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不再高冷:openEuler下的DL项目实战分享【华为根技术】
深度学习不再高冷:openEuler下的DL项目实战分享
大家好,今天咱聊点“接地气”的深度学习实战。不过和以往不同,这次的主角不是Ubuntu、CentOS,而是华为自家的 openEuler。很多朋友一听到 openEuler,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服务器专用系统吧,和AI没啥关系”。其实真不是,openEuler不仅能跑企业级应用,还是搞深度学习的“隐藏宝藏”。
作为一个折腾过不少Linux发行版的人,我觉得 openEuler 有两个优势特别适合搞深度学习:
- 生态兼容性好:无论是 PyTorch、TensorFlow 还是 ONNX Runtime,都能顺畅部署;
- 企业级稳定性:搞AI训练最怕的就是跑到一半宕机或者环境崩溃,openEuler能保证“稳稳当当”。
今天我就以一个小型深度学习项目为例,和大家一起走一遍:如何在 openEuler 上搭建环境、跑通代码、做点小优化。别担心,我会尽量写得像聊天,少点“黑话”,多点“干货”。
一、搭环境:从零到可用
深度学习环境,常见的“老三样”:Python、CUDA(如果有GPU)、深度学习框架。
在 openEuler 上,咱可以用 dnf
来快速搞定。比如说先更新系统:
sudo dnf update -y
然后安装 Python3(openEuler 默认有 Python,但我建议用虚拟环境):
sudo dnf install python3 python3-pip -y
python3 -m venv dl_env
source dl_env/bin/activate
接下来就能装 PyTorch 或 TensorFlow 了。比如我搞 PyTorch:
pip install torch torchvision torchaudio
到这里,环境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有 GPU,那就得装 CUDA 和 cuDNN。不过 openEuler 在驱动这块已经有不少适配包,基本不会踩太深的坑。
二、跑一个小模型:手写数字识别
环境装好了,不跑个模型总觉得没成就感。咱选一个“深度学习入门第一课”——MNIST手写数字识别。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 数据加载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5,), (0.5,))])
trainset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64, shuffle=True)
# 简单的全连接网络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Net, self).__init__()
self.fc1 = nn.Linear(28*28, 128)
self.fc2 = nn.Linear(128, 64)
self.fc3 = nn.Linear(64, 10)
def forward(self, x):
x = x.view(-1, 28*28)
x = torch.relu(self.fc1(x))
x = torch.relu(self.fc2(x))
return self.fc3(x)
net = Net()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optim.Adam(net.parameters(), lr=0.001)
# 训练循环
for epoch in range(3):
running_loss = 0.0
for images, labels in trainloader: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net(image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print(f"Epoch {epoch+1}, Loss: {running_loss/len(trainloader)}")
跑完这个模型,你基本就能体验到 openEuler 下搞DL是“丝滑”的。没有奇怪的依赖冲突,没有版本地狱,甚至训练起来 CPU 也很稳。
三、实战优化:openEuler的独门小技巧
跑个Demo当然不算实战,真正的项目里有几点优化值得一提:
-
容器化部署:openEuler 自带 iSula 容器引擎,轻量又快。你可以把深度学习环境打包成容器,迁移方便,不用担心环境污染。
isula build -t mnist-pytorch . isula run -it mnist-pytorch
-
硬件加速:openEuler 对昇腾(Ascend)AI芯片有原生适配。如果你在华为云上跑DL,能直接用昇腾的算力,比用N卡更省钱还快。
-
自动化运维:配合 openEuler 的 Ansible/Puppet 工具,可以批量配置训练节点,适合搞分布式训练。
四、我的一点感受
我以前在 Ubuntu 下搭DL环境时,经常遇到“版本地狱”,比如 CUDA和PyTorch打架,TensorFlow动不动崩溃。换到 openEuler 后,这些情况少了很多。可能是因为 openEuler 对企业级稳定性做了更深的优化。
当然,它也不是完全没缺点,比如社区的DL教程不如Ubuntu多,踩坑时可能得自己摸索。但我觉得这正是机会:如果你能在 openEuler 上玩转DL,那在国产化趋势下,你就多了一张“王牌技能”。
五、总结
搞深度学习,大家都习惯了 Ubuntu,但其实 openEuler 完全有实力成为新选择。它更稳定、国产化支持好、硬件适配全。今天咱用一个 MNIST小项目,把环境搭建、模型跑通、优化部署走了一遍,足以说明 openEuler 的潜力。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