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openEuler的容器技术应用【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8/25 20:01:51 2025/08/25
【摘要】 全面解析:openEuler的容器技术应用

全面解析:openEuler的容器技术应用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openEuler 的容器技术应用

说实话,容器技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货”了。Docker、Kubernetes 这些名字,哪怕没玩过的同学也听说过。但很多人可能对 openEuler 的容器生态了解不深,甚至误以为它就是“一个 Linux 发行版”,跟容器关系不大。实际上,openEuler 在容器领域不仅能用,而且“很能打”。


一、openEuler为什么要重视容器?

我先抛个直白的问题:今天如果一个操作系统没有容器支持,它还能叫“现代操作系统”吗?
答案显然是不行。

容器早就不是“开发者的玩具”,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配:

  • 微服务架构需要容器来做应用隔离;
  • 大数据、AI 场景里训练任务常常跑在容器里;
  • 云原生更是离不开容器和 Kubernetes 的生态。

所以 openEuler 必须要在容器方面下功夫。它的目标不是“兼容一下”,而是要构建一个面向企业级应用的 稳定、安全、开源 的容器基础设施。


二、openEuler的容器生态全景

openEuler 的容器生态,大概可以分成三层:

  1. 容器运行时

    • 支持 Docker(Moby)、containerd、CRI-O 等主流容器运行时;
    • openEuler 也推出了自己的轻量运行时 iSulad,适合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
  2. 容器编排与管理

    • 对接 Kubernetes 完全没问题;
    • 同时支持 Kata Containers 等安全容器方案。
  3. 工具链与增强能力

    • 支持 oci-hook、容器镜像加速、分布式存储(与 openEuler 的 LVM、iSCSI、Ceph 配合)。
    • 内置安全模块,比如 seccomp、SELinux、AppArmor,让容器更“硬核”。

一句话总结:openEuler 不是只会跑 Docker,它有更全面的容器家族。


三、代码示例:在 openEuler 上跑容器

说了这么多,咱来点实在的。

假设你刚装好 openEuler,想跑个最简单的容器,该怎么做?

第一步,安装 Docker 或 iSulad(以 Docker 为例):

# 安装 Docker
sudo dnf install -y docker

# 启动 Docker 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docker
sudo systemctl start docker

第二步,拉个镜像试试:

docker run --rm hello-world

输出“Hello from Docker!”就说明容器环境跑通了。

如果想体验 openEuler 自家的容器运行时 iSulad,步骤也很简单:

# 安装 iSulad
sudo dnf install -y iSulad

# 运行一个 busybox 容器
isula run -it busybox /bin/sh

是不是感觉和 Docker 差不多?但背后区别很大:

  • Docker 更重量级,生态广;
  • iSulad 更轻量,适合 IoT、边缘计算。

openEuler 给了你选择权。


四、openEuler+Kubernetes:云原生的底色

容器运行时只是“单机玩法”,要进入企业生产环境,肯定少不了 Kubernetes。

openEuler 官方社区其实早就做了适配,直接可以用 kubeadm 搭建集群。比如:

# 安装 kubeadm, kubelet, kubectl
sudo dnf install -y kubeadm kubelet kubectl

# 初始化 master 节点
sudo kubeadm init --pod-network-cidr=10.244.0.0/16

# 加入 worker 节点
sudo kubeadm join <master-ip>:6443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hash>

等你把 Flannel 或 Calico 网络插件一装,整个 K8s 集群就能跑起来。

更重要的是,openEuler 针对 ARM 架构多样性计算(比如鲲鹏、昇腾)做了优化。这点对国内企业来说很关键——不是简单跑起来,而是要在国产芯片上跑得稳、跑得快。


五、安全容器:openEuler的独门绝招

普通容器安全隔离是基于 namespace 和 cgroups,本质上还是共用内核,安全性有限。
在一些金融、政企场景,安全容器就是刚需。

openEuler 在这里支持 Kata Containers
它的思路是:把容器放到轻量级虚拟机里,既保留了容器的启动速度,又有虚拟机级别的隔离安全。

部署示例:

# 安装 Kata Containers
sudo dnf install -y kata-runtime

# 配置 containerd 使用 kata-runtime
sudo vim /etc/containerd/config.toml
# 修改 runtime 为 kata

# 测试运行
ctr run --runtime=io.containerd.kata.v2 -t docker.io/library/ubuntu:20.04 kata-test

这样,容器的隔离性就大大提升了。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契合 openEuler 面向企业的定位。


六、我的一些感受

聊到这儿,我有几点感受:

  1. openEuler 的容器生态是务实的:它没有去“重新发明一个 Docker”,而是兼容主流生态,同时补齐国产场景下的短板(比如 iSulad)。
  2. 多样性计算是亮点:openEuler 针对 ARM/鲲鹏/昇腾的优化,让容器真正能在国产硬件上跑出性能。
  3. 安全是优势:结合 Kata Containers,openEuler 的容器在政企、金融等行业里更有竞争力。

但也要承认,openEuler 的容器生态和国际主流比,还有生态圈不够大、用户习惯有门槛等问题。能不能走得更远,取决于 社区活跃度开发者生态


七、总结

一句话总结:
openEuler 的容器技术不是“能用就行”,而是一个完整生态,涵盖运行时、编排、安全和多样性计算优化。

  • 想轻量化?用 iSulad。
  • 想企业级?用 Docker/containerd + Kubernetes。
  • 想高安全?上 Kata Containers。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