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uler 上的监控与告警实战:别再用“盯着终端”当运维了【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9/08 22:35:55 2025/09/08
【摘要】 openEuler 上的监控与告警实战:别再用“盯着终端”当运维了

openEuler 上的监控与告警实战:别再用“盯着终端”当运维了

今天咱聊点能直接上手的:openEuler 的监控与告警实践。别想太学术,我把思路、落地组件、常见坑和实战代码都往里放,方便你复制粘贴上手。


为什么要重做监控告警?先说痛点

现实里很多运维环境是这样:监控有,但告警“要么炸屏要么瞎沉默”。指标零散、日志分散、追因慢、告警噪声大——事情发生时,往往人还没反应过来,业务已经受影响了。openEuler 在云、边缘、服务器这些场景都有用户,指标来源多、异构设备多,这更考验监控体系的可观测能力与告警策略。openEuler 社区也在推进面向云原生、基于 eBPF 的观测项目,以降低采集成本并提升诊断深度。


推荐的技术栈(实战可落地)

我的建议是分层落地,既要用成熟组件,也要留空间给 openEuler 社区能力(比如 eBPF 探针):

  • 指标采集:node_exporter, 各类 exporter(数据库、中间件),K8s 用 prometheus-operator。在 openEuler 上很多同学直接用 Prometheus + node_exporter 做主机与服务监控的落地示例。
  • 时序存储与告警:Prometheus + Alertmanager(规则、路由、抑制、通知)。告警策略在 Prometheus 侧定义,Alertmanager 负责降噪与通知路由。
  • 可视化:Grafana(Dashboard、报警面板、图表书签)。
  • 日志与追踪:Fluentd/Fluent BitLoki + Grafana,分布式追踪可接 Jaeger/Zipkin/OpenTelemetry
  • 深度可观测:openEuler 社区的 eBPF 探针(gala-gopher)可做低开销的网络/性能/全栈观测,能把内核态与应用态事件拉到上层分析平台。

openEuler 社区针对运维有专门的运维专区、工具链和示例文档(比如 OSMind 等),建议把这些生态资源纳入团队运维目录。


简单架构图(文字版)

[Host/node] -> node_exporter -> Prometheus (scrape)
[App logs] -> Fluentd -> Loki/Elasticsearch
[Tracing] -> OpenTelemetry -> Jaeger
Prometheus rules -> Alertmanager -> WeChat/Email/DingTalk/PagerDuty
Grafana <- Prometheus/Loki/Jaeger (dashboards)
eBPF probes -> gala-gopher -> metrics/traces (补充采集)

落地代码示例(常用片段,openEuler 上可直接跑)

  1. 在 openEuler 上用 systemd 启动 node_exporter(简洁版):
# /etc/systemd/system/node_exporter.service
[Unit]
Description=Node Exporter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User=nodeusr
ExecStart=/usr/local/bin/node_exporter --web.listen-address=":9100"
Restart=on-failur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1. Prometheus 抓取配置(prometheus.yml 简化):
global:
  scrape_interval: 15s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node'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10.0.0.1:9100','10.0.0.2:9100']
  1. 常见 PromQL(5 分钟内平均 CPU 利用率):
100 * (1 - avg by(instance) (rate(node_cpu_seconds_total{mode="idle"}[5m])))
  1. 简单的告警规则(rules.yml):
groups:
- name: host.rules
  rules:
  - alert: HighCPUUsage
    expr: 100 * (1 - avg by(instance) (rate(node_cpu_seconds_total{mode="idle"}[5m]))) > 85
    for: 5m
    labels:
      severity: critical
    annotations:
      summary: "Instance {{ $labels.instance }} CPU usage high"
      description: "CPU > 85% for 5 minutes"
  1. Alertmanager 路由(alertmanager.yml 精简):
route:
  group_by: ['alertname', 'instance']
  receiver: 'oncall'
receivers:
- name: 'oncall'
  email_configs:
  - to: 'ops@example.com'
    from: 'alertmanager@example.com'
    smarthost: 'smtp.example.com:587'

实战小技巧(写给运维人的“必做清单”)

  1. 先把基础面做对:资产清单、指标白名单、关键业务SLO/SLI 明确。
  2. 分层告警:先报警“趋势”再报警“临界”,避免瞬时抖动引发告警风暴;使用 for: 延迟、使用 Alertmanager 抑制规则。
  3. 数据留存策略:Prometheus 本地只留短期(如15天),长期指标走 remote_write 到 Thanos/Cortex 做聚合存储。
  4. 演练告警链路:每次变更告警配置前做 dry-run;定期演练 on-call 流程。
  5. 结合 eBPF 做深度诊断:遇到内核/网络性能问题,eBPF 探针能在不重启业务的情况下抓到内核层面线索(openEuler 社区有相关实践和项目)。

常见坑(别踩)

  • 把所有指标都抓回 Prometheus:会很快耗光磁盘,请筛选关键指标并做下采样/远程写入。
  • 告警规则写得太多太细:先聚焦影响业务的 Top-N 指标。
  • 忽视日志与追踪:只有指标还原不了复杂故障链路,日志/trace 是必需品。

小结:技术要实用,运维要能用

openEuler 社区在可观测方向投入了社区工程(比如基于 eBPF 的 gala-gopher),这为运维在低开销、高上下文的场景里做诊断提供了契机;而 Prometheus + Alertmanager + Grafana 依然是最稳妥的指标+告警+可视化组合。关键不在于你用什么“品牌”,而在于你能把告警从“嘈杂的闹钟”变成“有意义的告警”——这需要技术、流程和演练三管齐下。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