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运维平台:是“运维福音”,还是“甩手掌柜”?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9/10 19:59:23 2025/09/10
【摘要】 低代码运维平台:是“运维福音”,还是“甩手掌柜”?

低代码运维平台:是“运维福音”,还是“甩手掌柜”?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聊低代码。原本是业务部门用来快速搭建小应用的东西,现在居然也杀进了 运维领域。有同行甚至开玩笑说:“再过几年,运维工程师可能只需要点点鼠标,剩下的交给平台就行了。”

这话听着挺轻松,但咱要冷静思考:低代码运维平台,到底是解放生产力,还是削弱专业性?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


一、为什么运维需要低代码?

运维的活儿,大家都懂:

  • 日常巡检、监控告警处理;
  • 发布上线、批量操作服务器;
  • 数据库备份、日志分析;
  • 故障响应和应急预案。

这些事,说实话大多数有套路。我们以前用 Shell 脚本Python 脚本来解决,但有几个问题:

  1. 上手门槛高:很多运维小伙伴不熟编程,写脚本容易写成“炸弹”。
  2. 复用性差:一个人写的脚本,别人看不懂,交接困难。
  3. 场景割裂:监控、发布、备份、自动化工具散落各处,不统一。

于是,低代码平台就有了舞台:

  • 可视化拖拽流程,代替写复杂脚本;
  • 内置常用组件(SSH、API调用、监控告警处理);
  • 一个界面搞定发布、巡检、告警联动。

简单说:低代码运维平台就是让运维从“写代码”转向“拼积木”。


二、低代码运维平台的发展趋势

1. 从“替代脚本”到“自动驾驶”

现在很多平台的起点是“替代脚本”,比如把常见的操作封装成模块。
但未来更重要的是:让平台具备自我学习和自动化决策能力
比如,一个磁盘快满了,平台不仅能告警,还能自动扩容、迁移数据、通知负责人。

2. 和 AIOps 深度结合

低代码本质是“快速执行”,AIOps 则是“智能决策”。两者结合,就是:

  • AIOps 通过日志、监控预测潜在故障;
  • 低代码平台把处理流程固化好,自动执行。
    这样,运维就能真正从“救火队员”变成“消防规划师”。

3. 平台生态化

未来不会只有一家低代码运维平台,而是形成 生态

  • 有的偏向云原生(比如 Kubernetes 运维);
  • 有的偏向数据库、存储;
  • 有的偏向企业级混合云。
    最终可能会像 App Store 一样,大家在平台里挑选适合自己场景的“运维插件”。

三、来点例子:一个“自动扩容”的低代码流程

我们用代码模拟一下,低代码平台背后其实还是 Python/脚本,只不过它帮你把逻辑封装好了。

下面是个简化版例子:磁盘利用率超过 80% 就触发扩容。

import psutil
import subprocess

# 检查磁盘利用率
def check_disk(threshold=80):
    usage = psutil.disk_usage('/')
    percent = usage.percent
    print(f"当前磁盘使用率: {percent}%")
    return percent > threshold

# 模拟扩容操作
def expand_disk():
    print("触发扩容流程...")
    # 实际上可能是调用云厂商 API
    subprocess.run(["echo", "扩容命令执行完成"])

if __name__ == "__main__":
    if check_disk():
        expand_disk()
    else:
        print("磁盘空间充足,无需扩容。")

在低代码平台里,这段逻辑会变成一个个小模块:

  • 模块1:监控磁盘使用率;
  • 模块2:判断是否超过阈值;
  • 模块3:调用 API 触发扩容。

运维人员只需要拖拽组合,不用关心具体的 Python 代码。


四、低代码运维的利与弊

咱别光吹优点,缺点也得说:

优点:

  • 入门门槛低,运维小白也能快速上手;
  • 效率高,减少重复劳动;
  • 知识固化,把最佳实践沉淀为流程。

缺点:

  • 平台依赖强,一旦厂商跑路或产品停更,迁移成本极高;
  • 深层次问题还是得写代码,平台不可能覆盖所有场景;
  • 容易让运维“傻瓜化”,缺少底层原理的理解。

我个人的观点是:低代码运维平台可以作为“80%场景的利器”,但剩下20%的复杂问题,运维必须保留写代码的能力。


五、我的一点感受

写到这里,我特别想起一句话:“工具是手的延伸,但不能取代脑子。”
低代码运维平台确实能帮我们摆脱重复劳动,但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平台上,那很可能未来遇到复杂问题时,会彻底失去解决能力。

就像开车,自动驾驶可以帮你省心,但你最好别忘了怎么打方向盘。
所以,未来的运维可能会有两条路:

  1. 低代码平台操盘手:懂业务场景,会搭建流程。
  2. 高阶运维工程师:能写代码、能优化底层逻辑,是平台的“幕后工程师”。

如果你只是停留在“点点点”的阶段,那竞争力可能会被削弱。
但如果你能 既会用平台,又懂底层逻辑,那未来一定是最抢手的。


六、结语

低代码运维平台正在成为趋势,没人能否认它的价值。它让运维更高效,让团队更轻松,也让企业的 IT 更稳定。
但它不是银弹,更不是万能药。

最后我想留个问题给大家:
你是想做一个“平台使用者”,还是做一个“平台的掌控者”?
答案不同,你未来的职业路径也会完全不同。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