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之路》 —1.1.5 需求端的转变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12/19 18:35:49 2019/12/19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书中第1章,第1.1.5节,作者是新华三大学 。

1.1.5 需求端的转变

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消费者的转变呈现出三大特点:

需求的多样化。原先企业坚信的产品理念现已并非消费者所关心的内容。最广为人知的例子,便是手机巨头Nokia的黯然退场。因为用户曾经热衷于手机的坚固耐用,而现在则热衷于手机整体生态系统带来的价值能力,如时尚感、易用性和流畅的体验等。这种需求多样化的兴起直接冲击着传统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消费升级的潜力(意味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了出来。但是,对于由18~35岁的新生代和中产阶层构成的消费主体,他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表现为对个性化、品质、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追求。

消费节奏不断加快。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网络用户的消费习惯。当人们越来越习惯过一段时间就迎合一个热点的时候(从2008年开始,基本以两年为节奏,开心网、微博、微信轮番登场,现在则是今日头条、抖音等大行其道),人们对单一产品的忠诚度也在降低。于是,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加快产品升级、推陈出新的节奏,否则可能会导致客户群体的快速流失。

衍生价值变大。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一书中以大量的案例揭示了产品在增值服务及衍生产品中带来的巨大价值,甚至超越了商品本身,从而使得很多产品即便免费也能够满足企业的商业诉求。这种“Freemium”模式的成功案例很多(Freemium即Free+Premium,是一种免费与增值服务结合的模式)。中国国内的360在把杀毒软件免费后,通过广告、流量导入、第三方分成等服务实现了可观的营收。再者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苹果围绕硬件搭建生态系统的成功,根据苹果的财报,可以看到在2016年包含App Store在内的服务营收已经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超过了Mac、iPad等硬件产品。

很多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是其中一环的生产者,这需要它与上下游产业链紧密结合和分工合作。下游企业对产品的需求则包括:

领先的产品特性。以手机为例,在对手机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兼顾轻薄特性,因此对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打造智能生产的能力,以满足越来越苛刻的指标要求,故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缺陷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也就更加凸显。

合理的性价比。中国的手机制造商通过硬件产品的低价策略,在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打破了苹果、三星等著名外资品牌的市场垄断。上游企业在用工成本已经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自动化手段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从而实现最佳的性价比以赢得市场竞争。

弹性的供给能力。业界已经出现过很多个厂商产品发布后却因为供应商产能的不足而出现产品供货不及时,继而被竞争者抢占大量市场份额的案例。所以,这就需要供应商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巨大的产能需求,供应商应在整个生产环节对设备、工艺、材料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并且要有能力使产线可灵活满足不同厂商对产品的需求。

无论是面向最终消费者还是面向下游企业的产品,其消费端的需求都是整个价值链的起点,这就是数字化时代与过去常规模式的不同之处。过去的商品更多的是在通过常规市场手段预估客户需求后再进行设计与生产,然后通过市场推广手段去发现更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而实现产品的销售。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产品销路不畅、库存物流积压等诸多问题。而且产品的价值往往仅是产品本身,而相关的增值服务在众多因素限制下不能充分挖掘。因此,基于数字化手段实现对用户的洞察、提升服务能力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大化客户价值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创造了众多巨头企业,产生了庞大的虚拟经济,也在消费端很好地践行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实现了一系列商业模式、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究其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和一系列技术与场景的结合而全面、深刻地对用户需求进行理解和挖掘,因此“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传统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维实现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从而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供给侧改革。

目前的中国已经成为数字科技大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扮演着领头羊角色。中国零售电商交易额占比达到世界总量的42%,移动支付业务额更是高达美国的11倍,并且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

但在这些亮眼成就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在行业数字化水平方面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麦肯锡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在2013年与美国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距是4.9倍,到了2016年我们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着3.7倍的差距。因此,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还需要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