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头像 Lv.2
126 成长值

个人介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

编程语言、大数据、IOT、人工智能
个人勋章
  • 活跃之星
成长雷达
0
111
0
15
0

个人资料

个人介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

编程语言、大数据、IOT、人工智能

达成规则

他的回复:
Leve 1:辅助驾驶 定义为驾驶辅助,主要操作由驾驶员负责,而系统会依据驾驶提供的路况资讯,在特定状况下介入操作。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执行车辆的加减速和转向的动作,对于动态驾驶任务,也主要是由驾驶员来完成的。介入操作内容有:防锁死刹车系统、动态稳定系统、循迹防滑控制,能保证行车更加安全。 Leve 2:部分自动化 定义是部分自动驾驶,目前是是市场上主流技术。主要还是由驾驶员监控驾驶环境,系统通过驾驶环境信息的判断,来执行加减速和转向动作。与L1不同的是增加了车道偏离辅助、自动急刹、主动式巡航等,有效避免风险行车。 Leve 3:有条件自动化 驾驶环境的主体改为自动驾驶系统,同时系统可以完成加减速及转向等驾驶操作。目前Audi已率先开发traffc jam pilot系统。在时速60内,驾驶可以交给系统自行控制,但是驾驶员还需注意行车状态,在适当时机接手操作。 Leve 4:高度自动化 汽车如果达到L4那就相当于解放双手了,基本可以交给系统完成。驾驶员输入目的地信息就可以,在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员提出响应请求,驾驶员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 Level 5 完全自动化 L5可以说不需要人操作和监视,操作舱完全取消。可惜目前市场暂时市场暂时没量产L5的车型,该技术目前仅在概念车展和无人驾驶公交车上展现过。 在所有的驾驶模式下,包括监控驾驶环境、执行驾驶操作、对动态驾驶任务进行反应等均为自动驾驶系统负责。在L5汽车上,我们只是乘坐者,没有司机。
他的回复:
华为云账号:dengfen 微信昵称:鑫少苍腾 DAY5《程序员修炼之道:通向务实的最高境界(第2版)》听课笔记:今天董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低代码编程技术理念,低代码编程技术介绍以及低代码编程环境,更告诉我们如何开启低代码编程之旅?最后老师进行了阅读总结。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势,看趋势:预计到2024年,65%的应用将在Low/NoCode平台中开发,数字化趋势,Garter判断: 2021年对于应用开发的的需求至少5倍于IT公司的产能,Low/NoCode技术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国内L ow/No Code尚处于发展初期,客户/开发者需求:数字化使客户对商业需求变化快,变现的实现周期加速。开发者面对客户大量的个性化开发需求,人力成本逐渐增加。新技术能力的要求: AI、loT、GIS、 物联设备等新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软件开发的复杂度,专业化要求提高,造成应用构建难、应用复制难。低代码编程技术的理念追溯软件本源,软件开发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人月与开发结果不成线性增长。在《人月神话》的开篇提到焦油坑,没有别的场景比目兽在焦油坑中垂死挣扎的场面更令人震撼。人员之间的沟通,分工协作。➢业务的灵活多变,业务与技术之间的GAP。➢软件工程师技能差异。 ➢新技术: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Al、物联网等技术复杂度的增加。➢太多不确定性... ....让不确定因子变为确定性因子,是软件开发效率改进。AppCube-直致力于此。低代码编程技术介绍:AppCube是什么?低代码编写、重构、调试、编译、测试、发布、运行- -体的应用软件平台。低代码编程环境 :Anywhere、Anytime开发您的应用, 所见即所得。环境在线分配:提供端到端环境能力:开发到沙箱一-键发布。最后老师对如何开启低代码编程之旅作出了解答:订购您所需要的模板,创建您的App,设计你的界面,创建数据模型,为您的页面绑定数据模型,编写代码。编排逻辑,调用可复用的资产。5天的领读时光一下子就过去了,时间过的很快,老师领读的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关于程序员的知识,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发现自己战略上的懒惰,执行上的勤奋,得改,谋定而后动,磨刀不误砍柴工。明天是新的一天,我要好好规划一下,从晨练开始,开启新的一天,每天多学习一点,每天多进步一点,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加油吧少年!
他的回复:
