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 Engineering 的艺术:让 AI 听懂“人话”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11/02 10:34:55 2025/11/02
【摘要】 Prompt Engineering 的艺术:让 AI 听懂“人话”

Prompt Engineering 的艺术:让 AI 听懂“人话”

大家好,我是 Echo_Wish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是问 AI 一个问题,但它给出来的回答,要么“正经八百的废话文学”,要么“自信满满的胡说八道”。这并不是 AI 不聪明,而是我们“提问方式”不对。

就像我们和人沟通一样:
会说话的人,说得少、办得好;不会说话的人,说得多、还办错。

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词工程),说白了就是一门“和 AI 说人话”的技术。

今天,我们就不整那套高大上术语,我用最朴素的方式,带你搞懂:

  • 为什么同一句问题,有的人能让 AI 产出神级答案,有的人只能得到 AI 唠嗑?
  • 那些“提问高手”到底怎么组织语言?
  • Prompt 到底要怎么写才不废话、不卡壳、不翻车?

咱慢慢聊。


一、AI 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它要上下文

AI 并不知道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它不会自动推断你要什么风格、谁是受众、要写多长、要不要举例。
所以 —— 你不说清楚,它就自己猜。你让它猜,它就会猜错。

我们看个例子。

❌ 不完整的提问方式

解释一下什么是量子计算

AI 可能给你来一段浮夸科普,但你未必看得懂。

✅ 改造后的版本(加入背景 + 任务 + 形式)

你现在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尽量用生活比喻,解释什么是量子计算,内容控制在300字以内。

你看不到模型的“思考过程”,但你可以控制它的语境和语气


二、Prompt 的核心结构:角色 → 目标 → 约束 → 示例

这四步是最稳定、最不翻车的 Prompt 模板。

元素 用途 举例
角色 让模型以特定身份理解问题 “你是一名架构师”
目标 你要它做什么 “解释一下微服务和单体架构的区别”
约束 明确格式、风格、长度 “要求通俗易懂,举生活例子,字数约400字”
示例 让模型模仿 “比如像下面这种表达方式…”

只要你掌握这个结构,80% 的 AI 回答质量问题就解决了。


三、简单做个示范:让 AI 写个技术说明

Prompt 示例

你现在是一名数据库运维工程师,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
为什么索引能加快查询,但是会降低写入速度?

要求:
- 用比喻说明
- 不超过 350- 语气轻松一点,像在和同事聊天
- 给出一个简单示例表结构

这样写,AI 的回答通常会更自然、有逻辑、有重点。


四、进阶技巧:让 AI 给你可复用代码

比如我们让它生成 Python 函数注释规范化的脚本:

prompt = """
你是一名 Python 高级开发工程师。
请实现一个函数,功能是自动为没有注释的函数补充标准文档字符串。
要求:
- 使用 AST 模块解析代码
- 输出完整可运行脚本
- 代码中加入适当中文说明
"""

然后你去看输出的时候,不要直接用,而是再迭代

这个实现不错。但请将注释格式调整为 Google Style。

Prompt 不是一次性输完,而是对话式“打磨”。


五、当回答不满意,别改问题 —— 改提示

比如 AI 回答太空洞,可以加:

请少用抽象表达,多用具体例子和数据说明。

回答太主观?加:

请列出优点和缺点,并保持中立。

回答太长?加:

请将内容结构化为:概念 → 举例 → 总结,且控制在 300 字以内。

记住一句话:

Prompt 改一句,AI 输出换一片天。


六、来点“带感的”实操示例:让 AI 写爆款标题

我们训练 AI 模仿公众号标题,写法如下:

你现在是一名科技类自媒体编辑。
请模仿以下标题风格,为“边缘计算优化智能工厂调度”生成 10 个标题:

示例风格:
- 数据中心搬到车间后,工厂开始自己思考了
- 当机器会自己决定“先干啥”后,产线就变聪明了
- 工业不再是螺丝和油污,而是决策和模型

要求:
- 语言口语化
- 带画面感
- 不能生硬堆叠关键词

再难的问题,用对 Prompt,也能写得有灵魂。


七、我个人对 Prompt 的理解(重点来了)

很多人把 Prompt 当成工具技巧。
但我觉得它更像是 一种表达能力、一种结构化思考方式

Prompt 好不好,本质不是“措辞多华丽”,而是:

  • 你知不知道 你想要什么
  • 你能不能 描述得清楚
  • 你能不能 告诉 AI 如何判断对错

换句话说:

Prompt 不是让 AI 变强,而是让“你自己思考得更清晰”。


八、写在最后

AI 会越来越强,但不会自动替你表达、替你定义问题。

懂 Prompt 的人,是未来世界里最稀缺的一群人:
他们不用更努力,他们只比别人更会“提问”。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