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C语言应用-建造者模式-第七章
模式介绍
建造者模式将复杂产品的构建过程封装分解在不同的方法中,使得创建过程非常清晰。它隔离了复杂产品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使得相同的创建过程能够创建不同的产品。若几个 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则不适用建造者模式
面向对象里的建造者模式,对于C语言,就无需这么复杂了。
比如用C构建一个网络数据包,需要构建Dmac域,smac域,长度域,IP等各层头。如果代码写在一个函数里,那么会很长很复杂。可以把Dmac域,smac域,长度域合并到二层头的构建函数,ip的各个域写到一个函数。
建造者模式实现
原始函数样例
struct packet
{
int part_a[4];
int part_b[4];
int part_c[4];
}
void original_func(struct packet *pkt)
{
pkt->part_a[0] = 1;
pkt->part_a[1] = 3;
pkt->part_a[2] = 4;
pkt->part_a[3] = 7;
pkt->part_b[0] = 3;
pkt->part_b[1] = 5;
pkt->part_b[2] = 7;
pkt->part_b[3] = 9;
pkt->part_c[0] = 4;
pkt->part_c[1] = 5;
pkt->part_c[2] = 1;
pkt->part_c[3] = 2;
}
建造者模式函数样例
下面的例子很简单,但是实际上用建造者模式是因为各部分的建造函数可以复用,建造出某类型产品的不同的具体实例,同时有利于模块化,避免过长的函数。
void builder_parta(struct packet *pkt)
{
pkt->part_a[0] = 1;
pkt->part_a[1] = 3;
pkt->part_a[2] = 4;
pkt->part_a[3] = 7;
}
void builder_partb(struct packet *pkt)
{
pkt->part_b[0] = 3;
pkt->part_b[1] = 5;
pkt->part_b[2] = 7;
pkt->part_b[3] = 9;
}
void builder_partc(struct packet *pkt)
{
pkt->part_c[0] = 4;
pkt->part_c[1] = 5;
pkt->part_c[2] = 1;
pkt->part_c[3] = 2;
}
void builder_func(struct packet *pkt)
{
builder_parta(pkt);
builder_partb(pkt);
builder_partc(pkt);
}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介绍
如果做某几件事情的主要方法都差不多,仅有小部分的不同,那么相同的部分可以提取出来成为父类,不同的部分可以做成不同的子类。这种思路叫做模板方法模式。
图表 1建造者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对比
和建造者模式切分构建和流程方法类似,模板方法模式首先也要对方法进行切分。建造者模式切分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没有继承关系的类,组合起来作为builder类。而模板方法模式的父类实现了相同部分的方法,而子类扩展实现不同的方法。模板方法模式的子类包含了整套的方法。
对于C语言,由于不存在继承,所以建造者方法和模板方法模式就可以混用。每一个part可以成为函数,组合起来成为builder函数,而替换不同的part,可以变成不同的builder。
模式实现总结
对于C语言开发者来说,通常是在构造复杂的数据结构时候会想到建造者模式。比如核间通信消息,进程间通信消息。ISP里面的request消息,就隐性用了建造者模式。
自行编写伪数据包发送代码也非常适合用建造者模式。把数据包的不同层的头部信息用不同的函数进行构造。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