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实战之桥接模式
【摘要】 1 定义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之任意删减,而无需受其它约束
2 结构
Abstraction: 定义抽象类的接口,维护一个指向Implementor类型对象的指针,将Client的请求转发给它的Implementor.RefinedAbstraction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定义了基于基本操作的较高层次的操作RefinedAbst...
1 定义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之任意删减,而无需受其它约束
2 结构
- Abstraction: 定义抽象类的接口,维护一个指向Implementor类型对象的指针,将Client的请求转发给它的Implementor.RefinedAbstraction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定义了基于基本操作的较高层次的操作
- RefinedAbstraction: 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而得的 抽象类
- Implementor: 定义实现类的接口.仅提供基本操作
- ConcreteImplementor:实现Implementor接口并定义它的具体实现
3 分析
理解桥接模式,重点需要理解如何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把不同的实体当作同样的实体对待。在面向对象中,将对象的共同性质抽取出来形成类的过程即为抽象化的过程。
实现化:针对抽象化给出的具体实现,就是实现化,抽象化与实现化是一对互逆的概念,实现化产生的对象比抽象化更具体,是对抽象化事物的进一步具体化的产物。
脱耦:脱耦就是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关联关系。桥接模式中的所谓脱耦,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关联关系(组合或者聚合)而不是继承,从而使两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变化,这就是桥接模式的用意。
4 优点
- 使接口与实现各自独立
- 师接口实现类的扩展性大大增强
- 保护了部分实现内容,在扩展与变更内容时,无须重新编译原客户程序
- 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而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非常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可以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5 缺点
-
它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
-
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6 时机
基于此,以下情形可考虑此模式进行设计与实施
- 需要增强抽象与具体角色之间的灵活性,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直接关联
- 实现类的变动,不影响客户端的使用
- 抽象接口与类的实现通过组合,均可在子类上进行扩展
文章来源: javaedge.blog.csdn.net,作者:JavaEdg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javaedge.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7219110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