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低代码,程序员的副驾还是替代者?
AI + 低代码,程序员的副驾还是替代者?
如果你最近还在苦哈哈地写前端、调接口、搞表单,突然听到某领导一句话:“以后让业务自己拖拖拽拽就能上线功能”,你是不是瞬间心里一惊:
“我这饭碗不会被拖没了吧?”
别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AI 辅助的低代码开发,到底是啥东西,能不能落地,它是程序员的副驾,还是终结者?
一、低代码 + AI = 效率炸裂的新组合
传统的低代码平台(比如 Power Apps、OutSystems、Mendix、钉钉宜搭)已经火了好几年了,但说实话,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
- 拖几个控件;
- 搭个审批流程;
- 做几个内网报表页面。
它适合“轻量化需求”,但要做复杂逻辑就开始吃力。
而现在,有了 AI 的加持,低代码开始从“能做”变成“好做、快做、会思考”。
举个例子,现在你在飞书的“JianMu 流程开发”平台里输入一句话:
“我想做一个请假审批流程,包含经理审批和人事备案。”
AI 会直接帮你生成流程图、关联数据库字段、定义表单,连按钮都给你画好了。你只要点点确认,就能上线。
是不是有点震撼?
二、AI如何辅助低代码?三件事:理解、生成、优化
1. 理解你的意图:自然语言变代码
过去我们是人对机器说话,现在是机器来理解人说的东西。
比如你说:“帮我建一个用户表,有手机号、昵称、注册时间。”
AI 会立刻生成如下结构:
{
"table": "users",
"columns": [
{"name": "phone", "type": "string"},
{"name": "nickname", "type": "string"},
{"name": "register_time", "type": "datetime"}
]
}
在平台里,它可以自动建表、生成页面字段、连数据校验都配好。
2. 代码生成:低代码不再只靠“拖拽”
有些低代码平台底层是 JavaScript、Python 或 Node.js。
AI 可以自动帮你生成函数逻辑,举个栗子:
你说一句:
“每天下午4点把库存不足10件的商品发邮件通知管理员。”
平台可能就生成如下的后端逻辑(用 JavaScript):
async function notifyLowStockItems() {
const items = await db.items.find({ stock: { $lt: 10 } });
if (items.length) {
await email.send({
to: "admin@example.com",
subject: "库存预警",
body: JSON.stringify(items)
});
}
}
这不香吗?你啥都没写,就多说了一句话。
3. 优化建议:AI做你的代码reviewer
一些平台集成了 GPT-4、Claude、Codeium 等大模型,它能实时给你建议,比如:
- “你这个接口写了重复逻辑,我帮你抽一下函数?”
- “你是不是忘了加 try-catch,我给你补上?”
- “这个查询能走索引优化,我来改下 SQL。”
这不是副驾是什么?
三、实战案例:用AI构建一个带表单的审批流程
我们来个真实例子,用一个开源低代码平台(如 Appsmith 或 Retool)+ AI插件 + 简单后端逻辑,做一个“员工调岗申请审批系统”。
Step 1:用户输入自然语言
我需要一个员工调岗申请流程,字段有:员工ID、新部门、原因,审批人是直属主管。
Step 2:AI解析意图 + 生成数据表
CREATE TABLE job_transfer (
id SERIAL PRIMARY KEY,
employee_id VARCHAR(50),
new_department VARCHAR(100),
reason TEXT,
approver_id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20),
created_at TIMESTAMP DEFAULT now()
);
Step 3:自动生成页面表单
(平台自动配置字段校验:员工ID必须存在,新部门非空,原因长度1000字以内)
Step 4:生成后端流程逻辑(用 Node.js 举例)
if (request.status === "PENDING") {
if (user.id === request.approver_id) {
request.status = "APPROVED";
db.save(request);
}
}
再加上权限控制、通知发送,基本就能上线使用了。
以前这玩意儿手工开发估计得干 1 周,现在 1 小时起飞。
四、AI低代码能不能替代程序员?
这个问题,其实我挺常被问的,我也认真想过。
我的回答是:
AI + 低代码不会干掉程序员,它会干掉“只会搬砖的程序员”。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程序员,不是那些拼命写 for 循环的人,而是:
- 能看懂业务流程;
- 懂得组件抽象;
- 懂得建模和数据治理;
- 懂得怎么对接 AI;
你不会被替代,但你必须转型。
五、下一代软件工程,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未来的软件开发,会像是搭积木 + 聊天式开发:
- 前端拖拖拽;
- 后端逻辑自然语言生成;
- 表单和权限 AI 自动配置;
- AI 自动部署、自动测试、自动优化;
- 程序员更多变成了业务建模师、数据架构师、AI使用专家。
这种趋势下,低代码 + AI 不再是“玩具”,而是新一代软件工程的主流形态。
最后唠几句
从“代码搬砖”到“AI搭台”,我见证了太多开发范式的改变。作为一个搞技术出身、也折腾过不少业务系统的老码农,我其实挺欣赏 AI 低代码的效率的。
但我更想说一句掏心窝的话:
别焦虑,把AI当成你的外挂;别傲慢,低代码并不低能;别原地踏步,因为这个行业从来不等人。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