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技术教程二Pod及RS
本章重点
k8s 简介,作用及架构详解
pod详解
RC和RS(企业中使用的很少)
具体内容
3.1 k8s简介
Kubernetes这个单词来自于希腊语,含义是舵手或领航员。K8S是它的缩写,用“8”字替代了“ubernete”这8个字符。
Kubernetes是 Google自己捣鼓了十多年的Borg系统为前身,基于谷歌15年生产环境经验的基础上开源的一个项目
K8S是2014年6月由Google公司正式公布出来并宣布开源的。同年7月,微软、Red Hat、IBM、Docker、CoreOS、Mesosphere(D2iQ)和Saltstack等公司,相继加入K8S。
之后的一年内,VMware、HP、Intel等公司,也陆续加入。
2015年7月,Google正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与此同时,Kuberentes v1.0正式发布。
3.2 k8s作用
Kubernetes致力于提供跨主机集群的自动部署、扩展、高可用以及运行应用程序容器的平台。
1. 自动化应用部署和扩展: 它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自动调度容器,确保应用程序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均衡地运行,并根据负载情况自动扩展或缩减应用程序的副本数量。
2. 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Kubernetes提供了内建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功能,可以自动为应用程序创建一个稳定的网络地址,并将请求分发到运行该应用程序的容器之间进行负载均衡。
3. 自动容器编排和管理:Kubernetes可以自动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包括容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销毁。它可以监控容器的健康状况,并在容器发生故障时自动重启或重新调度容器,确保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4. 资源管理和调度:Kubernetes可以对集群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包括CPU、内存、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它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集群的资源状况动态地调度容器,以最大化集群的利用率和性能
3.3 k8s 架构图详解
架构图:
loadbalancer :
负载均衡 使用keepalived+haproxy虚拟出一个VIP,让k8s的master实现了高可用。绑定master上的一个网卡,通过负载均衡器访问到APIServer。在公司可以使用F5类似的硬件负载均衡,如果公司使用公共云,可以使用SLB技术。
Master节点:
整个集群的控制中枢
主要负责调度工作,不建议跑任何应用程序(业务程序)。
Kube-APIServer:
集群的控制中枢,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交互都需要经过Kube-APIServer,同时它也是集群管理、资源配置、整个集群安全机制的入口。
Controller-Manager:
集群的状态管理器,保证Pod或其他资源达到期望值,也是需要和APIServer进行通信,在需要的时候创建、更新或删除它所管理的资源。
Scheduler:
集群的调度中心,它会根据指定的一系列条件,选择一个或一批最佳的节点,然后部署我们的Pod。
Etcd数据库:
键值数据库,保存集群的信息,一般生产环境中建议部署三个以上节点(奇数个)。
master和etcd在企业中一般不会变动,最好开始就把资源给够,使用性能比较好的服务器,这样长时间不用变动(企业可以多年不动,node节点可以成百上千个)。
Node 工作节点:
node节点,也可以称为从节点(Worker节点、node节点、minion(奴才)节点), 部署应用程序 跑pod或者容器。在企业中可以动态添加或者缩减node节点(可以参考创建文档)。
Kubelet:
负责监听节点上Pod的状态,同时负责上报节点和节点上面Pod的状态,负责与Master节点通信,并管理节点上面的Pod。
Kube-proxy:
负责Pod之间的通信和负载均衡,将指定的流量分发到后端正确的机器上。
查看Kube-proxy工作模式:
netstat -lntp |grep kube-proxy
curl 127.0.0.1:10249/proxyMode
Ipvs:监听Master节点增加和删除service以及endpoint的消息,调用Netlink接口创建相应的IPVS规则。通过IPVS规则,将流量转发至相应的Pod上。
Iptables:监听Master节点增加和删除service以及endpoint的消息,对于每一个Service,他都会场景一个iptables规则,将service的clusterIP代理到后端对应的Pod。
kubectl get pod 默认查询default空间下的pod没有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查询系统空间下的pod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owide 查询系统空间下的pod详情
其他组件
Calico:符合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容器网络接口)标准的网络插件,给每个Pod生成一个唯一的IP地址,并且把每个节点当做一个路由器。
CoreDNS:用于Kubernetes集群内部Service的解析,可以让Pod把Service名称解析成IP地址,然后通过Service的IP地址进行连接到对应的应用上。
kubectl get svc -n kube-system -owide
名称是固定的但是IP不一定,底层就使用CoreDNS把域名转换为IP
一般来说 xxx.xxx.xxx.1 是k8s服务用的 xxx.xxx.xxx.10 是dns用的
Docker:容器引擎,负责对容器的管理。
前面细讲过,不再说了
metrics: 采集节点和Pod的内存、磁盘、CPU和网络的使用率。
kubectl top node 采集节点各种参数使用率
kubectl top pod -n kube-system 采集Pod各种参数使用率
Error from server (ServiceUnavailable): the server is currently unable to handle the request (get pods.metrics.k8s.io) 出现这种错误,多次执行
3.4 Pod
准备:
pod是namespace隔离的
查看所有命名空间
kubectl get ns
kubectl get namespace
前面查询pod 不指定空间就是默认的,默认空间没有pod
kubectl get pod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kubectl是目前管理k8s集群的最强利器,所有对集群的控制和管理都可以通个kubectl进行.