华为云账号:dengfen 微信昵称:鑫少苍腾 DAY4《程序员修炼之道:通向务实的最高境界(第2版)》听课笔记: 今天是董老师领读的第4天,每一节课老师都讲的那么简练,这节课董老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个是项目启动之前的注意事项,第二个是务实的项目,最后老师对今天的领读课程进行了总结。第46点讲在处理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时候,要识别出真正的约束。可以问自己:必须这样做才能搞定吗?必须搞定它吗?这一点给我的启发就是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去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更高的效率。第47点携手共建中,讲不要一个人埋头钻进代码中,编程往往困难又费力,找个朋友和你一起干。第47条中还提到敏捷,这个词我已经听到过很多次了,今天老师给我们讲敏捷不仅仅可以用在编程上,还有关如何做事情,可以应用到其他事情上。第48条讲了敏捷的本质,如下: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第49条讲了什么是务实的团队,维持小而稳定的团队,团队应保持稳定、小巧,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相互信任、互相依赖。如果你不把事情纳入日程表,它们就不会发生。反思、实验、学习、提高技能,这些事都应放入日程表。围绕功能而不是工作职能组织团队。不要将UI/UX设计者从程序员中分离出去,也不要分开前段和后端;不要区分数据建模者和测试人员,以及开发和设计。构建一个团队,这样就可以渐进地不断迭代端到端的代码。 第50条 不要仅仅因为别的公司正在那么干就采纳一项技术或采用一个开发方法,而是要采用自己所处环境中对团队有效的东西。 在用户需要时交付,不要卡着流程要求,刻意等到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交付。 第51条讲了务实的入门套件 使用版本控制来驱动构建、测试和发布 利用提交或推送来触发构建、测试、发布,利用版本控制的标签来进行生产部署。尽早测试,经常测试,自动测试。每次构建都跑一下的测试,要比束之高阁的测试计划有效得多。直到所有的测试都已运行,编码才能完成,无需多言。 使用破坏者测试你的测试,在一个单独的源码副本中特意引入Bug,验证测试能否将其捕获。测试状态覆盖率。而非代码覆盖率。要识别并测试重要的程序状态,只测试一行行的代码是不够的。只要人类测试者找到一个Bug,就应该是该Bug最后一次被人类发现。从此之后,自动化测试完全可以发现它。每个Bug只找一次。 这一条中最后一点讲的挺好的,计算机能一次又一次,按照同样的次序,执行相同的指令。不要使用手动程序。第52条 取悦用户,而不要只是交付代码。为用户开发能够带来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每天都感到愉快。 产品要以用户为中心,创造商业价值。 第53条 傲慢与偏见 在作品上签名 过去的工匠在为他们的作品签名时非常自豪,你也应该这样。 在写笔记的同时我也把这些知识给复习了一篇,难怪古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次写笔记的活动在无意间让我意识到自己喜欢写笔记这个事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写笔记带来的好处,以后学习一定要多写笔记,多思考,多总结,加油吧少年!
他的回复:
华为云账号:dengfen 微信昵称:鑫少苍腾 DAY3《程序员修炼之道:通向务实的最高境界(第2版)》听课笔记: 今天是董老师讲课的第3天,老师围绕着编程中的并发;当你编码时,怎么做?项目启动之前;这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第33点打破时域耦合,利用用户工作流中的并发性,通过分析作流来提高并发性。第34点共字状态是不正确的状态,共享状态会带来无穷的麻烦,而且往往只有重启才能解决 随机障通常是并发问题 或许时间和上下文的变化能暴露并发Bug,但并发Bug无法始终保持一致,也很难重现。 第35点角色与进程中提到使用角色来管理并发状态,可以避免显式的同步 第36点中向我介绍了黑板这个名字的概念和作用,通过使用黑板来协调不相关的事实和代理人,能同时保持参与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孤立性。 第37点听从蜥蜴脑指的是当编程举步维艰时,其实潜意识在告诉你有什么地方不对。 第38点巧合式编程中指出编程的时候只能依赖可靠的事物。注意偶然事件的复杂性,不要混淆快乐的巧合与有目的的计划。 第39点中算法速度这一点告诉我们在开始编程前,对这件事情大概会花多长时间要有概念。 针对算法的数学分析无法说明所有问题,尝试在目标环境中测试执行代码的耗时。 第40点重构,像除草和翻整花园那样,只要有需要就对代码进行重新编写、修订和架构,以便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修复。 第41点中提到了测试需要注意的事项,测试是观察代码的一个视角,可以从中得到针对设计、接口和耦合度的反馈。用测试的反馈来引导工作,创建一小块端到端的功能,从中获悉问题的所在。写下代码之前先从测试角度思考。无情的测试,不要等用户来帮你找Bug。第42点基于特性测试 基于特性的测试将会进行你从未想过的尝试。并会以你不曾打算采用的方式操练你的代码。第43点和第44点 提到了简洁和命名的重要性,复杂的代码给Bug以滋生之沃土,给攻击者以可趁之机。攻击者会尽可能地部署攻击,你必须快上加快。 我觉得不仅编程要如此,做人做事都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命名的时候要用好好取名,需要的时更名。用名字向读者表达你的意图,并且在意图改变时及时更名。这三节课下来,我感悟最深的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需要思考和注意很多东西。思考越全面,注意的更多,能做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