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系统“稳得像狗”了,先跑一遍漏洞扫描吧!——openEuler 漏洞检测实战指南【华为根技术】
别再说系统“稳得像狗”了,先跑一遍漏洞扫描吧!——openEuler 漏洞检测实战指南
“我们线上跑的是 openEuler,国产操作系统,安全肯定没问题吧?”
讲真,这句话我听过太多次,每次都忍不住抬眼瞅一瞅:兄弟,你是真信了“国产=免疫”这句话啊。
说到底,不管什么系统——只要能联网、能运行服务,就有“被打穿”的可能。openEuler 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佼佼者,底子扎实不假,但漏洞防护这事,咱得靠手动实操,不是靠嘴喊“放心”。
今天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来搞一次 openEuler 下的漏洞扫描实战,从环境准备、扫描工具、漏洞识别到修复建议,来一趟“能跑起来、能看懂、能处理”的全过程。
咱不是喊口号,是把事儿落到地上。
一、漏洞是怎么藏在 openEuler 系统里的?
漏洞有很多种,有的像“围墙上缺一块砖”,比如未打补丁的系统组件;有的像“开着后门等人进来”,比如默认密码没改、防火墙规则过宽、Nginx 版本太老。
在 openEuler 上,我们常见的漏洞点包括但不限于:
- 内核漏洞(比如影响 container 的提权漏洞)
- 服务组件漏洞(如 SSH、Apache、MySQL 等版本问题)
- 系统配置不当(如 root SSH 登录开启、防火墙策略不生效)
- 第三方包残留(有的开发同学直接 pip install 把测试包也装上了)
要搞清楚这些,我们得用专业工具“过一遍”,不能靠猜。
二、扫描工具推荐:openEuler 官方 VS 外部强力选手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下手:
✅ 1. openEuler 自带能力:oscap
命令(基于 OpenSCAP)
openEuler 支持的 SCAP 安全策略合规性评估框架,官方推荐工具之一。
安装命令如下:
dnf install openscap openscap-utils scap-security-guide -y
执行扫描命令:
oscap xccdf eval \
--profile xccdf_org.ssgproject.content_profile_standard \
--results scan-results.xml \
--report scan-report.html \
/usr/share/xml/scap/ssg/content/ssg-openeuler-ds.xml
运行完成后,你会得到一个 HTML 报告,里边列出了哪些系统项没有合规、是否存在高危配置。
✅ 2. 更“凶猛”的外部工具:Nessus / OpenVAS / lynis
其中,我个人推荐 Lynis:轻量、无 GUI、非常适合在服务器端跑扫描。
安装步骤: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ISOfy/lynis
cd lynis
./lynis audit system
它会从以下方向给你出具系统“体检报告”:
- 当前 OS 和内核版本
- 守护进程的状态(如 sshd、cron)
- 权限配置
- 文件系统异常
- 日志完整性
- 是否安装 rootkit 检测器
跑完的输出内容非常直白清晰,部分样例:
[+] SSH
- SSH support : yes
- SSH root login allowed : [WARNING]
- SSH protocol version : [OK]
这时候你可以结合 openEuler 的配置管理来快速排查,比如禁用 SSH root 登录:
vim /etc/ssh/sshd_config
# 修改:
PermitRootLogin no
systemctl restart sshd
三、openEuler 官方漏洞数据库:和 CVE 接轨了
openEuler 社区其实做得很细致,它维护了一套 公开漏洞通报系统,地址如下:
https://openeuler.org/zh/security/vulnerability/
你可以在这里查到对应的:
- 漏洞编号(CVE-xxxx)
- 风险等级(低/中/高/危)
- 影响组件(如 openssl、glibc、systemd 等)
- 影响版本号和修复状态
这就意味着,你在工具扫描出漏洞后,可以一对一在 openEuler 安全通报中比对状态和修复方式,不用“摸黑处理”。
比如你扫到系统中 openssl 存在漏洞:
CVE-2023-2650 openssl 3.0.2-11
Risk: HIGH
你直接去 openEuler 安全页面搜这个 CVE,如果已经提供了补丁包,就可以直接升级:
dnf upgrade openssl
四、漏洞修复小建议:光知道还不够,得修得动
处理漏洞不难,难在修复时不“炸业务”。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战经验:
场景 | 修复建议 |
---|---|
内核漏洞 | 优先评估是否涉及容器/沙箱场景,有条件尽量升级到 LTS 版本 |
服务版本低 | 查阅 openEuler 仓库是否已提供新版本,谨慎编译安装第三方 |
弱口令/默认配置 | 强制修改密码、加双因子登录、多区域登录限制 |
开放端口过多 | 用 ss -tulnp + firewalld 控制暴露面 |
用户权限太高 | 检查 /etc/sudoers ,最小权限原则走起 |
而在生产上,我会建议你做一点自动化,比如用 Ansible 写一套“漏洞应急修复 playbook”,批量跑升级 + 安全配置修复,避免人工误操作。
五、写在最后:你不在意的漏洞,攻击者正在意
openEuler 是一款值得骄傲的国产操作系统,但我们不能因为“国产”俩字,就忽略了它也遵循着“代码多就有漏洞”的基本规律。
每一次你说“这个没事”,攻击者可能都在“静默扫描”;你以为“没人管的测试机”,他以为“免费跳板”。
安全不是“买个堡垒机就完事了”,而是每一个系统、每一行配置、每一个依赖包,都得被认真对待。
建议你每月跑一次全量漏洞扫描,跑一次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如果你做的是关键系统,更得加上:
- 自动扫描 + 自动修复机制
- CVE 订阅 + 社区订阅(openEuler 社区也有邮箱订阅功能)
- 自定义基线规则,让“漏洞不靠吓,靠守”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