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及平台框架【人工智能系列之二】

举报
usefulman 发表于 2018/10/11 17:38:13 2018/10/11
【摘要】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涉及统计学、系统辨识、逼近理论、神经网络、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涉及统计学、系统辨识、逼近理论、神经网络、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这都是官话和套话,听得大家云里雾里的。通俗一点说,什么是机器学习呢?使用机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一:机器学习的本质

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分类,其实机器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非线性的分类器。这里划重点,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非线性,另外一个分类器。无论是回归算法、聚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这一切都是为了分类而生的。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换成分类问题,就拿下围棋来说,也可以转换成分类问题,先转换落子概率问题,最终转化成输和赢(分类问题)。

1、线性分类器

要解释清楚非线性的分类器,那么就需要从线性分类器讲起。刚开始的分类,就是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去分类。例如:区分自然数中的奇数和偶数,数学公式就是自然数模2,如果结果等于0就是偶数,不等于0就是奇数。后来公式复杂一些,就是Y = wX+b 函数去分类,位于直线上面的一类,位于直线下面的一类。例如下图:

1a.jpg

2、非线性分类器

后来,由于特征差异非常细微,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也不能分类了,那么机器学习算法就诞生了。先用已经打好标签的数据做样本,训练出来一个模型,使用这个模型去分类。这个模型就是一个非线性的分类器。这种类型的分类器就是普通机器学习的分类器,包括回归、分类、聚类等各种算法。例如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分类。

2a.jpg

3、深度卷积分类器

最近比较流行的是深度学习,其实也是一个非线性的分类器。因为普通的机器学习不能有效的区分现实世界里的物体,那么就需要更多维度的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和多层卷积来训练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分类,但本质还是为了精细化的分类,在更高纬度里把相似的物体区分开来。

d.jpg

二、机器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按照学习的方式分为: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网上有大量的资料,不再啰嗦。下图主要列举出来常用的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的算法。

ff.jpg

算法的详细实现过程,在Scikit_learning都有,并且还有详细的Example。

链接:http://scikit-learn.org/stable/

ds.jpg

三:业界机器学习平台框架的标杆企业

有了机器学习算法,还需要平台框架去承载。考虑到机器学习的算法代码都已经开源,本节内容重点不会洞察这些机器学习算法,洞察一些框架训练平台。

hh.jpg

1、普通机器学习平台库的标杆企业

  • Spark Machine Learning Library(ML)提供了许多分类、回归和聚类算法的具体实现,它还支持降维,特征提取和一些优化方法。 该库是Spark平台的一部分,它提供了Java,Scala和Python的API。

  • Scikit-learning为Python开发人员提供了各种机器学习功能和算法。 它支持分类,回归,聚类以及降维,模型选择和预处理的其他方法。Scikit-learning是普通机器学习的标杆。

  • Apache Mahout是开发可伸缩算法的数学环境。旨在让数学家,统计学家和数据科学家快速实现他们自己的算法。该环境可以与MLlib集成。

2、深度学习平台框架的标杆企业

  • TensorFlow是一个以图来表示计算的编程系统。TF是深度学习框架的标杆。

  • AWS Deep Learning AMI集成战略,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全部集成(如 Apache MXNet 和 Gluon、TensorFlow、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Caffe、Caffe2、Theano、Torch、Pytorch、Chainer 和 Keras )。通过生态来聚拢用户,来提升AMI影响力,来对抗Google TensorFlow。

  •  Deeplearning4j(Deep Learning for Java)是一个为Java和Scala编写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是。 它可以与Spark和Hadoop集成,使其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并适合用于业务。 该框架已经在Apache 2.0许可下发布。



四:华为GT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

GTS在网络优化、网络维护领域,使用了大量的机器学习算法,不是说这些机器学习算法拿来就直接能用,需要和电信业务做大量的适配,目前GTS AI项目组完成了60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和业务做了适配。后面会使用一个章节拿一个Case讲算法和业务如何适配。

下表列举出来GTS AI专题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

image.png

五:GTS搭建的机器学习训练平台。

那么有了机器学习算法,需要搭建一个训练平台,在GTS也是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个MANAS平台,平台能力包括:

hh.jpg

1:底层支持CPU/GPU的扩展、硬件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具有弹性计算能力

2:数据的采集和数据解析,采集能力包括站点物理信息、网络设备的日志、告警、配置、运行态数据、Debug等数据,采集上来的数据一般都是压缩的数据,需要各种解析工具,解析成可以识别的数据。

3:集成了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Spark、机器学习。

4:模型的管理(模型加载、模型资源调度和分配、模型评估、模型部署)。

5:目前可以为站点勘测、质量验收、网络规划、网规网优、网络维护等领域的模型训练和模型部署。

6:平台加固和安全能力。

六:机器学习训练平台部署

平台具备的能力是有了,那么这些平台如何部署?部署的原则是什么呢?

