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路:openEuler 能否成为中国操作系统的“底座之王”?【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7/17 15:21:45 2025/07/17
【摘要】 破局之路:openEuler 能否成为中国操作系统的“底座之王”?

破局之路:openEuler 能否成为中国操作系统的“底座之王”?

引言:聊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国产操作系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我们在AI、5G、新能源这些领域都卷得飞起,偏偏到了操作系统这一块,却总被人卡着脖子。别说个人电脑系统,连服务器和嵌入式设备,都有相当一部分要靠国外的操作系统生态“打工”。

但是近年来,这个局面正在被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慢慢改变——openEuler

咱今天就不讲啥高大上的“自主可控”,咱聊点实在的:openEuler到底靠什么翻身?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未来还有多大潜力?


一、openEuler到底是个啥?

如果你还没真正接触过openEuler,先简单科普下它的来头:

  • 起源:openEuler 是华为开源的一款 Linux 发行版,面向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场景;
  • 开源时间:2019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挺浪漫是吧);
  • 定位:不是纯粹为了“国产替代”,而是要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放的操作系统根社区

咱说白了,openEuler 不只是一个系统,更像是一个生态平台、一套工业“地基”。


二、这些年 openEuler 靠什么打天下?

(1)场景适配丰富,打通多元生态

openEuler 不只是适用于传统服务器,它同时支持:

  • x86、ARM、RISC-V 等多种架构;
  • 虚拟化(KVM)、容器化(Docker)、云原生(K8s)等新技术;
  • 边缘计算、IoT、小型设备等等……

在多场景适配方面,openEuler 的“泛用性”让它在工业界吃得开。

举个栗子:

华为自己的云服务(比如云数据库、云主机)就是基于openEuler做的底层操作系统优化,稳定性和性能都有原生支持。

而且比如用在边缘计算里,我们可以这样部署一个边缘侧服务:

# 安装边缘网关的 MQTT 通信模块
dnf install -y mosquitto

# 启动边缘AI模块(用openEuler容器运行推理模型)
podman run -d --name edge-ai-infer \
  -v /model:/app/model \
  edge-infer:v1.0

像这样,openEuler打通了从“核心云”到“边缘侧”的生态闭环。


(2)社区力量强大,不做“闭门造车”

openEuler 社区目前已有上百家合作单位、数千名开发者参与,做到了什么程度?

  • 超过20个SIG组(功能子组)在持续更新;
  • 核心代码贡献者不仅是华为,还有麒麟软件、统信、飞腾等;
  • 中国移动、国家电网、招商银行等大企业都在试点用 openEuler;

一句话:这不是华为一家之力,而是中国IT产业联合造的“根系统”


(3)性能调优、稳定性、安全性不输主流发行版

openEuler 在多个场景下的性能甚至能对标甚至超过 CentOS 和 Ubuntu Server:

  • Kernel调度做了很多国产CPU适配优化;
  • 支持实时调度内核(RT Kernel),适合工业自动化场景;
  • 引入A-Tune、iSula等“国产技术栈”实现智能运维与容器安全。

代码例子:A-Tune 自动性能优化

# 安装 A-Tune
dnf install -y a-tune

#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atuned

# 执行优化任务
atune-adm recommend -t throughput

上面这段命令能根据 workload 类型自动推荐性能参数,对不熟Linux内核的运维同学特别友好。


三、未来展望:openEuler 能飞多高?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 openEuler 的未来发展可能会沿着以下三条主线展开:


1. 云原生一体化趋势

未来的基础设施一定是“云+边+端”一体化的,openEuler 本身就支持Kubernetes生态,与KubeEdge等组件天然融合,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内 云原生系统的默认底座

可以预见:无论是云厂商、运营商,甚至是私有云部署,都可能越来越多用 openEuler 作为标准镜像。


2. 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场景爆发

尤其是像国家电网、中车、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这种对实时性、国产可控要求特别高的行业,openEuler 是天然的选项。

你可以这么理解:

Ubuntu 是国际互联网的“自由战士”,
CentOS 是工程师的“老伙计”,
而 openEuler 将会是 中国工业的“护城河”


3. 教育和人才生态的闭环化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 openEuler 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大等都设有 openEuler 实训课程。

一旦国产操作系统的人才供给链打通,这事儿就不仅是“替代”,而是“超车”的开始。


四、我的一点小感慨

作为一个老程序员,看着国内从无到有搞出 openEuler 这种级别的系统,说实话还是挺感动的。

以前我们在系统底层只能用别人的玩具,如今终于能在自己的底座上造高楼、造车、造云。

当然,openEuler 的未来并不容易:

  • 社区怎么长期活跃?
  • 商业化和自由度如何平衡?
  • 如何吸引更多开发者深度参与?

这些问题还在路上。但我愿意相信,只要社区和产业链拧成一股绳,openEuler 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下一个“Made in China”的科技底座。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