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uler 在大规模计算集群里的那些优化秘籍【华为根技术】
openEuler 在大规模计算集群里的那些优化秘籍
——作者:Echo_Wish
兄弟姐妹们,今天咱聊点接地气又实战的:openEuler 在大规模计算集群(HPC / 大数据 / AI训练)里的优化案例。讲干货、讲套路、讲常踩的坑,顺带丢几段脚本/配置,让你回去能直接试。别怕,咱用最直白的话讲技术:要把集群从“能跑”变成“跑得稳、跑得快、跑得省钱”。
我这些年在集群运维里最常看到两类痛点:
- 硬件很牛,性能却被系统吞掉;
- 多业务争抢资源,调度、IO、网络互相掐架。
openEuler 本身是个企业级、面向云与边缘的 Linux 发行版——用它做集群,关键在于把内核、调度、网络、存储、容器/作业调度器这几层都打磨到位。
下面分问题→原理→实战→收尾感想走。
一、问题拆解(什么场景最常见?)
常见场景有三类:
- AI训练/深度学习:GPU/CPU + 分布式通信(NCCL / MPI),网络延迟/带宽、PCIe/CPU 拥塞影响大。
- HPC:MPI 强依赖低延迟互连(InfiniBand/RDMA),NUMA 节点感知与进程亲和性关键。
- 大数据/存储密集:大量随机IO、元数据压力、分布式文件系统(Lustre/Ceph)瓶颈明显。
每个场景对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的要求不一样,但优化思路高度一致:让计算资源亲近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抖动、保证网络和存储的可预测性。
二、核心原理(为什么这些优化有效?)
归结三条:
- 减少干扰(Isolation):CPU/IRQ/NUMA/IO 争用会吞掉性能。把关键任务孤立到特定资源上,能显著降低抖动。
- 减少内核开销与context switch:调整调度器、禁用透明大页或合理使用 hugepages、启用 CPU governor 性能模式。
- 优化数据路径(网络/存储):启用 RDMA、SR-IOV、调优 TCP/拥塞算法、文件系统参数,减小延迟并提高带宽利用。
接下来把这些原理对应到实际命令和配置。
三、实战代码与配置(落地可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高效的优化实践,适用于 openEuler(也是适用于大多数 Linux 的套路),我把它们按启动/系统/网络/存储/容器/调度给你列清楚。
1) 内核启动参数:绑定 CPU,关闭能耗策略
在 /etc/default/grub(openEuler 类似)追加:
GRUB_CMDLINE_LINUX="$GRUB_CMDLINE_LINUX isolcpus=2-7 nohz_full=2-7 rcu_nocbs=2-7 intel_pstate=disable processor.max_cstate=1 idle=poll"
# 然后更新 grub 并重启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说明:isolcpus 把一组 CPU 从普通调度器中隔离出来,配合 cgroup / taskset 绑到关键作业。nohz_full 与 rcu_nocbs 减少内核计时器干扰;idle=poll 对延迟敏感场景有用(但会耗电)。
2) NUMA与进程亲和:用 numactl / taskset 固定进程
在提交 MPI 或训练任务时,强制亲和到同一 NUMA 节点:
numactl --cpunodebind=0 --membind=0 ./train_binary --config config.yaml
或者在 systemd 服务里固定:
[Service]
CPUAffinity=2 3 4 5
MemoryAffinity=0
3) HugePages 与 Transparent HugePages(THP)
对大内存、JVM、数据库、GPU 训练进程,预分配 hugepages:
# 临时
sysctl -w vm.nr_hugepages=1024
# 禁用 THP(很多场景推荐禁用)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HugePages 减少 TLB 失效率,但 THP 自动合并可能在某些工作负载上引起延迟抖动,生产上常禁用 THP,采用静态 hugepages。
4) 网络:启用 BBR、调 TCP Buffer、关闭 GRO/TSO(对 RDMA 场景视情况)
# 打开 BBR
sysctl -w net.core.default_qdisc=fq
sysctl -w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bbr
# 调整 buffer
sysctl -w net.core.rmem_max=268435456
sysctl -w net.core.wmem_max=268435456
对于使用 InfiniBand / RDMA 的集群,应该优先使用 RDMA 通道(NCCL/RDMA),并在 NIC 上启用 SR-IOV 和免中断转发(RSS/Flow director)等。
5) 存储:Lustre / Ceph / Local NVMe 优化
- 对于大 IO,调整 I/O 调度器为
noop或deadline:
echo noop > /sys/block/nvme0n1/queue/scheduler
-
针对 Ceph,调整
rbd_cache、osd_op_threads等参数,并保证网络带宽。 -
对 Lustre,合理配置 MDS/OSS、stripe size、stripe count。
6) 容器与 K8s(如果在 K8s 上跑训练)
- 使用
CPUManager与topologyManager(Kubelet)来启用 CPU pinning / NUMA 考量:
kubeletExtraArgs:
feature-gates: "CPUManager=true,TopologyManager=true"
cpu-manager-policy: static
- 使用
device-plugin暴露 GPU,NVIDIA 或 SR-IOV device plugin 暴露网卡直通。
7) 调度层面(Slurm / K8s):资源感知调度
- 在 Slurm 中启用
SelectType=select/cons_res,配置Gres(GPU)与CR_CORE,结合scontrol精细调度。 - 在 Kubernetes 中,使用
nodeAffinity、podTopologySpread和taints/tolerations做分区、避免同机GPU互相竞争。
四、案例分享(我在一项目里亲测有效的组合)
场景:某金融 AI 团队在 openEuler 集群上训练大模型,GPU 卡多、跨机通信多、经常发生“训练速度突然掉一半”的问题。我们做了如下步骤,训练速度稳定提升约 20–35%:
- 在每台机器上设置
isolcpus,把 2 个核给系统管理,剩下给训练进程专用。 - 给训练容器做 NUMA 亲和和 CPU pinning(Kubelet
TopologyManager+ device-plugin)。 - 在网络层启用 SR-IOV,并把 NCCL 强制使用 RDMA 通信(
NCCL_IB_DISABLE=0,NCCL_SOCKET_IFNAME设置为 RDMA 接口)。 - 关闭 THP,调整 hugepages 为 2G 大页,显著降低了内存抖动。
- 在作业调度层面,限制每节点并行作业数量,避免 IO 与 PCIe 总线过载。
- 引入 Prometheus + node-exporter + NVIDIA DCGM 监控,并用 Grafana 建立自动告警(网络带宽、PCIe, GPU SM 利用率、memory bandwidth)。快速定位瓶颈和频繁的系统中断。
结果:训练作业的 P99 latency 更低、稳定性更高,平均吞吐提升 20% 以上。不是靠单点加速,而是把系统“噪声”降下来、让硬件的峰值能力被真实利用。
五、Echo_Wish 式收尾感想(技术与工程的平衡)
优化集群不是“打补丁”,也不是只追单点数据。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核参数、NUMA 策略、网络协议、存储布局与调度策略都要合力工作。openEuler 给了我们一个企业级、可定制的操作系统平台,但关键还是工程方法论:
- 先观测,再假设,再验证:不要盲目套参数,先用 perf、mpstat、iostat、nvidia-smi、ibstat、ethtool、tcptrack 收集数据。
- 最小可变更:一次改一类参数,评估影响,避免一堆改动混淆原因。
- 自动化与可回溯:把优化配置写成 Ansible / Helm / Terraform,配置就是代码,能回滚。
- 以业务为导向:不同任务对延迟、带宽、IO 的敏感度不同,针对性优化要比全局微调更划算。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