1:数据安全的地域属性原则:机器学习的平台部署,要考虑网络安全(数据不能离开本地)的问题,考虑地域属性问题。

2:覆盖原则,部署的位置能尽量覆盖一个区域的业务。

3:网络传输原则:部署区域的网络传输时延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100ms范围内。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MANAS部署在“2+5”个节点。其中的2代表是德国和贵州,用于训练态和运行态模型部署。5代表俄罗斯、迪拜、南非、墨西哥、巴西,这几个节点主要是运行态,覆盖就近的国家。运行态就是把训练好的模型直接拿来,运行业务模型,直接为业务服务。详细见下图:

sss.png

可能大家对训练态和部署态有一些疑惑,为什么搞两种部署环境呢?做一套不行吗?这里做一个解释。训练态大家都可以理解,就是考虑到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深度学习需要GPU,所以需要训练态的环境。那么为什么训练态的环境部署在中国(贵州)和德国呢?主要是从网络安全出发考虑的,因为欧洲的数据不能出欧盟,所以在德国部署一个点。那为什么需要运行态的环境呢?在网络侧的人工智能,难道不是部署在客户的网络里吗?是的,这样理解是对的。例如:网规网优、网络的故障预测预防,这都是和现网强相关,需要采集一些实时数据,是需要贴着现网部署。但GTS-AI不仅仅是为了客户的网络服务的,有许多业务是我们内部效率改进的,例如:站点智能勘测、质量智能验收、网络智能设计等,都属于工程作业类的活动,这些就不是随着客户的网络部署的。那么这就需要随着我们的工程作业去部署,部署在俄罗斯(覆盖大俄罗斯),迪拜(覆盖中亚和中东),南非(覆盖北非、东南非、西非),巴西(覆盖拉美南),墨西哥(覆盖拉美北、南美南),贵州(覆盖中国区、东南亚、南太),德国(覆盖欧盟)。环境部署完毕,有了训练环境和运行环境,我们就可以在上面训练模型,部署模型,做业务。

那么这个MANAS平台还有哪些差距呢?或者将来需要补齐的一些能力,简单列举一下

1、运行态的部署必须支持轻量化的部署,这就要求我们的MANAS平台能支持模块的裁剪,必须能做到各种模块的解耦,例如:执行引擎与资源调度框架的解耦,组件依赖解耦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轻量化的部署。其实,一些关键的业务(例如:预测预防),都是直接部署在现网的,有实时性要求的,既然是要求部署在现网上的,那么就必须考虑轻量化的部署,不要因为模块相互牵制和影响,平台非常厚重,再加上采集数据量非常大,做着做着,就做成一个大机房,做成一个数据中心了,这是客户吐槽多次的。这一定要避免。这方面就多参考TensorFlowDeeplearning4j,看如何做到模块之间的解耦。

2、平台的易用性和低门槛。平台就是希望降低使用者的门槛,让更多的工程师使用这个平台。特别是服务一线海外的工程师,一线的诉求是最真实和迫切的,如果把一线的诉求传递给机关来做,时间不赶趟,另外实现的东西压根不是一线想要的东西,乒乓来乒乓去的太麻烦了。如果一线工程师能在MANAS平台上自己解决,那么是最好不过的。这就对平台的能力要求很高,简单操作,易用的界面,逻辑合理,而不是许多东西拐来拐去的,实现一个东西恨不能绕几个弯儿,这就不行。这方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想要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就必须加大测试力度,让一线多试用,多反馈。降低人员能力要求的同时,简化业务开发流程。详细高手在民间,民间的问题他们自己解决是最快速的。机关只是搭建一个平台,但不是说你搭建一个平台就完了,让大家都来试用,才是最终目的。这就需要花大力气去优化和简化的核心诉求。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