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中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

举报
皮牙子抓饭 发表于 2023/08/31 09:28:31 2023/08/31
【摘要】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是一种迭代的、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中的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不相交的簇,使得簇内的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低。 K均值聚类的工作流程如下:随机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centroid),每个中心点代表一个簇。对每个数据对象,计算其与各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对每个簇,计算其中所有数据...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是一种迭代的、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中的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不相交的簇,使得簇内的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低。 K均值聚类的工作流程如下:

  1. 随机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centroid),每个中心点代表一个簇。
  2. 对每个数据对象,计算其与各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簇中。
  3. 对每个簇,计算其中所有数据对象的均值,将均值作为新的中心点。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簇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K均值聚类的优点包括:
  • 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
  • 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效果较好。
  • 可以处理非球状簇形状的数据集。 K均值聚类的缺点包括:
  • 对初始中心点的选择敏感,不同的初始中心点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 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可能导致簇的数量和位置偏差。
  • 无法处理非凸形状的簇。 为了解决K均值聚类的缺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多次运行算法并选择最优的聚类结果。
  • 使用其他的初始中心点选择方法,如K-Means++。
  • 使用更复杂的聚类算法,如层次聚类或密度聚类。 总结来说,K均值聚类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聚类算法,可以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分割等领域。但需要注意其对初始中心点的选择敏感,以及对数据集特征的要求。

除了介绍K均值聚类的原理和流程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探讨K均值聚类算法的一些应用和改进方法。 应用:

  • 数据分析和挖掘:K均值聚类可以用于将大量数据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簇,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例如,可以将顾客根据其购买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市场分析。
  • 图像处理:K均值聚类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为不同的簇,从而实现图像分割和物体识别等应用。
  • 自然语言处理:K均值聚类可以用于文本数据的聚类,例如将一组文档划分为不同的主题簇,从而实现文本分类和信息检索等任务。 改进方法:
  • K-Means++:K-Means++是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它通过对初始中心点的选择进行优化,减少了随机选择带来的不稳定性。K-Means++算法首先选择一个初始中心点,然后根据距离选择下一个初始中心点,直到选择完所有的初始中心点。
  • K-Medoids聚类:K-Medoids聚类是K均值聚类的一种变体,它将中心点设置为实际数据对象,而不是数据对象的均值。相比于K均值聚类,K-Medoids聚类对离群点和噪声更加鲁棒,并且可以处理非欧几里德距离。
  •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层次结构的聚类算法,它可以通过聚合和分割来生成不同规模的簇。与K均值聚类相比,层次聚类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聚类结果,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总结来说,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集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或者其他聚类算法。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编写的K均值聚类的示例代码:

pythonCopy code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 创建KMeans聚类对象,设置簇的数量为2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 执行聚类
kmeans.fit(X)
# 获取聚类结果
labels = kmeans.labels_
# 获取聚类中心点坐标
centroid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聚类结果:")
for i in range(len(X)):
    print("数据点", X[i], "所属簇:", labels[i])
print("聚类中心点坐标:", centroids)

以上代码使用了​​sklearn​​库中的​​KMeans​​类来实现K均值聚类。首先,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X​​,然后创建一个KMeans对象,将簇的数量设置为2。接下来,调用​​fit​​方法执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和中心点坐标。最后,打印出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和聚类中心点的坐标。 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调优和结果分析。另外,为了运行以上代码,需要安装​​numpy​​和​​sklearn​​库。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编写的K均值聚类的示例代码:

pythonCopy code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创建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 创建KMeans聚类对象,设置簇的数量为2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 执行聚类
kmeans.fit(X)
# 获取聚类结果
labels = kmeans.labels_
# 获取聚类中心点坐标
centroid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 绘制聚类结果
plt.scatter(X[:, 0], X[:, 1], c=labels)
plt.scatter(centroids[:, 0], centroids[:, 1], marker='x', color='red')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title('K-Means Clustering')
plt.show()

以上代码使用了​​sklearn​​库中的​​KMeans​​类来实现K均值聚类。首先,创建一个示例数据集​​X​​,然后创建一个KMeans对象,将簇的数量设置为2。接下来,调用​​fit​​方法执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和中心点坐标。最后,使用Matplotlib库绘制散点图,将每个数据点根据聚类结果进行着色,并将聚类中心点用红色的叉标出。 注意,为了运行以上代码,需要安装​​numpy​​、​​sklearn​​和​​matplotlib​​库。另外,根据实际数据集的维度和特点,可能需要调整代码中的参数和绘图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