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宕机才想起灾备!openEuler 容灾备份实战指南【华为根技术】
别等宕机才想起灾备!openEuler 容灾备份实战指南
今天想和你聊聊一个老生常谈、但又常常被“谈而不做”的话题——容灾备份。
尤其是在咱国产操作系统 openEuler 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关键业务系统中的当下,**“没有容灾,就没有安全感”**这句话,真的是贴在运维心头的一块砖。
一、灾备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保命底牌
你可能觉得,备份和容灾只是大公司、政企专属的“高配选项”。但实际上,不管你是搞私有云、做边缘节点部署,还是纯粹的裸机搞科研,一旦“出事”没有灾备,那就是血亏。
我见过太多开发运维朋友,说得天花乱坠,结果线上宕机后一问:
“你们有多活、多节点热备吗?”
“emmm……有一个每天晚上3点的tar.gz……”
🤦 兄弟,不是我说你,这叫“备份”,不叫“容灾”!
二、openEuler 的容灾优势在哪里?
openEuler 自打诞生起就是冲着云边融合、安全可控、高可用架构来的。它的生态里,容灾这一块并没有被忽略,反而内置了不少轻量级但强实用的工具组合拳,比如:
- rsync + inotify:文件级实时同步
- DRBD + Pacemaker:块设备同步+HA调度
- Btrfs快照 + 定时备份:秒级回滚
- ReaR(Relax-and-Recover):一键灾备恢复
- openEuler 云原生组件支持:与 KubeEdge、iSulad 等深度融合,可实现容器级别的“弹性灾备”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实战场景,一个个过一遍。
三、实战场景一:rsync + inotify 实现增量实时备份
这招适合文件变更频繁、但对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日志同步、配置文件容灾等。
核心思路:
inotify
实时监听文件变动;rsync
按需增量同步到灾备服务器。
部署代码示例:
安装依赖:
sudo dnf install -y inotify-tools rsync
创建监听脚本 sync.sh
:
#!/bin/bash
SRC="/data/app"
DEST="backup@192.168.1.100:/mnt/backup/app"
inotifywait -mrq -e modify,create,delete $SRC | while read path action file; do
echo "$(date) Detected $action on $file"
rsync -az --delete $SRC $DEST
done
让它后台守护运行:
nohup bash sync.sh &
个人感受:
这套组合拳我在边缘AI网关项目里用过,带宽低、硬盘小,rsync+inotify 简直是“贫民窟里的黄金方案”。
四、实战场景二:DRBD + Pacemaker 实现双机热备
这招就上点强度了,适合对数据一致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关键系统。比如中台数据库、核心服务的热备切换。
架构图:
[Node A] —— DRBD —— [Node B]
| |
Pacemaker + Corosync 控制资源切换
关键配置步骤:
- 安装 DRBD 和 Pacemaker:
sudo dnf install -y drbd-utils pacemaker corosync
- 配置 DRBD 资源文件
/etc/drbd.d/r0.res
:
resource r0 {
device /dev/drbd0;
disk /dev/sdb1;
meta-disk internal;
on nodeA {
address 192.168.1.10:7789;
}
on nodeB {
address 192.168.1.11:7789;
}
}
- 启动并同步:
drbdadm create-md r0
drbdadm up r0
drbdadm -- --overwrite-data-of-peer primary r0
mkfs.ext4 /dev/drbd0
- 配合 Pacemaker + Corosync,设置资源漂移、IP漂移、服务自动切换。
这块配置比较多,如果你想看完整Pacemaker自动切换配置,我可以单独出一篇。
我的建议:
别指望DRBD能帮你抗下火灾海啸,它不是替代备份,而是让你不掉链子地切过去。你得配合备份才能真正“灾难不丢数据”。
五、实战场景三:Btrfs + ReaR,系统级快照 + 一键恢复
适合你要搞定“裸机”场景下的系统级别灾备,比如嵌入式主机、边缘AI推理终端等。
Btrfs 的子卷快照非常快,用法类似:
btrfs subvolume snapshot / /snapshots/root_$(date +%F_%T)
ReaR 是我超推荐的一个“灾备神器”:
sudo dnf install -y rear
rear -v mkbackup
它能帮你创建完整的ISO镜像,恢复时只需插U盘——一键还原!
我实测过,在一台 openEuler 工控机上,30G系统,用 ReaR 打包只花了 8 分钟,还原也就十来分钟,效率真香!
六、我的容灾思维小总结
有兄弟问我:“容灾方案是不是越复杂越高级?”
我的回答是:
容灾不是炫技,而是救命。
能跑、能转移、能恢复,才是王道。
我常用的思路是:
场景 | 优选方案 |
---|---|
文件级同步 | rsync + inotify |
块级热备 | DRBD + Pacemaker |
系统级恢复 | ReaR + Btrfs |
容器环境 | openEuler + KubeEdge 镜像热备 |
别等出了问题才想“我是不是该配个灾备”。你知道吗?真正成熟的运维,是从模拟宕机开始的。
七、尾声:用 openEuler 打造自己的“反脆弱系统”
openEuler 给了我们一套灵活、开源、国产、安全的操作系统环境,也提供了搭建灾备体系的丰富工具。只要我们用得好,即使是小团队、边缘场景,也能轻松构建自己的“反脆弱”系统。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