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咖说丨什么是竞争力?如何理解产品竞争力?
全文约1954字,阅读约需5分钟
本文作者:王伟(云产品规划专家)
“什么是竞争力,如何理解产品竞争力”这个问题对于研发来说,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问题,但是去年做一些项目总结的时候,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对竞争力具备内在的理解能力,或者看竞争力的视角存在很大的偏差。我结合最近和不同专家的多次交流、项目的实践以及客户的声音,总结一下我对产品竞争力的观点和看法。
01竞争力的本质:客户可感知的价值
竞争力不是企业自我定义的优势,而是客户在实际使用中真实感知到的差异化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力是一种“外部评价”,而非“内部自夸”。
在和很多同事探讨“如何划分和定义产品竞争力”时,我们尝试将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梯度,从底层到顶层分别是:
竞争力四个梯度:
1. 基础设施竞争力,如底层计算、网络、存储性能;
2. 单一产品的竞争力,如功能、性能、性价比、易用性;
3. 产品组合的竞争力,如一站式能力、跨产品集成效率;
4. 行业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如是否真正解决行业核心痛点。
这种结构有助于从技术堆栈角度理解竞争力的层次,然而从客户视角重新思考后,我们意识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客户最终感知的,是单产品所提供的能力与体验。
客户感知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底层基础设施的能力,最终必须体现到上层产品上;
二是指产品组合或解决方案的优势,也需要落回到每一个组成产品的具体能力。
因此,讲清楚单产品的竞争力,是销售产品/解决方案最核心的基础动作。
02竞争力的四个关键原则
基于工作中的经验观察,目前我们在讲的产品竞争力,常见几个突出问题,归纳下来可总结为四条原则:
原则1竞争力不能自我感动,必须有具体对比对象
竞争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通过与对手的对比才有意义。如果竞争力介绍只有我们自己的产品参数、技术架构、功能清单,却完全没有对标对象,或者对比只是虚构或模糊的,那最终呈现的不是竞争力,而是自我感动(self-high)。
比如,一份PPT写着:“我们产品全链路自主可控、性能领先、架构先进。”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没有说明“领先谁”“在哪个场景下领先”,那么客户就无法感知到实际价值。
原则2竞争力必须结合使用场景和客户诉求
竞争力不是“越强越好”,而是“越匹配越好”。
举个例子:我们曾讨论某产品时,我指出该产品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相比某个线下产品有明显差距。产品经理回应说,我们的对标对象是另一个线上产品,性能甚至比它更强。听上去似乎找到了对比对象,但深入分析场景后,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1. 有多少客户真的从这个产品中迁移出来?
2. 某产品迁移的成本本身就足以让客户望而却步;
3. 如果只是线下往线上搬迁,而线上产品在性能和性价比上都不如线下产品,那客户又为什么要迁?
所以,如果脱离客户诉求讲性能,脱离具体场景谈竞争力,那就是“屠龙之技”——再强的技术也无法实现商业转化。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说你的产品比竞品A性能高200%。听起来很震撼,但如果客户的实际业务仅需150%的性能,那多出来的50%就成了冗余,甚至是成本浪费。如果这部分无法带来额外回报(ROI),客户自然不会为此买单。
原则3竞争力要可量化、可感知
很多产品介绍会写“显著提升用户体验30%”、“极大增强稳定性40%”、“大幅降低成本30%”这类表达,听上去有冲击力,但问题是:这些指标有没有量化依据?比如:某产品宣传“E2E 时延 30ms,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那我们要问:
• 用户体验和端到端时延之间的映射关系是什么?
• 如果体验被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30ms 时延对应哪一档?
• 有没有用户打分、AB 测试、用户回访等数据作为支撑?
客户并不是质疑技术,而是希望清晰感知技术对其业务带来的好处。因此,更有效的表达应该是:
在 XX 客户场景下,端到端时延从 60ms 降低至 30ms,同比某产品平均低 15ms,用户卡顿率下降 5%,满意度评分从 3.8 提升至 4.6,投诉率下降 60%。(当然,这些数据需要很好的系统来度量而不是YY或者硬编)。
原则4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在客户的商业价值
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在客户的商业价值上,客户最终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能带来的业务收益。
从客户视角看,一切产品能力最终都应转化为三类价值:
1. 节省成本:比现有方案更便宜;
2. 增加收入:支撑业务创新,带来更多营收;
3. 降低风险:产品更稳定、更可靠,保障业务连续性。
这些价值如果可以量化呈现、有真实案例支撑,并能落地到客户能感知的业务指标上,竞争力的说服力就会大大提升。
03结语
之前刚从产品部出来的时候,我把竞争力简单的归纳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现在回头再看,有点描述的过于简单了。
竞争力不能靠形容词描述,而要靠真实可验证的数据、明确的场景和客户认可的价值逻辑支撑。最终,竞争力是让客户愿意为之买单的理由,是我们给客户提供最适合的 solution。
价格回归价值:如果能讲清楚价值,那就在价格上体现价值!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