概念:
Pod是Kubernetes中最小的单元,它由一个或多个容器组成,每个Pod还包含了一个Pause容器,Pause容器是Pod的父容器,主要负责僵尸进程的回收管理,通过Pause容器可以使同一个Pod里面的多个容器共享存储、网络、PID、IPC(进程间通信IPC (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等。Pod 管理的镜像不一定都是docker的,还可以是containerd,CRI-O等只要遵循CRI(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容器运行时接口)标准的容器。
通过docker ps 能看到Pause容器
编写使用Pod:
创建Pod 有3种方式:
1)通过yaml 推荐使用
kubectl apply -f pod.yaml
2)通过json
单个对象: userInfo:{"uid":1001,"username":"zhangsan","age":18....}
对象列表: userList:[{"uid":1002,"username":"zhangsan1","age":19....},
{"uid":1003,"username":"zhangsan2","age":19....},
{"uid":1004,"username":"zhangsan3","age":19....}]
kubectl apply -f pod.json
3)通过k8s命令(创建名为web-app的pod,image为nginx)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web-app --image=nginx
create和apply命令的区别:
kubectl create命令,是先删除所有现有的东西,重新根据yaml文件生成新的。所以要求yaml文件中的配置必须是完整的
kubectl apply命令,根据配置文件里面列出来的内容,升级现有的。所以yaml文件的内容可以只写需要升级的属性
yaml 简单清晰,推荐使用
讲解:
apiVersion: v1 # 必选,API的版本号
kind: Pod # 必选,类型Pod
metadata: # 必选,元数据
name: nginx # 必选,符合RFC 1035规范的Pod名称
namespace: default # 可选,Pod所在的命名空间,不指定默认为default,可以使用-n 指定namespace
labels: # 可选,标签选择器,一般用于过滤和区分Pod
app: nginx
role: frontend # 可以写多个
annotations: # 可选,注释列表,可以写多个
app: nginx
spec: # 必选,用于定义容器的详细信息
initContainers: # 初始化容器,在容器启动之前执行的一些初始化操作
- command:
- sh
- -c
- echo "I am InitContainer for init some configuration"
image: busybox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name: init-container
containers: # 必选,容器列表
- name: nginx # 必选,符合RFC 1035规范的容器名称
image: nginx:latest # 必选,容器所用的镜像的地址
imagePullPolicy: Always # 可选,镜像拉取策略
command: # 可选,容器启动执行的命令 daemon off;容器启动后必须有交互进程运行否则会自动退出
- nginx
- -g
- "daemon off;"
workingDir: /usr/share/nginx/html # 可选,容器的工作目录
volumeMounts: # 可选,存储卷配置,可以配置多个
- name: webroot # 存储卷名称
mountPath: /usr/share/nginx/html # 挂载目录
readOnly: true # 只读
ports: # 可选,容器需要暴露的端口号列表
- name: http # 端口名称
containerPort: 80 # 端口号
protocol: TCP # 端口协议,默认TCP
env: # 可选,环境变量配置列表
- name: TZ # 变量名
value: Asia/Shanghai # 变量的值
- name: LANG
value: en_US.utf8
resources: # 可选,资源限制和资源请求限制
limits: # 最大限制设置
cpu: 1000m
memory: 1024Mi
requests: # 启动所需的资源
cpu: 100m
memory: 512Mi
# startupProbe: # 可选,检测容器内进程是否完成启动。注意三种检查方式同时只能使用一种。
#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生产环境建议使用httpGet实现接口级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由应用程序提供。
# path: /api/successStart # 检查路径
# port: 80
readinessProbe: # 可选,健康检查。注意三种检查方式同时只能使用一种。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生产环境建议使用httpGet实现接口级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由应用程序提供。
path: / # 检查路径
port: 80 # 监控端口
livenessProbe: # 可选,健康检查
#exec: # 执行容器命令检测方式
#command:
#- cat
#- /health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
# path: /_health # 检查路径
# port: 8080
# httpHeaders: # 检查的请求头
# - name: end-user
# value: Jason
tcpSocket: # 端口检测方式
