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 CCE 集群外部域名解析优化【玩转华为云】
华为云 CCE 集群外部域名解析优化
针对华为云 CCE 集群解析外部域名慢或超时的问题,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个小方法试试
一、网络层优化
- DNS 服务器配置
-
启用节点本地缓存(NodeLocal DNSCache)
部署该插件后,Pod 优先通过节点本地缓存解析域名,减少对 CoreDNS 的直接请求。在 CCE 控制台的插件中心安装插件,并开启DNSConfig 自动注入,自动为目标命名空间(标签
node-local-dns-injection=enabled
)的 Pod 注入本地缓存地址(如169.254.20.10
)。对于未启用自动注入的 Pod,需手动在dnsConfig
中添加:
dnsConfig:
nameservers:
- 169.254.20.10 # NodeLocal DNSCache地址
- 10.247.3.10 # CoreDNS地址
-
优化上游 DNS 协议
若使用 NodeLocal DNSCache,需强制 CoreDNS 优先使用 UDP 协议与上游 DNS 通信(云上 DNS 对 TCP 支持有限)。在 CoreDNS 插件的参数配置中,为
forward
插件添加prefer_udp
参数:
{
"name": "forward",
"parameters": ". /etc/resolv.conf",
"configBlock": "prefer_udp"
}
此配置可避免因 TCP 连接建立延迟导致的超时。
- 网络策略调整
-
放行 DNS 流量
检查安全组规则,确保允许以下流量:
-
节点网段(VPC CIDR)与容器网段(Pod CIDR)之间的 UDP 53 端口通信。
-
若使用自建 DNS,需放通 CoreDNS Pod 到自建 DNS 服务器的 UDP 53 端口。
-
二、CoreDNS 配置优化
- 缓存策略增强
-
延长 TTL 和缓存时间
在 CoreDNS 的
cache
插件中增加缓存时间(如 300 秒)和servfail
缓存(避免上游不可达时频繁重试):
{
"name": "cache",
"parameters": "300",
"configBlock": "servfail 60" # 上游不可达时缓存60秒
}
-
关闭 IPv6 冗余解析
若未使用 IPv6,在 CoreDNS 中添加
template
插件禁用 AAAA 记录解析,减少无效查询:
{
"name": "template",
"parameters": "ANY AAAA",
"configBlock": "rcode NXDOMAIN"
}
这个配置可将解析时间缩短 30% 以上。
- 资源与副本数调整
-
动态调整副本数
根据集群规模和 QPS 需求调整 CoreDNS 副本数。计算公式为:
副本数 = min(max(ceil(QPS/10000), ceil(节点数/8)), 10)
例如,100 节点集群建议配置 10 个副本。通过 CCE 控制台的插件中心修改 CoreDNS 的规格配置,增加 CPU 配额(如每副本500m
)和内存(如每副本1Gi
)。
-
优化调度策略
设置多可用区部署(均分模式),确保副本分布在不同可用区,避免单节点故障影响解析。同时配置节点亲和性,优先将 CoreDNS 调度至资源充足的节点。
三、客户端配置优化
- 容器 DNS 参数调整
-
优化
resolv.conf
在 Pod 的
dnsConfig
中调整以下参数:
dnsConfig:
options:
- name: timeout
value: '3' # 单次查询超时时间(秒)
- name: attempts
value: '2' # 重试次数
- name: ndots
value: '2' # 仅当域名包含少于2个点时拼接search域
减少因ndots
值过高(默认 5)导致的无效搜索。
-
使用 FQDN 格式
在应用中直接使用完整域名(如
example.com``.
),避免自动拼接集群搜索域(如.svc.cluster.local
),减少解析次数。
- 连接池与协议优化
-
应用层连接池
在频繁访问外部服务的容器中使用连接池(如 HTTP 连接池),复用已解析的 IP 地址,减少 DNS 查询频率。
-
强制使用 IPv4
若应用无需 IPv6,在容器中禁用 IPv6 协议栈,避免同时发起 IPv4 和 IPv6 查询:
spec:
containers:
- name: app
image: your-image
command: ["sh", "-c", "echo '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 = 1' >> /etc/sysctl.conf && sysctl -p"]
四、监控与故障排查
- 核心指标监控
-
Prometheus + Grafana
配置监控指标:
-
QPS:
sum(rate(coredns_dns_requests_total[5m]))
-
响应时延:
histogram_quantile(0.99, sum(rate(coredns_dns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_bucket[5m])) by (le))
-
缓存命中率:
1 - (sum(rate(coredns_dns_responses_total{rcode="NOERROR"}[5m])) / sum(rate(coredns_dns_requests_total[5m])))
设置告警阈值:响应时延 > 1 秒、缓存命中率 < 80% 时触发告警。
-
- 日志分析
-
CoreDNS 日志
通过
kubectl logs coredns-xxx -n kube-system
查看日志,重点关注read udp ... i/o timeout
或no such host
等错误,定位上游 DNS 不可达或配置错误。 -
NodeLocal DNSCache 日志
检查节点上的
node-local-dns
容器日志,确认缓存命中率和未命中原因(如cache miss
)。
- 连通性测试
-
dig 命令验证
在 Pod 中执行
dig @``169.254.20.10`` ``example.com
测试 NodeLocal DNSCache 解析,dig @``10.247.3.10`` ``example.com
测试 CoreDNS 解析,对比耗时差异。 -
traceroute 定位
使用
traceroute -I -p 53 upstream-dns-ip
跟踪到上游 DNS 的路由,排查中间节点是否存在丢包或延迟。
五、高级场景优化
- 自建 DNS 集成
-
存根域配置
若需解析私有域名(如
internal.example.com
),在 CoreDNS 中添加存根域,指定专用 DNS 服务器:
{
"name": "stubDomains",
"parameters": "internal.example.com. 10.0.0.10"
}
这个小配置可将特定域名的解析请求直接转发至自建 DNS。
- 多集群联邦解析
-
跨集群服务发现
使用
ExternalName
类型 Service 将外部服务映射为域名,或通过kube-dns-autoscaler
动态调整 CoreDNS 副本数以适应跨集群流量。
六、实施步骤与验证
- 分阶段实施
-
阶段 1:部署 NodeLocal DNSCache,开启自动注入,观察缓存命中率提升情况。
-
阶段 2:调整 CoreDNS 缓存策略和资源配额,监控 QPS 和响应时延变化。
-
阶段 3:优化客户端配置,强制使用 IPv4 和 FQDN 格式。
- 压力测试验证
- 使用
dnsping
或dnsperf
工具模拟高并发查询:
dnsperf -d queries.txt -s 10.247.3.10 -p 53 -t 60
验证优化前后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从 200ms 降至 50ms)和成功率(从 90% 提升至 99%)。
通过以上系统化优化,可显著提升 CCE 集群解析外部域名的性能,确保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建议结合监控数据持续调整配置,形成闭环优化流程。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