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
2021年7月7日
“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同时揭晓了双百计划的最新成绩单:
已携手打造12个上海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
发展58家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伙伴
今年2月 ,上海“一网统管”首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将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融合华为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多种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了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系统。
“大城善治”,为了把这一全新探索覆盖到更广的城市运行管理领域,实现从“感知一栋楼”向“联接一条街、智能一个区、温暖一座城”的目标推进。在上海市城运管理中心总体部署下,黄浦区联合华为云聚焦城市安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景区、商铺和居民小区等最小管理单元,聚合50多家生态伙伴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抛物、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多种数字治理解决方案,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机制。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表示:
在上海市“一网统管”继续做精做细做实的过程中,尤其是要在细微之处下好功夫,把我们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在这种精细化管理的熏陶之下,上海市民也越来越融入到城市的管理过程之中。未来希望我们每个主体的管理智慧都能融入到管理的体系和界面中来,把各自的责任落到实处,激活每一个“最小管理单元”,让正在实践的“现代治理”真正可以“引领未来”。
在春江小区,最小管理单元布设了高中低全面覆盖的智能化设备,一旦发现高空坠物,物业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及时处理高空坠物事件。小区还结合智能门禁、居家用水等多个数据,加强对小区特殊老人群体服务,同时与空间地理数据有机结合,转化为有定位功能的三维立体数字模型,结合分层分户效果,实现人、房信息精准入户,如发生预警,上报物业、居委,及时确定点位,上门查看。
在田子坊,由于建筑紧密,在高温天气下存在消防隐患,最小管理单元接入多种感知设备,布设8个客流眼,实时感知区域人流,同步配置专用消防站,消防员24小时值班值守,政府与市场主体形成了紧密衔接的协同工作模式。
在瞿溪路,商铺跨门经营既困扰着周边居民生活,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最小管理单元帮助城管对商铺主灵活施策,以柔性治理取代过去的干预性治理,通过智能化手段让沿街商铺主收到及时提醒,自行整改,极大地提升了商铺自治的主动性。
此次发布会上,还举行了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智能体应用与服务赋能中心的成立仪式。
该中心围绕治理数字化,以业务场景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打造一个平台,两个能力:赋能行业、创新驱动,打造一流的城市治理数字化科技赋能平台;聚合生态,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百家争鸣,服务随需获取;裂变式创新,技术与业务双向创新,探索城市善治新模式,打造城市善智新典范。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中国区云业务总裁张修征表示:
本次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二期成果发布,证明了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的最小管理单元可以更好地适配不同业态的治理主体需求,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落实各类治理主体责任,帮助我们趟出了一条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可以让更多的城市参考。同时,通过创新的市场化运营长效机制建立,可以支撑并保障城市精细化治理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迭代升级。
去年年底,上海城市建设各方主体正式联合发布了“城市智能体”,明确了新时期上海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的参考架构。
城市智能体旨在建设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城市,从智能感知交互、到智能联接、到智能中枢、到智慧应用,构建一个以云为基础,数据为要素,AI为核心的云网边端协同的智能系统,帮助城市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使城市成为一个可进化的智能体。
截止目前,城市智能体架构在超过10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落地,包括深圳,上海,福州,长春,苏州工业园区等。
数字以实为用,治理以人为本。通过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新模式,必将激发数字产业活力,形成城市治理产业新模式,助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城市数字化转型新体系。
-END-
7月15日14:30 华为云TechWave云安全专题日,围绕零信任、云原生安全等热点话题,华为云携行业大咖共话云原生安全技术,发布华为云最新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分享行业最佳应用实践,探讨企业云上安全之道。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