port: 80
initialDelaySeconds: 60 # 初始化时间
timeoutSeconds: 2 # 超时时间
periodSeconds: 5 # 检测间隔
successThreshold: 1 # 检查成功为2次表示就绪
failureThreshold: 2 # 检测失败1次表示未就绪
lifecycle:
postStart: # 容器创建完成后执行的指令, 可以是exec httpGet TCPSocket
exec:
command:
- sh
- -c
- 'mkdir /data/ '
preStop:
httpGet:
path: /
port: 80
# exec:
# command:
# - sh
# - -c
# - sleep 9
restartPolicy: Always # 可选,默认为Always
#nodeSelector: # 可选,指定Node节点 容器很多时,必须选择节点,可以指定节点
# region: subnet7
imagePullSecrets: # 可选,拉取镜像使用的secret,可以配置多个
- name: default-dockercfg-86258
hostNetwork: false # 可选,是否为主机模式,如是,会占用主机端口
volumes: # 共享存储卷列表
- name: webroot # 名称,与上述对应
emptyDir: {} # 挂载目录
#hostPath: # 挂载本机目录
# path: /etc/hosts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show-labels
imagePullPolicy:
Always 总是拉取镜像
IfNotPresent 本地有则使用本地镜像,不拉取
Never 只使用本地镜像,从不拉取,即使本地没有
如果省略imagePullPolicy, 策略为always
restartPolicy:
Always:当容器终止退出后,总是重启容器,默认策略。
OnFailure:当容器异常退出(退出状态码非0)时,才重启容器。
Never:当容器终止退出,从不重启容器。
nodeSelector:
kubectl get node --show-labels
region: subnet7 分别为上图的等号两边,就可以指定到这台主机上
实战:
apiVersion: v1 # 必选,API的版本号
kind: Pod # 必选,类型Pod
metadata: # 必选,元数据
name: nginx # 必选,符合RFC 1035规范的Pod名称
# namespace: default # 可选,Pod所在的命名空间,不指定默认为default,可以使用-n 指定namespace
labels: # 可选,标签选择器,一般用于过滤和区分Pod
app: nginx
role: frontend # 可以写多个
annotations: # 可选,注释列表,可以写多个
app: nginx
spec: # 必选,用于定义容器的详细信息
# initContainers: # 初始化容器,在容器启动之前执行的一些初始化操作
# - command:
# - sh
# - -c
# - echo "I am InitContainer for init some configuration"
# image: busybox
#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 name: init-container
containers: # 必选,容器列表
- name: nginx # 必选,符合RFC 1035规范的容器名称
image: nginx:1.18.0 # 必选,容器所用的镜像的地址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 可选,镜像拉取策略, IfNotPresent: 如果宿主机有这个镜像,那就不需要拉取了. Always: 总是拉取, Never: 不管是否存储都不拉去
command: # 可选,容器启动执行的命令 ENTRYPOINT, arg --> cmd
- nginx
- -g
- "daemon off;"
workingDir: /usr/share/nginx/html # 可选,容器的工作目录
# volumeMounts: # 可选,存储卷配置,可以配置多个
# - name: webroot # 存储卷名称
# mountPath: /usr/share/nginx/html # 挂载目录
# readOnly: true # 只读
ports: # 可选,容器需要暴露的端口号列表
- name: http # 端口名称
containerPort: 80 # 端口号
protocol: TCP # 端口协议,默认TCP
env: # 可选,环境变量配置列表
- name: TZ # 变量名
value: Asia/Shanghai # 变量的值
- name: LANG
value: en_US.utf8
# resources: # 可选,资源限制和资源请求限制
# limits: # 最大限制设置
# cpu: 1000m
# memory: 1024Mi
# requests: # 启动所需的资源
# cpu: 100m
# memory: 512Mi
# startupProbe: # 可选,检测容器内进程是否完成启动。注意三种检查方式同时只能使用一种。
#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生产环境建议使用httpGet实现接口级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由应用程序提供。
# path: /api/successStart # 检查路径
# port: 80
# readinessProbe: # 可选,健康检查。注意三种检查方式同时只能使用一种。
#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生产环境建议使用httpGet实现接口级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由应用程序提供。
