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技术架构与实现》——3.2 整体架构
3.2 整体架构
从这里开始切入SDDCN正题,首先,本节将对SDDCN的整体架构及其实现形态和功能设计进行抽象性的介绍。
3.2.1 实现形态
在SDN理想的实现形态中,转发设备中的控制逻辑被完全剥离出来,上移到集中式的控制器中实现,控制器能够直接控制设备的转发表,控制器对应用/编排暴露API,如图3-1所示。
在上述理想形态中,集中式的控制器对网络有着完整的控制权,SDN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但是在SDN实际落地的时候,考虑到扩展性与可用性,其实现形态通常与理想形态有所区别。下面针对SDDCN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现形态。
为了解决纯集中式的缺点,可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功能在集中式的控制器和转发设备间进行切割,控制器统一对应用/编排暴露API。在图3-2a中,控制器将某些可在本地执行的控制功能卸载到转发设备中实现,转发设备间不会运行分布式协议。而在图3-2b中,转发设备间会运行一些分布式协议,实现基本的转发或者状态监测,而集中式的控制器主要负责对流量进行优化。这种架构的优点是控制器的压力减小,网络对于控制器的依赖性降低,缺点是控制平面实现较为复杂,控制功能在控制器和转发设备间尚无明确的切割原则。
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在实际的工程实现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变形,是以集中式的数据库来代替集中式的控制器,由数据库对应用/编排暴露API。在图3-3a中,转发设备上保留本地控制逻辑,但彼此之间不运行分布式协议,转发设备间的状态同步是以集中式的数据库作为中间件来实现。在图3-3b中,转发设备上保留完整的控制逻辑,彼此之间运行分布式协议进行状态的同步,集中式的数据库负责把配置自动地推给各个转发设备,但是数据库本身不对转发进行控制。这种架构的优点是数据库的集群机制成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可用性,缺点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网络优化逻辑难以由数据库来实现。
图3-2 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实现形态
图3-3 以数据库为逻辑集中点的实现形态
还有一种较为“另类”的SDN架构,是转发设备上保留完整的控制逻辑,设备间运行分布式协议,网络不依赖于任何集中式的控制器或者是数据库。与传统网络不同的是,转发设备会直接向应用/编排暴露API,以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或者转发优化,当然通过设备暴露的接口也可以对接第三方控制器。另外在一些实现中,如图3-4b所示,通过一台转发设备暴露的API即可获得全网的状态与数据,实现网络与应用/编排/控制的单点对接。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彻底消除了集中点,扩展性和可用性最强,缺点是难于对网络的控制逻辑进行优化。
图3-4 以分布式为主的实现形态
目前,多数SDDCN解决方案采用的是图3-2或图3-3中的某种形态,少数解决方案会做混合的实现,而图3-4中的架构多见于白盒交换机厂商的设计中。在本书的4~7章中,将对商用和开源SDDCN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的介绍,看过这些章节后,读者可以再翻回来重新理解上述的内容,想必会有更好的效果。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