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丁管理:openEuler 的内核补丁方法与实战指南【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9/21 22:12:41 2025/09/21
【摘要】 补丁管理:openEuler 的内核补丁方法与实战指南

补丁管理:openEuler 的内核补丁方法与实战指南

补丁管理(patch management),对于操作系统内核来说,是关系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的核心要务。openEuler 作为华为/开放原子社区支持的开源操作系统,在内核补丁这一块做了很多实用设计:有“离线补丁”(打补丁然后重启)、有“在线补丁 / live patch”(不重启),也有补丁跟踪、安全漏洞修复自动化等流程。咱先从整个流程说起,再深入工具与实战,最后聊我的体会和建议。


一、为什么内核补丁管理这么重要?

咱们都知道,内核跑在最底层,一个漏洞或者 bug 不修复,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权限被提升、安全泄露、性能问题、甚至整个生产环境被攻破。好处有三:

  1. 安全性:及时修补 CVE 漏洞;
  2. 稳定性:修复内核 bug,比如内存泄漏、CPU 崩溃、中断失效等;
  3. 可用性 / 高可用性:尤其是在“线上系统不能重启”的场景,重启带来 downtime 成本非常高。

openEuler 在这些方面的设计,就是既能快速补、稳补,还能尽可能减少对系统运行的干扰。


二、openEuler 内核补丁方式的几大类

在 openEuler 中,主要有以下补丁方式/工具/机制:

补丁方式 是否需要重启 典型工具或机制
离线补丁(经典补丁 + 重启) Git 打补丁 → 编译内核/模块 → 安装 → 重启
在线补丁 / Live Patch 否(理想情况下不重启) kpatchlivepatch kernel feature,以及 openEuler 的 SysCare
热升级(Kernel Hot Upgrade) 某些情况下只做“快速重启 + 程序迁移” openEuler 的 KernelLiveUpgrade 工具
补丁跟踪 + 自动化拉取/生成/验证 openEuler 的 patch-tracking 服务

三、重点工具讲解:SysCare、kpatch / livepatch 流程

咱先说 SysCare,因为这是 openEuler 提供比较完整的“在线 / live 补丁”管理方案。

SysCare

  • 是 openEuler 用来做“实时热补丁 + 漏洞修复 + 用户态/内核态补丁”的统一框架。
  • 支持补 patch 创建、激活、卸载、查询等补丁生命周期管理。
  • 支持 kernel 模块以及用户空间服务的在线补丁。也就是说,不只是内核,也可以补某些服务/动态库/ELF 可执行文件的漏洞或 bug。

livepatch / kpatch

  • openEuler 内核带有 CONFIG_LIVEPATCH,也支持 CONFIG_LIVEPATCH_WO_FTRACE(在没有 ftrace 支持的情况)等选项。
  • kpatch 是一个动态内核补丁的基础设施,允许你对运行中的 kernel 补丁而不重启内核。openEuler 的 kpatch spec 包里就有很多补丁(为 ARM64 等架构适配)制作的条目。

Kernel Hot Upgrade(快速内核升级)

  • 这个流程不完全等同于 livepatch,但接近。openEuler 的 KernelLiveUpgrade 提供“快速重启 + 热程序迁移(hot program migration)”的方式来减少重启带来的影响。

四、补丁管理的实战流程(步骤 + 代码示例)

下面我给你一个从“发现漏洞/bug” → “制作补丁” → “部署 live patch /离线补丁” → “验证 /回滚”的实战流程示意。咱假设是一个开源内核 module 中发现了一个安全漏洞,需要补丁。


步骤 1:发现与跟踪

  • 运维或安全团队收到某个 CVE 或者 github / kernel mailing list 的漏洞通告,确定影响的是当前内核版本或 module。
  • 用 patch-tracking 服务添加一个跟踪项(tracking-item)来监控 upstream 或社区代码库是否已有补丁。

步骤 2:获取补丁 & 本地验证

# 假设漏洞补丁已经在 upstream kernel repo 提交,但没被 openEuler 收录

# 克隆 kernel 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ee.com/openeuler/kernel.git
cd kernel

# 假设 upstream 在某 commit 上做了补丁,我们 cherry-pick 它
git checkout openEuler-某版本分支
git cherry-pick upstream_commit_hash

# 编译内核 module 或整个内核(取决于补丁种类)
# 安装依赖
sudo dnf install gcc make bc openssl-devel elfutils-libelf-devel

# 编译
make menuconfig
# 确认 CONFIG_LIVEPATCH(如果打算做 live patch)
make bzImage modules
make modules_install
make install

步骤 3:制作 live patch(如果可能)

如果补丁是可以做 live patch 的(函数逻辑变化小、不需要改数据结构、不影响全局状态,也没有太多架构依赖),那么可以用 SysCare 或者直接用内核 livepatch 特性来做。

