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CRM变成“客户通讯录”:用数据把客户关系做“熟”
别再让CRM变成“客户通讯录”:用数据把客户关系做“熟”
大家好,我是 Echo_Wish。
今天咱聊一个很多公司都有但用得不咋地的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说心里话,国内很多企业的 CRM 用着用着,就成了一个“电话本 + 备忘录”。销售每天打卡、填表、填状态,填完就完事儿,数据堆在那里不发光、不提效、不改变决策。
最终管理者痛苦:
“我花了几十万上 CRM,你们给我当Excel用??”
销售也痛苦:
“CRM除了让我多填表,有啥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 CRM 没有“数据驱动”。
只记录,不分析;只管理,不洞察;只知道“客户在哪”,不知道“客户想啥、价值在哪、什么时候该追、该追谁”。
今天咱就聊聊——
如何让 CRM 从“死档案”变成“会思考的客户参谋官”。
一、CRM 的本质不是记录,而是沉淀客户价值模型
CRM 不该只是:
- 记录客户信息
- 跟进记录
- 销售阶段管理
它应该是:
- 谁是重要客户?
- 谁快流失了?
- 哪个客户马上有购买可能?
- 我们该把精力投入在哪里?
一句话:CRM是帮助业务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
二、用数据让CRM动起来:三个关键思路
1)客户分层(别一视同仁)
我们可以用 RFM 模型 做客户价值分级:
| 指标 | 含义 | 意义 |
|---|---|---|
| R (Recency) | 最近一次购买时间 | 最近买过的可能仍在活跃 |
| F (Frequency) | 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次数 | 买得越多越忠诚 |
| M (Monetary) | 消费总金额 | 花钱多的得重点维护 |
咱可以用 Python 对客户做个简单的分层:
import pandas as pd
# 假设我们有客户购买明细数据
df = pd.DataFrame({
'customer_id': [1,2,3,4],
'recency': [10, 90, 30, 3], # 天数
'frequency': [5, 1, 3, 10],
'monetary': [5000, 200, 1500, 12000]
})
# 简单标准化处理,让数据可比较
df['R_score'] = pd.qcut(df['recency'], 4, labels=[4,3,2,1]) # 越近越高分
df['F_score'] = pd.qcut(df['frequency'], 4, labels=[1,2,3,4])
df['M_score'] = pd.qcut(df['monetary'], 4, labels=[1,2,3,4])
df['RFM_score'] = df['R_score'].astype(int) + df['F_score'].astype(int) + df['M_score'].astype(int)
print(df[['customer_id','RFM_score']])
有了分层,我们立刻能看到:
- 高 RFM:重点客户 → 要人盯人维护
- 中 RFM:可培养客户 → 合适的时候打点水滴营销
- 低 RFM:沉睡 & 即将流失 → 用优惠、关怀、召回
这比“全员群发促销短信”高级多了。
2)预测客户流失(提前救,别等丢了再难过)
流失预测,本质上是判断客户未来是否不再活跃。
建一个简单模型就可以,例如 Logistic Regressi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 = df[['recency','frequency','monetary']]
y = (df['recency'] > 60).astype(int) # 简单假设:超过60天未购买视为流失风险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print("流失预测模型准确率:", model.score(X_test, y_test))
有了这个模型,CRM 就不仅能说“现在客户在哪”,还能说:
- 谁快要不买了
- 什么时候该去“敲门”
- 该用什么话术打动
3)自动推荐跟进策略(聪明的 CRM 会“提醒你”)
比如:
客户最近浏览报价页多次 → 自动提醒销售跟进
客户提交过工单 → 提醒客服关怀跟进
客户连续3个月购买 → 提醒发感谢和优惠券
简单规则引擎:
def follow_action(customer):
if customer['recency'] < 7 and customer['frequency'] > 5:
return "重点维护,安排电话拜访"
elif customer['recency'] > 60:
return "发送关怀短信和优惠券"
else:
return "定期水滴消息推送"
df['建议跟进行动'] = df.apply(follow_action, axis=1)
print(df[['customer_id','建议跟进行动']])
CRM 变成业务的“第二大脑”。
三、落地建议: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 先从数据清洗做起:脏数据会害死模型
- 先做客户分层,然后再做预测和自动化
- 一定要和业务一起复盘、优化,不要闭门造车
- 系统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堆功能的
四、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CRM 的核心不是系统,是人。
数据不是用来“检查销售工作”,
而是帮销售少走弯路、提升业绩、提升成就感。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