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与云共生?

举报
云小宅 发表于 2019/04/20 14:29:20 2019/04/20
【摘要】 当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入以开放、共享、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形态、经济格局和竞争态势发生深层次变革。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50%企业的大多数业务将取决于其创造的数字化增强产品、服务和体验能力,传统行业如果不利用新技术实现升级改造,势必会被竞争对...

当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入以开放、共享、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形态、经济格局和竞争态势发生深层次变革。


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50%企业的大多数业务将取决于其创造的数字化增强产品、服务和体验能力,传统行业如果不利用新技术实现升级改造,势必会被竞争对手淘汰,这一发展趋势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尤为深远,安永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5%的银行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机遇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要将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业务流程和服务产品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业务边界,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浪潮中,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高水平的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在渠道与体验、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智能渠道服务

数字化时代,客户需要金融机构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并要在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切换,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加快金融机构线上渠道的创新与建设,打造移动化的“金融+场景”服务平台,还能提供线下智能化网点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


2.客户关系管理

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准确进行客户画像,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服务,挖掘客户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黏性与附加值。


3.产品服务重构

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且客户在选择的时候被动性较大,服务僵化,影响客户体验。依托平台化思维,金融机构可将基础产品和服务封装为平台化组件,以独立和组合的方式提供服务或内嵌到生态场景中,让产品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


4.智能运营决策

得益于新兴技术的利用,金融机构能摆脱传统运营耗时耗力的瓶颈,实现业务运营流程和管理决策线上化、智能化、移动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决策效率。


5.开放共享生态

在以开放、共享、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打造开放式服务体系,将金融服务广泛融入合作伙伴的各领域生态圈。同时,积极拓宽金融场景,适应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挑战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大力出台各种文件与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转型升级不是说说而已,它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拓展了经营业务的外延和内涵,也对金融机构的科技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赋能后的金融机构要求在保障自身科技能力稳定、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更对敏捷、高效、弹性、扩展的基础科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架构升级

随着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金融应用场景与日俱增,小额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金融机构会不时遭遇高并发、大流量的业务冲击,对IT资源的弹性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IT架构业务流程相对较复杂,在技术支撑方面投入成本较高,需求响应周期相对较长,且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业务创新。此外,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之际,首要目标是要构建满足转型目标的基础架构。


2.快速交付

为快速应对互联网金融场景下的业务需求,金融机构的交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敏捷开发和平台即服务提高交付能力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敏捷开发是一种面临迅速变化的需求快速开发软件的能力,是从传统的阶段式开发过渡成为敏捷开发,从而实现小模块的功能。而基于云计算下的平台即服务,可使IT开发环境利用率大大提高。


3.风险挑战

经营风险是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在数字化时代,金融机构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监管合规风险、业务产品风险、新技术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需要金融机构始终坚守风险防范底线。


三、拥抱云计算助推数字化转型


随着云计算技术逐步向金融行业渗透,传统金融机构开始高度关注云计算架构下IT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部署。与集中式架构相比,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布式架构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弹性扩容,灵活部署,资源池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数字化转型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1.快速响应,助力IT转型

以高可用、高扩展、高性能、高伸缩性及高安全为性能的云平台,能针对各应用系统,缩短从业务需求到系统建设的周期,提高建设质量,有效降低设备和人力资源投入。云计算可根据业务需求分配资源,加快IT对业务的响应速度,实现实时、近实时IT交付,并通过跨海量资源和多站点的负载均衡,动态加速,保证激增业务时IT的自动化升级能力,提高同业竞争力。


2.按需供给,缩短部署周期

云计算通过按需供给的方式,经济高效地满足各种业务对资源的需求。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灵活地向云服务商获取IT资源,云服务商也可以在充分了解金融机构的需求后为其量身定制所需资源。针对传统手工部署的不足,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部署技术对缩短上线周期、提高软件质量、持续快速发布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加速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


3.技术融合,提升安全性能

云计算支持开放、开源,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高度融合,实现多业态融合,并在风险防护方面发挥作用,以分布式云计算为底层架构,搭建风险控制模型,对异常交易进行风险提示,并实现报警智能化,压缩报警事件,基于智能日志完成监控诊断,针对云上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智能分析容量瓶颈,提出优化建议,提升金融机构的交易安全管控能力、故障智能检测和处理能力,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四、合作共享,互利共赢


金融领域是当前云计算应用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大量金融机构开始用云来承载应用和处理高并发业务,但是关于云的建设路径各不相同。以大型银行为例,大型银行一般选择采购软硬件产品自行搭建私有云并独立运维,这是考虑到传统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大、人才储备充足、安全要求更加严格等原因。


鉴于云计算开放的特点,金融机构也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合作共享、互利共赢”为理念,走出金融服务孤岛,与多方包括云基础设施供应商、构建商、云提供商进行合作攻关,并与先进同业进行交流,促进云生态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云模式。


深耕云服务多年的华为,结合行业需求特点,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端到端的云解决方案,能帮助金融客户快速实现业务云化部署,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华为云在国内有七大区域中心,可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通用云服务,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和策略,自动弹性调整计算资源,轻松应对高并发。华为云的弹性负载均衡服务则根据客户的实际流量,自动扩展负载分发能力,集群支持亿级并发连接。除此之外,泛金融业务可直接部署到华为云上,享受资源获取的弹性、灵活,实现从单纯的卖软件转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快速构建金融服务,实现技术创新。而在安全方面,华为云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主机安全、Web应用防火墙、数据库安全等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检测和防护的一体管控,为客户提供事前预防、事中防御和事后检测的全面防护,充分印证了“选择华为云更可靠”的承诺。


2018年,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云服务的华为云捷报频传: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宣布,华为云成为中国唯一全平台、全节点、全服务通过PCI-DSS认证的云服务商;华为云高分通过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4级测评;紧随其后,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18可信云大会”上,华为云获得三项大奖。


众多金融机构选择与华为云建立合作关系,太平洋保险数据获取分析平台在与华为云合作后,业务实现了快速上线,大幅节省了购买服务器和建设机房、运维资源所需的高成本,在业务高峰期和平常期,太平洋保险都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购买业务资源来满足业务诉求。此外,通过在公有云环境建设互联网数据获取分析平台,使太平洋保险的互联网业务与内网生产环境分离,保护了内网环境。同时华为的漏洞扫描、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技术,有效保障了太平洋保险的日常运营与服务。


云计算技术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正扮演着基础而又创新的角色,云计算资源池化、弹性扩展、敏捷适配的特点,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业务快速迭代、变化的需求,金融行业开始加速拥抱云计算。麦肯锡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云模式,并以云计算为依托,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强行业合作,在基础架构、运营模式、服务场景等领域创造出优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实力,驱动数字化转型向更纵深的方向拓展。


本文转自:中国金融电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fQkbftoSHideP_GDEaRug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