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LTE数据面网络协议的白话解析
从基站到核心网关的完整流程如下:
一、整体框架
可以把4G数据传输想象成快递流程:
• 基站(eNodeB):负责打包/拆包、装车运输(无线信号收发)
• 核心网关(SGW/PGW):是物流中转站,负责分拣货物、分配路线
• 协议栈:相当于快递包装规范,规定如何装箱、贴标签、运输
二、基站侧协议栈(eNodeB)
1. 物理层(L1)——卡车运输
• 功能:把数据变成电磁波信号,通过天线发送/接收。
• 核心技术:
• OFDM:把数据切成多个“小包裹”同时传输(类似快递分箱运输)
• MIMO:用多个天线同时收发(类似多辆卡车并行送货)
• 典型速率:单用户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2. 数据链路层(L2)——包裹分拣员
分三个子层协同工作:
• (1) MAC层(调度员)
• 控制谁先发数据(类似安排快递优先级)
• 使用HARQ技术自动重传损坏包裹
• 管理无线资源时隙(分配运输时间窗口)
• (2) RLC层(打包工)
• 分段与重组:把大数据拆成小包(大件拆箱)
• 三种模式:
◦ TM模式:直接转发(普通包裹)
◦ UM模式:简单纠错(易碎品简易包装)
◦ AM模式:严格校验+重传(贵重物品保价)
• (3) PDCP层(加密压缩员)
• 头部压缩:把IP地址等信息缩写(缩小快递面单)
• 加密:用密钥保护数据(给包裹上锁)
三、核心网侧协议(SGW/PGW)
1. S-GW(服务网关)——区域分拣中心
• 记录用户位置(跟踪快递流向)
• 跨基站切换时缓存数据(中转站暂存包裹)
• 实施QoS策略(优先处理加急件)
2. P-GW(分组网关)——总仓库
• IP地址分配:给用户手机发“快递收货地址”
• 连接互联网:拆掉4G专用封装,恢复标准IP数据(撕掉内部标签,转为普通快递)
• 计费:统计流量用量(计算运费)
四、端到端数据流示例
假设用手机看视频:
- 视频服务器发来IP数据包
- P-GW分配IP并加密 → 通过隧道传给S-GW
- S-GW根据位置找到对应基站
- 基站PDCP层压缩加密 → RLC分段 → MAC调度 → 物理层转为电磁波
- 手机反向解析:电磁波 → 重组数据 → 解密解压 → 播放视频
五、技术演进特征
- 扁平化架构:取消3G的RNC控制器,基站直连核心网
- 全IP化:语音/数据统一用IP协议传输(快递不再分品类)
- 控制面分离:信令(物流调度指令)与数据(货物)走不同通道
通过这种分层设计,4G实现了比3G快10倍以上的传输效率,同时保障了数据传输安全性和移动切换稳定性。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