上也体现了很多Overlay的技术基因。相比于TRILL需要更换设备SPB只需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利旧性很好;相比VxLAN的MACinUDP,SPB的MACinMAC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SPB在数据中心却并没有能够获得VxLAN的地位。从技术角度来说,SPB的Overlay基因并不纯正,仍然需要对硬件交换机的软件做升级,而且Underlay上的运维也要求熟悉SPB的工作机制,因此SPB的部署门槛要比VxLAN高很多。从市场角度来说,SPB对vSwitch在数据中心的地位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运营商的技术堆栈在数据中心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随着Ayava的收购和破产风波,SPB基本上也已经退出了数据中心网络的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