# path: / # 检查路径
# port: 80 # 监控端口
# livenessProbe: # 可选,健康检查
#exec: # 执行容器命令检测方式
#command:
#- cat
#- /health
#httpGet: # httpGet检测方式
# path: /_health # 检查路径
# port: 8080
# httpHeaders: # 检查的请求头
# - name: end-user
# value: Jason
# tcpSocket: # 端口检测方式
# port: 80
# initialDelaySeconds: 60 # 初始化时间
# timeoutSeconds: 2 # 超时时间
# periodSeconds: 5 # 检测间隔
# successThreshold: 1 # 检查成功为2次表示就绪
# failureThreshold: 2 # 检测失败1次表示未就绪
# lifecycle:
# postStart: # 容器创建完成后执行的指令, 可以是exec httpGet TCPSocket
# exec:
# command:
# - sh
# - -c
# - 'mkdir /data/ '
# preStop:
# httpGet:
# path: /
# port: 80
# exec:
# command:
# - sh
# - -c
# - sleep 9
restartPolicy: Always # 可选,默认为Always,容器故障或者没有启动成功,那就自动该容器,Onfailure: 容器以不为0的状态终止,自动重启该容器, Never:无论何种状态,都不会重启
#nodeSelector: # 可选,指定Node节点
# region: subnet7
# imagePullSecrets: # 可选,拉取镜像使用的secret,可以配置多个
# - name: default-dockercfg-86258
# hostNetwork: false # 可选,是否为主机模式,如是,会占用主机端口
# volumes: # 共享存储卷列表
# - name: webroot # 名称,与上述对应
# emptyDir: {} # 挂载目录
# #hostPath: # 挂载本机目录
# # path: /etc/hosts
#
创建:
默认创建到default下:
kubectl create -f pod.yaml
也可以指定namespace:
kubectl create -f pod.yaml -n kube-public
查看:
kubectl get pod
kubectl get pod -n kube-public
删除:
kubectl delete pod nginx
kubectl delete pod nginx -n kube-public
查看详情:
kubectl describe pods nginx
kubectl describe pods nginx -n kube-public
零宕机必备知识
探针:
StartupProbe:k8s1.16版本后新加的探测方式,用于判断容器内应用程序是否已经启动。如果配置了startupProbe,就会先禁止其他的探测,直到它成功为止,成功后将不再进行探测。以后的检测依靠后面两个。
LivenessProbe:用于探测容器是否运行,如果探测失败,kubelet会根据配置的重启策略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没有配置该探针,默认就是success。
ReadinessProbe:一般用于探测容器内的程序是否健康,它的返回值如果为success,那么久代表这个容器已经完成启动,并且程序已经是可以接受流量处理业务的状态。
Pod探针的检测方式
ExecAction:在容器内执行一个命令,如果返回值为0,则认为容器健康。
TCPSocketAction:通过TCP连接检查容器内的端口是否是通的,如果是通的就认为容器健康。
HTTPGetAction:通过应用程序暴露的API地址来检查程序是否是正常的,如果状态码为200~400之间,则认为容器健康。
探针参数配置:
# initialDelaySeconds: 60 # 初始化时间
# timeoutSeconds: 2 # 超时时间
# periodSeconds: 5 # 检测间隔
# successThreshold: 1 # 检查成功为1次表示就绪
# failureThreshold: 2 # 检测失败2次表示未就绪
探针实战:
查看系统自带Pod的检测方式:
查看deploy名称:
kubectl get deploy -n kube-system
再根据名称 使用编辑资源文件功能看到配置:
kubectl edit deploy coredns -n kube-system
查找 /liveness 和 /readiness
测试startupProbe
修改nginx的pod.yaml 开启探针功能:
查看nginx是否已经运行,如果运行先删除:
kubectl delete po nginx -n kube-public
再次创建启动Pod:
kubectl create -f pod.yaml -n kube-public
使用编辑资源文件功能看到配置:
kubectl edit po nginx -n kube-public
发现自动加上了默认配置
查看详情:
kubectl describe po nginx -n kube-public
90秒,再次查看运行,发现一直restart:
kubectl delete po nginx -n kube-public
再次删除,修改配置,再次测试:
kubectl delete po nginx -n kube-public
再次启动,最终会运行起来。
测试使用:
查看详情:
kubectl get po nginx -n kube-public -owide
根据IP进行访问:
curl 172.171.14.209
可以看到响应页面(如果master01上不行,就找到运行的节点上运行)
登录容器,测试命令:
kubectl exec -it nginx -- bash
如果登录不成功,查询详情,找到节点,执行
docker ps 查看容器ID
docker exec -it 091c9f1717c2 bash 登录容器
执行相关命令,看是否支持,为下面做准备!
