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1.2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06/16 23:59:02 2019/06/16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一书的第1章,第1.2.1节,作者是埃里克·达尔曼(Erik Dahlman)[瑞典] 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著,约翰·舍尔德(Johan Skold)朱怀松 王 剑 刘 阳 译

1.2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关于5G移动通信的讨论开始于2012年左右。在许多讨论中,5G这个术语指的是特定的、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不过,5G也常常用在更宽泛的语境中,意指未来移动通信能够支持的、可预见的大量新的应用服务。

1.2.1 5G应用场景

       谈到5G,一般常会提到三种应用场景: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参见图1-2)。

       eMBB大致是指今天的移动宽带服务的直接演进,它支持更大的数据流量和进一步增强的用户体验,比如,支持更高的终端用户数据速率。

       mMTC指的是支持大量终端的服务,比如远程传感器、机械手、设备监测。这类服务的关键需求包括:非常低的终端造价,非常低的终端能耗,超长的终端电池使用时间(至少要达到几年)。一般而言,这类终端每台只消耗和产生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数据量,因此不需要提供对高数据速率的支持。

       URLLC类服务要求非常低的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这类服务的实例有交通安全、自动控制、工厂自动化。

       需要指出的是,5G应用场景分成这三个不同的类别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技术规范的需求定义。在实际当中会有许多应用场景不能精确地归入这三类之中。比如,可能会有这样的服务,它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但是对于时延要求不高。还有的应用场景可能要求终端的成本很低,但并不需要电池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image.png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