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实战:openEuler在云平台中的应用【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8/27 21:34:45 2025/08/27
【摘要】 云计算实战:openEuler在云平台中的应用

云计算实战:openEuler在云平台中的应用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openEuler到底能不能在云平台里玩出点新花样,还是就是个Linux的国产替代品?”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对 openEuler 的理解,还停留在“国产Linux发行版”这层。但如果你真在云计算的实战里摸过 openEuler,就会发现它可不只是“替代”,而是能把 操作系统和云原生、虚拟化、分布式调度 有机结合,真正撑得起一个云平台的底层。

今天我就带大家聊聊——openEuler是怎么在云计算里“开花结果”的


一、openEuler在云平台里扮演的角色

云平台说到底,离不开三件事:

  1. 虚拟化 ——给用户提供虚机、弹性资源;
  2. 容器化 ——支撑Kubernetes等云原生体系;
  3. 运维管理 ——稳定性、可观测性、调度。

openEuler 其实是三合一:

  • 它的 内核 和虚拟化子系统,天然支持 KVM/QEMU,可以无缝跑 OpenStack(官方已经支持 Train、Wallaby 等版本)。
  • 它内置的 iSulad(轻量级容器引擎)containerd,让容器场景下性能比传统 Docker 更稳。
  • 它还有一整套针对云原生的优化,比如 KubeOS(把OS当成K8s组件管理)、安全容器、实时内核。

一句话总结:openEuler就是云平台的“地基”,同时又能和“楼上的应用”打通。


二、实战案例:openEuler + OpenStack

先来个虚拟化场景。
openEuler 22.03 LTS 就支持直接部署 OpenStack Train。大体流程其实和 CentOS 类似,只是源和依赖换成了 openEuler 的生态。

比如,配置 openEuler 的 yum 源:

# 添加openEuler OpenStack仓库
cat > /etc/yum.repos.d/openeuler-openstack.repo <<EOF
[openEuler-OpenStack]
name=openEuler-OpenStack
baseurl=http://repo.openeuler.org/openEuler-22.03-LTS/epol/openstack/train/x86_64/
enabled=1
gpgcheck=0
EOF

# 安装OpenStack关键组件
yum install -y openstack-keystone openstack-nova openstack-glance

这意味着什么?

  • openEuler 不只是能跑 OpenStack,而是官方把兼容性、性能调优都做了。
  • 企业上云不需要“国外Linux + OpenStack”的组合,直接 openEuler + OpenStack 就能一站式搞定。

三、容器与云原生:openEuler的“第二战场”

很多人不知道,openEuler 在容器方向的探索其实挺激进的。

它内置了 iSulad(华为自研的轻量级容器引擎),专门优化了在物联网、边缘、云平台等场景的性能。和 Docker 比,它更轻、启动更快。

配合 Kubernetes,用 openEuler 部署集群,可以这样:

# 使用iSulad作为K8s容器运行时
cat > /etc/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d/10-runtime.conf <<EOF
[Service]
Environment="KUBELET_EXTRA_ARGS=--container-runtime=remote --container-runtime-endpoint=unix:///var/run/isulad.sock"
EOF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

这个配置的意义是:

  • Kubernetes -> iSulad -> openEuler,形成国产化的全链路。
  • 对开发者来说,体验和 containerd 类似,但背后性能调优更贴近 ARM、鲲鹏、昇腾等硬件。

四、openEuler的“隐藏技能”:KubeOS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东西——KubeOS
这是 openEuler 推出的一个云原生OS管理方案。

以前我们管操作系统,要么装 Ansible、要么手动维护镜像,很费劲。
KubeOS 的思路是:把OS当作Kubernetes里的一个组件

什么意思呢?

  • 你升级K8s里的 Pod,就顺带升级底层节点的OS;
  • 故障节点,可以像Pod一样“驱逐-拉起”,而不是手动修复;
  • 系统镜像打包和分发,全靠K8s调度。

如果配一张图,大概就是:

Kubernetes集群
 ├── 应用Pod
 ├── 系统Pod (openEuler KubeOS)
 └── 运维控制器 (负责调度系统更新)

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操作系统的运维”云原生化。
我第一次试的时候,真有点眼前一亮——因为它解决了大规模节点OS升级的“人力地狱”。


五、个人感受:openEuler不只是“国产替代”

我自己玩 openEuler 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

  • 它不是在简单照搬 RedHat、CentOS 的路,而是在 虚拟化 + 云原生 + 芯片适配 这个三叉口,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 在国产化替代场景下,它能“顶上”;
  • 在新兴云原生场景下,它还能“领先”。

说句大白话:openEuler就是一块国产化的“打底布”,上面能织出各种云计算的花样。

当然,目前社区生态还需要时间,比如三方镜像、应用适配还不算特别丰富。但从趋势来看,openEuler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Linux发行版,而是一个 “云操作系统平台”


六、结语

总结一句:
openEuler在云平台里的作用,不只是“能用”,而是“能优化、能演进”。

它把操作系统的边界,扩展到了云计算和云原生的骨干里:

  • 在虚拟化层面,可以稳定支撑 OpenStack;
  • 在容器层面,可以无缝对接 Kubernetes;
  • 在运维层面,可以用 KubeOS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