测试livenessProbe
修改配置
vim pod.yaml
kubectl create -f pod.yaml -n kube-public
kubectl get po nginx -n kube-public
kubectl describe po nginx -n kube-public
修改可以执行的命令,修改正确,再次删除Pod,再次创建启动测试,成功
pod 退出流程
kubectl create -f pod.yaml -n kube-public
kubectl get pod -n kube-public
kubectl delete pod nginx -n kube-public
另外一个窗口查看:
kubectl get pod -n kube-public
再次创建,查看pod终止宽限期 默认30秒 目的是留出收尾工作或者收尾过程要做什么业务的时间
kubectl get pod -n kube-public -o yaml
使用metrics 测试:
查看pod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owide
查看服务
kubectl get svc -n kube-system
查看终端
kubectl get ep -n kube-system
删除pod
另一个窗口查询ep
kubectl get ep -n kube-system
可以看到IP被删除!
退出时同时执行3个流程:
pod变为Terminating Endpoint删除该Pod的IP 执行PreStop的指令
Prestop:先去请求eureka接口,把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下线,eureka从注册表中删除该应用的IP地址。然后容器进行sleep 90;kill `pgrep java`
配置完成后,去当前Pod运行的node上对应的目录,查看日志文件的日志输出
3.5 RC和RS
知道RC和RS是啥就可以,不重要,企业中不会拿他们两个管理Pod
3.5.1 概述:
Replication Controller(复制控制器,RC)和ReplicaSet(复制集,RS)是两种简单部署Pod的方式。因为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使用更高级的Deployment等方式进行Pod的管理和部署,所以本节只对Replication Controller和Replica Set的部署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3.5.2 Replication Controller
Replication Controller(简称RC)可确保Pod副本数达到期望值,也就是RC定义的数量。换句话说,Replication Controller可确保一个Pod或一组同类Pod总是可用。
如果存在的Pod大于设定的值,则Replication Controller将终止额外的Pod。如果太小,Replication Controller将启动更多的Pod用于保证达到期望值。与手动创建Pod不同的是,用Replication Controller维护的Pod在失败、删除或终止时会自动替换。因此即使应用程序只需要一个Pod,也应该使用Replication Controller或其他方式管理。Replication Controller类似于进程管理程序,但是Replication Controller不是监视单个节点上的各个进程,而是监视多个节点上的多个Pod。
定义一个Replication Controller的示例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ReplicationController
metadata:
name: nginx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app: nginx
template:
metadata:
name: nginx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1.18.0
image: nginx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编辑rc文件:
vim rc.yaml
创建rc:
kubectl create -f rc.yaml -n kube-public
查看rc:
kubectl get rc -n kube-public
查看pod:
kubectl get pod -n kube-public
随便删除一个pod:
kubectl delete pod nginx-z2wzd -n kube-public
发现删除成功后,依然会维持3个。
3.5.3 ReplicaSet
ReplicaSet是支持基于集合的标签选择器的下一代Replication Controller,它主要用作Deployment协调创建、删除和更新Pod,和Replication Controller唯一的区别是,ReplicaSet支持标签选择器。在实际应用中,虽然ReplicaSet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一般建议使用Deployment来自动管理ReplicaSet,除非自定义的Pod不需要更新或有其他编排等。
定义一个ReplicaSet的示例如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ReplicaSet
metadata:
name: frontend
labels:
app: guestbook
tier: frontend
spec:
# modify replicas according to your case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tier: frontend
matchExpressions:
- {key: tier, operator: In, values: [frontend]}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guestbook
tier: frontend
spec:
containers:
- name: php-redis
image: gcr.io/google_samples/gb-frontend:v3
resources:
requests:
cpu: 100m
memory: 100Mi
env:
- name: GET_HOSTS_FROM
value: dns
# If your cluster config does not include a dns service, then to
# instead access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find service host
# info, comment out the 'value: dns' line above, and uncomment the
# line below.
# value: env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Replication Controller和ReplicaSet的创建删除和Pod并无太大区别,Replication Controller目前几乎已经不在生产环境中使用,ReplicaSet也很少单独被使用,都是使用更高级的资源Deployment、DaemonSet、StatefulSet进行管理Pod。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