# 使用 SysCare 创建补丁包
# 首先准备 source rpm + debuginfo rpm
yumdownloader kernel --source --debuginfo

# 安装编译工具链
dnf install make gcc bison flex openssl-devel dwarves python3-devel elfutils-libelf-devel

# 构建补丁
syscare build --package kernel-src.rpm --workdir /tmp/livepatch_build

# 审查补丁内容,测试在 staging 环境下加载 live patch
syscare install livepatch_package.rpm
syscare activate livepatch_package
# 验证修复效果
# ...
# 如果问题,可以卸载或回滚
syscare deactivate livepatch_package
syscare uninstall livepatch_package

步骤 4:离线补丁 + 重启策略

如果 live patch 不可行(比如补丁修改了全局状态、数据结构、需要修改启动路径或者引导链接表等),就只能做传统的离线补丁 + 重启。

# 假设已经 cherry-pick 补丁并编译好了内核/模块
# 安装模块 /内核
sudo make modules_install
sudo make install

# 更新 bootloader(比如 grub)配置
sudo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 重启系统
sudo reboot

步骤 5:验证 &回滚

补丁部署后要做一系列验证:

  • 测试补丁是否真正修复了漏洞/bug。运行对应的漏洞测试脚本或场景。
  • 测试系统是否稳定(CPU/内存/IO 性能、日志有无异常、系统负载、功能接口是否正确)。
  • 如果发现严重问题,要准备好回滚方案。对于 live patch,就是 deactivate/uninstall;对于离线补丁,可能要回 bootsnap 或者保留旧内核版本,以便重启后选旧内核启动。

五、openEuler 的一些特殊设计 &坑

在实践中,我总结了几个 openEuler 在内核补丁管理上的“巧妙点”与“容易踩坑的地方”:

巧妙点

  1. SysCare 的补丁生命周期管理做得比较完整。运维只要一个命令就可以 build/install/activate/uninstall 一个在线补丁。对比自己手动 patch + build + test,这省的步骤不少。
  2. livepatch 的配置灵活:openEuler 支持开启 CONFIG_LIVEPATCH 也支持 CONFIG_LIVEPATCH_WO_FTRACE,即在无 ftrace 支持的环境中也能做某些 live patch。
  3. 补丁跟踪服务(patch-tracking):自动监控 upstream 漏洞/补丁,主动生成 PR/Issue,减少人工漏掉补丁的风险。

容易踩的坑 /挑战

  1. live patch 的局限性
    有些补丁因修改了内核数据结构、大量符号或上下文切换很复杂、或时序要求极高,是不能做 livepatch 的。盲目做 livepatch 可能造成系统不稳定、死锁、崩溃。

  2. 兼容性问题
    补丁可能在不同内核版本、不同行为配置下(比如开启了某些内核配置项、驱动、架构)表现不同,需要在多种配置与架构上测试。openEuler 支持多个架构(x86_64、ARM64、RISC-V 等)就增加了复杂度。

  3. 性能与安全折中
    livepatch 本身会有一点 overhead(符号 lookup、跳转等),也要确保补丁不会开放新的攻击面。尤其跳过 ftrace 的情况,因为 ftrace 通常用于跟踪与调试,如果没妥善处理,可能漏掉某些检查。

  4. 回滚困难
    特别是离线补丁重启后,有些状态、日志、挂载等可能与补丁后的行为不同,回滚起来麻烦,需要做好旧版本内核保留与切换。如果是线上集群,回滚可能涉及多个节点协调。


六、我的观点与建议

说到这里,我有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建议,希望对你们实操或者团队设计划补丁管理流程有帮助:

  • 优先考察 livepatch 可行性 在业务不能中断、要保持高可用的场景里,livepatch 和 SysCare 是非常值得优先考虑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做好 fallback(回滚、重启)方案。

  • 补丁字太大 / 涉众太大就别做在线补丁 如果补丁涉及的文件很多、符号变动大、驱动改动深,做 livepatch 的验收成本高、风险也大。宁可做一个良好测试的离线补丁。

  • 自动化与监控不能少 补丁跟踪 + 自动化 PR 生成 + 自动化测试(kernel module 兼容的、多架构测试) + 部署监控,这样才能快速发现问题。openEuler 的 patch-tracking 与 SysCare 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团队自己也要有 CI 流程。

  • 补丁文档要清晰 补丁里改了什么函数、为什么改、可能的副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依赖(模块与配置项)、哪些架构受影响、回滚怎么做 ——这些必须写得清楚。对于 live patch,更要标注“支持哪些架构/哪些 kernel 配置、是否兼容 ftrace/jump_label/kprobe/模块加载卸载等”。


七、总结

openEuler 在内核补丁管理方面,是比较成熟也在持续进化的:

  • 有 SysCare 提供在线热补丁能力(既能补内核,也能补用户态/服务),支持补丁生命周期管理。
  • 有 livepatch / kpatch 支持,并且不断对各种配置/架构做适配(如无 ftrace 支持的情况)以及避免与 kprobe 的冲突等细节。
  • 有补丁跟踪服务,能自动监控 upstream 的修复和漏洞情况。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