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湖,不“唬”你:这是大数据存储的新秩序!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7/18 09:46:32 2025/07/18
【摘要】 数据湖,不“唬”你:这是大数据存储的新秩序!

数据湖,不“唬”你:这是大数据存储的新秩序!

最近跟几个做传统数仓的朋友喝咖啡聊天,他们纷纷吐槽:“现在业务数据太杂太快,数仓跟不上节奏啊!”我回了一句:“那你们咋不整数据湖啊?”结果他们齐刷刷看着我:“那玩意不是只属于互联网大厂的吗?我们用得起吗?”

哎,这就得聊聊今天的主题了:数据湖(Data Lake)——大数据存储的新方式,也是破局之路!


一、数仓那点“心酸史”:结构化为王的时代在变

我们都知道,**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强调的是“结构化”、“高质量”、“可控”。比如银行的交易流水、ERP订单、财务系统日志等等,这类数据干净、规范,但也“挑食”:

  • 结构必须提前定义好;
  • 各种ETL(抽取-转换-加载)操作流程严苛;
  • 不支持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图像、日志、传感器数据)。

现在的问题来了,新时代的数据可没那么乖!

  • 微信聊天记录是非结构化;
  • 电商商品评论是半结构化;
  • 车联网、IoT设备每天喷出来的,是高频时序数据;
  • 再加上视频、音频、图像……你怎么存?用传统数仓,真的很吃力。

所以,数据湖应运而生。


二、啥是数据湖?不是“忽悠”,是真的“装得下,撑得起”

数据湖的核心理念就是四个字:“先存再说”。

咱可以这么粗暴地理解:

数据仓库像五星级酒店:有门槛、有规矩、有标准。

数据湖像城中村:你来就住,啥样的房子都能容得下。

它支持什么?

  • 结构化数据(传统表格)
  • 半结构化数据(JSON、XML)
  • 非结构化数据(视频、图像、文本)
  • 流数据(Kafka、Flink流)
  • 批数据(日志、离线采集数据)

而且不用先设计表结构,直接把数据**“原汁原味”地存进去**,后续再根据需求加工处理。是不是比传统的“先建模、再采集、再分析”要灵活很多?


三、怎么建一个“靠谱”的数据湖?别怕,代码来一套!

我们可以用开源框架 Apache Hudi + Apache Spark + AWS S3/minIO/HDFS 来构建一个简易的数据湖。

比如下面这个代码段,用 Spark 读取 JSON 数据并写入 Hudi 数据湖:

from pyspark.sql import SparkSession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 \
    .appName("DataLakeExample") \
    .config("spark.serializer", "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
    .getOrCreate()

# 模拟原始JSON数据
df = spark.read.json("s3://your-bucket/raw-data/*.json")

# 写入到Hudi表中
df.write.format("hudi") \
    .option("hoodie.table.name", "user_behavior") \
    .option("hoodie.datasource.write.recordkey.field", "user_id") \
    .option("hoodie.datasource.write.partitionpath.field", "event_date") \
    .option("hoodie.datasource.write.table.name", "user_behavior") \
    .option("hoodie.upsert.shuffle.parallelism", 4) \
    .option("hoodie.insert.shuffle.parallelism", 4) \
    .mode("overwrite") \
    .save("s3://your-bucket/hudi-tables/user_behavior")

这段代码简单易懂:“读取原始数据 → 存入Hudi表 → 放到S3或者HDFS等存储”。之后无论是做近实时分析、回溯查询,还是构建数据集市,都可以按需加工。


四、数据湖不是“烂摊子”,而是“分层有序”的江湖

有人说:数据湖太乱了,什么都往里扔,后面不更难治理?

那是没理解“数据湖分层架构”这个精髓。典型分三层:

  1. Raw Layer(原始层):所有数据原封不动存进来,不做任何转换;
  2. Clean Layer(清洗层):在这一步进行去重、校验、格式统一等;
  3. Business Layer(业务层):面向具体业务建模后的数据集市或数据产品。

每层对应不同的访问权限、元数据管理、数据血缘追踪,真正做到了“既自由,又规范”。


五、数据湖vs数据仓库,打个直白的比喻:

项目 数据仓库 数据湖
数据类型 结构化 任意类型
存储成本
延迟容忍
查询性能 中等
应用场景 报表、BI 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
灵活性 差(先建模) 高(先存后建模)

简单说:仓库是“精装修高楼”,湖是“随搭随住的生态村”。


六、大厂之外,普通企业能用得起吗?

能!
现在你不需要搞个集群、装几十台服务器。借助云服务(阿里云OSS、AWS S3、华为云OBS),配合Hudi、Iceberg、Delta Lake等框架,中小企业也能低成本上数据湖。

甚至连国产的 湖仓一体 思想(比如阿里云的EMR + MaxCompute,华为云的数据湖探索 DLI)都非常适合“从0到1”的构建。


七、写在最后:数据湖不是万能,但它真的很重要

别把数据湖当成“数仓的替代者”,它更像是**“数仓的兄弟”,二者融合才是未来。**

我的感受是:数据湖适合承接未来的不确定性。它可能不是你眼前的刚需,但未来一定是你绕不开的基建。

回到开头那句——不是你用不起,而是你还没真正了解它!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