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实践:openEuler的持续集成与交付【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9/06 20:59:32 2025/09/06
【摘要】 DevOps实践:openEuler的持续集成与交付

DevOps实践:openEuler的持续集成与交付

今天咱聊点硬核但又很“接地气”的话题——DevOps 实践中的 openEuler CI/CD

很多朋友会问:
“CI/CD 不就是流水线嘛,GitLab、Jenkins 一样能跑,跟 openEuler 有啥关系?”
但我要说,openEuler 的价值在于 生态适配 + 深度优化。它不是简单的“我也能跑”,而是“我能更好地跑在国产软硬件之上”。


为什么在 openEuler 上谈 CI/CD?

传统 Linux 发行版上跑 CI/CD,没毛病。但当我们把环境换成 openEuler,你会发现三个显著优势:

  1. 生态安全可控:CI/CD 涉及源代码、构建产物、镜像等敏感环节,openEuler 的安全基因(RPM 包签名、内核安全增强)让流程更有保障。
  2. oepkgs 社区支持:openEuler 官方社区推出了 oepkgs,这是一个围绕软件包的 CI/CD 平台,能做到从源码构建、兼容性测试到二进制扫描的全链路管理。
  3. 深度容器化支持:openEuler 搭配 iSulad + Kubernetes,可以天然支持云原生 CI/CD 场景(比如大规模构建、测试分发)。

简单说,openEuler 的 CI/CD 不只是“能用”,而是 让 DevOps 在国产环境里跑得更稳、更快、更安全


openEuler CI/CD 实践一:GitLab Runner 部署

假设你是企业里的 DevOps 工程师,要在 openEuler 上拉一条流水线。第一步往往是部署 GitLab Runner

在 openEuler 上的操作很“熟悉”:

# 安装依赖环境
sudo dnf install -y gitlab-runner

# 注册 Runner
sudo gitlab-runner register \
  --url "https://gitlab.example.com/" \
  --registration-token "REG_TOKEN" \
  --executor shell \
  --description "openeuler-runner"

在这里,openEuler 提供的 DNF 包管理器完全兼容 YUM,依赖管理没坑。Runner 一旦挂上,编译任务就能丢给它。

我的感受:以前在 CentOS 上跑 Runner,遇到依赖冲突经常卡壳。openEuler 这边的包源更新挺快,加上社区活跃,常见工具基本都有 rpm 包,体验比想象的顺滑。


openEuler CI/CD 实践二:Jenkins + Kubernetes

很多团队喜欢 Jenkins,那我们在 openEuler 上怎么玩?

先装 Jenkins:

sudo dnf install -y java-11-openjdk
wget -O /etc/yum.repos.d/jenkins.repo https : // pkg . jenkins . io / redhat-stable / jenkins . repo
rpm --import https:// pkg . jenkins . io / redhat-stable / jenkins . io . key
sudo dnf install -y jenkins
sudo systemctl enable --now jenkins

再配合 iSulad + K8s 集群,把构建任务打包成 Pod,丢进集群跑:

apiVersion: batch/v1
kind: Job
metadata:
  name: maven-build
spec:
  template:
    spec:
      containers:
      - name: maven
        image: openeuler/maven:3.8-openjdk-11
        command: ["mvn", "clean", "install"]
      restartPolicy: Never

这一套下来,构建任务就能动态调度,避免“某台构建机累成狗,另一台空转”的尴尬。

我的感受:CI/CD 本质是“自动化工厂”,openEuler 搭配容器化就是在做“柔性生产线”。该扩容扩容,该下线下线,比单机 Jenkins 灵活太多。


openEuler CI/CD 实践三:oepkgs 流水线

这部分更“社区级”,适合大规模开发团队。oepkgs 提供:

  • 源码构建 → 二进制产物 自动化
  • 安全扫描 → 兼容性测试 一条龙
  • CI/CD 模板化流水线

比如,你提交一个 RPM 包到 oepkgs,后台会自动触发构建任务,帮你跑测试和安全检查。

这其实就是把 CI/CD 平台做成公共服务,类似“云上的流水线”,但针对 openEuler 的生态。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拿来参考,也能直接用。


我的思考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常见的误区:
很多企业以为 CI/CD = 自动化部署,其实这只是最浅的一层。

在 openEuler 语境下,CI/CD 的价值在于:

  1. 生态适配:确保国产软硬件能持续、稳定交付。
  2. 安全加固:每一次构建产物都能被验证,防止供应链攻击。
  3. 效率升级:通过容器化和集群调度,让开发-测试-上线更顺畅。

未来,我觉得 openEuler 的 CI/CD 会更多走向 智能化

  • 构建失败自动诊断,给你贴心提示;
  • 资源调度结合 AI,预测哪台机器更适合跑任务;
  • 安全扫描结合大模型,识别出潜在依赖风险。

总结

openEuler 的 CI/CD 实践,不仅仅是“我也能跑 Jenkins、GitLab”,而是:

  • 有安全基因加持,构建流程更可信;
  • 有 oepkgs 社区,形成生态闭环;
  • 有容器化支持,玩转云原生场景。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