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不只是“写说明”,而是“传火种”——openEuler的文档指南与撰写艺术【华为根技术】

举报
Echo_Wish 发表于 2025/07/10 19:53:46 2025/07/10
【摘要】 文档不只是“写说明”,而是“传火种”——openEuler的文档指南与撰写艺术

文档不只是“写说明”,而是“传火种”——openEuler的文档指南与撰写艺术

说到写文档,程序员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头疼”

我们热衷于写代码,却总想跳过写文档。很多时候,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堆令人犯困的段落、毫无生气的表格,还有让人想 Ctrl+C + Ctrl+V 的重复。

可在我长期参与 openEuler 社区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地意识到:

文档不是可有可无的“附件”,而是连接开发者和生态的重要“桥梁”。

它是一个项目的第一印象,是你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技术足迹”,更是千千万万工程师能否理解并正确使用你工具的关键。

今天就带你聊聊:

openEuler 社区是如何打造出一套“有温度、有标准、有生命力”的文档体系的?

以及,作为一名技术人,怎样写出一篇“真正对人有用”的好文档?


01 openEuler文档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开源不等于随便”

先说点实话:早些年国内的开源项目很多是“代码开源,文档丢人”。很多项目在GitHub上一看 Readme 文件,只有一行:

“Coming soon.

或者:

# 项目说明
这个项目很牛,请自己阅读源码。

但 openEuler 作为一个由华为牵头的基础操作系统开源项目,从一开始就把“文档质量”当作生态的一等公民对待。社区不仅制定了详尽的文档结构规范,还提供了开发者友好的工具链支持。

说实话,当你用 openEuler 的文档一步步搭起系统、部署服务的时候,那种“被理解和尊重”的体验,是非常少见的。


02 文档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未来的陌生人”

很多人写文档写到一半就陷入死胡同:觉得自己写了也没人看,或者只是照搬已有文档,生怕“说错话”。

但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重要点:

你的文档,是写给半年后的你、陌生开发者、海外贡献者看的。

尤其在 openEuler 这种多团队、多角色、多语言协作的环境里,文档的目标不止是“记录”,而是“传达”。

举个例子:

你写了一个模块,别人装不上、跑不通,不是因为你代码有问题,而是因为你写的安装说明只有一句:

make && make install

这对新手根本不够。openEuler 文档团队非常强调“环境准备”“依赖安装”“兼容版本”“关键参数说明”等细节的全面性,哪怕是最基础的命令,也建议加上简要说明和上下文。


03 openEuler 文档写作的“三大黄金法则”

法则一:文档即代码,格式即规范

openEuler 的文档编写使用 Markdown 为主,配合 Gitee Pages 渲染,要求结构清晰、语义明确。

举个例子,一个标准的文档结构:

# 功能介绍
简明扼要描述该功能的用途和作用。

# 环境准备
列出系统版本、依赖项、安装方式。

# 使用方法
详细说明调用方式、配置项、输出结果。

# 常见问题
列出易错点及解决方案。

# 贡献指南
说明如何修改、PR、测试等。

不是追求字数,而是追求 “新手看得懂,老手查得到”


法则二:代码即例子,示例即价值

每一段文档,都应该有可执行、可测试的示例代码。openEuler 的文档库鼓励所有模块都配合 Demo 或命令行脚本。

比如你写一个 systemd 服务启动模块,仅仅文字描述不够,最好能加上:

#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myapp.service

# 查看状态
systemctl status myapp.service

# 停止服务
systemctl stop myapp.service

甚至可以用 bash 脚本加一点逻辑说明:

#!/bin/bash
echo "Checking service status..."
if systemctl is-active --quiet myapp; then
    echo "Service is running"
else
    echo "Service is NOT running"
fi

这样一来,开发者在 copy 的同时,就能“动手即体验”。


法则三:版本明确,演进清晰

openEuler 的版本迭代较快(如22.03 LTS、24.03等),所以文档必须做到:

  • 不同版本使用不同文档分支(/docs/22.03/, /docs/24.03/)
  • 每次功能更新都要清楚记录 changelog
  • 使用 YAML 或 meta 文件补充依赖、兼容信息

哪怕你写的只是一个小组件的文档,也要标清版本信息,别让用户用错方法再来骂你。


04 好文档的“温度”,来自你的换位思考

讲点感性一点的东西:

我有次在 openEuler 社区翻译英文文档,一个外国开发者在 Discord 上发消息感谢,说:“你们写得太清楚了,我不懂中文,但这个文档让我敢试试看。”

那一刻我有点小感动。

因为我们平时觉得只是写文档,其实写的是一座座“通向理解的桥梁”。

你不知道你的一段示例、一句注释、一个注意事项,可能就是下一个开发者能否少走弯路的关键。


05 总结:openEuler文档写作,是“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我们常说,开源项目的核心是“代码+社区”。但实际上,没有文档,一切都会停滞。

在 openEuler 社区,文档写得好不好,是能直接影响项目活跃度的。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