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为什么要内存对齐?什么是内存对齐
【摘要】 结构体内存对齐1.第一个成员在与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的地址2.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对齐数 与 成员变量大小的较小值)VS中:默认对齐数为8 Linux中:没有默认对齐数3.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取所以成员变量中对齐数最大的)的整数倍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每个成...
结构体内存对齐
-
1.第一个成员在与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的地址
-
2.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对齐数 与 成员变量大小的较小值)
VS中:默认对齐数为8 Linux中:没有默认对齐数
-
3.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取所以成员变量中对齐数最大的)的整数倍
-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取所以成员变量中对齐数最大的)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
1.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
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 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 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如:
struct S
{
char c;
int a;
}
总体来说: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空间换取时间的做法
创建类型不占空间,但是类型创建变量才占空间
偏移量:相对于内存起始位置
图解的 0,1…是相对与存放位置的偏移量
struct S
{
char c1;
int a;
char c2;
};
int main()
{
struct S s1 ;
printf("%d\n",sizeof(struct S)); //12
//struct S是结构体类型
printf("%d\n",sizeof(s1)); //12
return 0;
}
struct S
{
char c1;
char c2;
int a;
};
int main()
{
struct S s1 ;
printf("%d\n",sizeof(struct S)); //8
//struct S是结构体类型
printf("%d\n",sizeof(s1)); //8
return 0;
}
a要从偏移量为4的倍数的位置开始向后存放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c;
int i;
};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truct S3));//16
return 0;
}
i要从偏移量为4的倍数的位置开始向后存放
结构体中嵌套结构体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c;
int i;
};
struct S4
{
char c1;
struct S3 s3;//16字节
double d;
};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truct S4));//32
return 0;
}
s3和d要从偏移量为8的倍数位置开始向后存放
如何又要满足对齐,又要节省空间?
如: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s1和s2类型的成员一样,由上述可知,s1类型所占空间为:12,而s2类型所占空间为8
所以如果既要满足内存对齐,又要节省空间,可以考虑
让占用空间小的结构体成员尽量集中在一起
修改默认对齐数
//预处理指令,后面不跟分号
#pragma pack(x)//设置默认对齐数为x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默认对齐数,还原为默认
//二者配合使用
#include<stdio.h>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1) //设置默认对齐数为1,即挨着存放
struct S2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 //取消自己设置的默认对齐数,恢复为默认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truct S1));//12
printf("%d\n",sizeof(struct S2));//6 ,S2设置的对齐数为1,挨着存放
return 0;
}
结论:
结构体在对齐方式不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更改默认对齐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