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简联接,万物互联】华为云·云享专家连利波:做IoT技术的弄潮儿
到2020年底,全球217亿个连接设备中,有117亿将是IoT设备连接。这一数据来自IoT Analytics,并预计到2025年,受5G等新技术推动,将有309亿台联网的IoT设备。
从2005年11月17日,ITU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到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时间和技术出现浪潮,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弄潮儿,连利波就是其中一位。
对IoT的热爱:将兴趣做成事业,
连利波在研究生期间学的是控制工程学,但他却对嵌入式开发十分的感兴趣,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嵌入式开发。在2010年,那个时候还属于物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移动网络、Wi-Fi、蓝牙、RFID、ZigBee等连接技术连接入网。在当时,连利波还猜测ZigBee通信技术可能会在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应该会火爆起来。
毕业之后,在2017年连利波进入物联网圈子。17年的物联网通信在用LoRa技术,它的传输距离远,城镇可达2-5 Km,郊区可达15 Km。在惊讶技术的进步同时,连利波对物联网的发展也更加关心了。随后在2018年的时候,正式接触和应用NB-IoT通信技术。
随着学习和使用的不断加深,华为云IoT平台上的产品和技术吸引到了连利波。他利用华为云推出的IoT课程和实践内容,在华为云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NB-IoT通信的特点和优势,让连利波对华为云IoT平台有了更深的认知。连利波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在2019年的华为开发者大赛IoT赛道获得优胜奖奖励。
从事物联网工作3年以来,连利波和团队同事共同努力,开发了基于LoRa的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并完成了基于信噪比优化的LoRa组网算法。连利波团队还联合华为推出了基于NB-IoT的智慧园区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开发出多个能耗采集系统的建设,分别在西安、成都、深圳、佛山等地落地。不仅如此,连利波团队还开发出多协议多通信方式的物联网采集终端并获得专利,实现了传统透传方式的采集系统到自主可控采集系统的转变,极大节省了物联网通信带宽和费用。
建设不是核心,融合才能创造价值
相比较早期,物联网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缺乏行业标准,体现在传感器、模组、平台、应用等方方面面。连利波讲到,仅仅是换一个模组,不是要改硬件,可能就是要修改软件。而且,在感知层的设备协议更是五花八门,就一个设备(除国家电网定义的dlt645协议外),每个厂家的协议都是不同的,用户要做各种协议解析。不仅如此,物联网平台也只是规范设备接入自家平台的协议,不同平台之间的互通性很差。
其实,通信技术并不是当前物联网发展的瓶颈,而是在于要去发掘客户真正的需求,只有认真了解了需求才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一个设备要接入网络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物联网只是基础建设,不同行业数据的融合才可能为用户创造出价值。并不是一个设备接入互联网,就简单远程控制一下。现在的物联网建设,仅在设备适配与改造方面就已经让用户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不同厂家的设备平台又很难互通,收效甚微。必须要逐步建立统一的标准才有利于物联网的持续发展,而这需要各行各业的通力协作,也更需要我们一起为物联网的良好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