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咖说丨当“AI大潮”来袭时,你是否还在“裸泳”?

举报
华为云PaaS服务小智 发表于 2024/08/09 15:27:39 2024/08/09
【摘要】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是谁在裸泳。今天,当AI技术如“大潮”一样袭来,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时,你的应对方式是什么?你是否已经通过使用最新的AI工具来改变原有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还是继续无奈地在这场大潮中“裸泳”? 01我们还是从沃伦·巴菲特说起,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以其睿智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而著称。他的许多名言不仅在投资界流传甚广,而且常常被应用到更广泛...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是谁在裸泳

今天,当AI技术如“大潮”一样袭来,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时,你的应对方式是什么?你是否已经通过使用最新的AI工具来改变原有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还是继续无奈地在这场大潮中“裸泳”?

 

01

我们还是从沃伦·巴菲特说起,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以其睿智的言辞和独到的见解而著称。他的许多名言不仅在投资界流传甚广,而且常常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比如那句“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是谁在裸泳”。这句话出自巴菲特2001年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函:“当潮水退去,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投资就像生活一样,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周期,但似乎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哪个牛市(以及与之相关的兴奋)会永远持续下去,当形势变得艰难时,一些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承担过度风险的风险。”("When the tide goes out,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 In investment, as in life, there is an inevitable cycle that few people seem to recognize; no bull market (and its associated euphoria) lasts forever, and when things turn tough, some investors will inevitably be exposed as having taken excessive risks." 

巴菲特告诉我们,投资和生活都是周期性的, 牛市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但是,如果身在牛市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机会,掌握潮流,充分学习各种技能,避免潮水退去时被人发现在“裸泳”的风险。 

对于当下炙手可热的AI,也是如此。AI的大潮正扑面而来,微软、苹果等国际巨头纷纷宣布将AI全面引入到产品中,这让我想起何冰老师在《后浪》中的台词: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我从心里羡慕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有人工智能的加持,有GPT这样的好工具,让学习的速度大大提升。我们需要在这波大潮中,做出一个选择,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是随波逐流,“裸泳”其中?

在大模型主宰的时代,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遇到了挑战。说到AI工具,这里要提起一个人,得到名师万维钢老师。万老师在《万维钢·精英日课6》的《我怎样使用AI》中,分享了自己在写作中使用AI作业工具的故事

 

02

他说:一年前我们跟Chat GPT 对话可能还有一点郑重其事的仪式感,现在这种对话已经无缝嵌入思考之中。特别是在准备第六季《精英日课》期间,经过一番演练,他已经在写作流程中全面融合了AI。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Open AI 推出了“GPTs”,也就是个人定制版的GPT。他也定制了几个,用英文搜索(Weigang Wan)就能找到。如下是万老师自己定制的几个GPT,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GPT Agent, 第一次看到实际应用的场景,让我大开眼界。

使用这些定制GPT不需要另外付费。其实所谓GPTs,就是你预先把提示词(prompts)写好,可以像编程一样,把要求AI操作的步骤写得非常详细,以后每次拿过来直接就用,而不必重新再写。万老师使用的第一工具就是:语音输入,文字输出。

Chat GPT的手机APP支持语音输入,而且它的语音识别能力非常强。你拿过来对它随便说一通话,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抑或是中英文夹杂,它都能识别。哪怕有几个多音字识别错了也没关系,它会在推理中猜到你的本意,然后以很快的速度输出文字回复你。当你有疑问或者灵感时,或是想发一番感慨时,不用组织语言,拿起手机直接对着Chat GPT说话就行。你可以一边说一边想,就算是磕磕巴巴、啰里啰嗦、前言不搭后语都没关系,它都能理解而且绝对不会厌烦。它立即就能给你高质量的答案、参考意见或者评论。

Chat GPT与你平时上网查资料和去图书馆做调研不同,它可以即时有效地进行正反馈,能导致条件反射,你会更愿意提问和讨论,这比身边有个聪明的助理还方便。习惯这种方式以后,你对大脑随时产生的疑问和灵感,会更加敏感。所以说,Chat GPT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更敏锐。

对写文章来说,Chat GPT 的一个作用,是运用它已经知道的知识帮助写作者做头脑风暴。而如果我们要调研一些最新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的知识,就必须让AI上网搜索。Chat GPT可以上网搜索,但万老师特别推荐一个专门的调研工具,perplexity.ai

Perplexity是对大语言模型的一种包装。它可以借助任何一个主流模型,包括GPT-4和一度被认为拥有最强智能的Claude 3 Opus帮你做事。比如你输入一个问题,它会先把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词,再用这些关键词上网搜索,把搜索的结果通读一遍,然后综合起来形成一篇非常可读的报告。可以说这就是新一代的搜索引擎,但Perplexity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搜索。它会把你的问题拆解成逻辑性很强的步骤,用这些关键词上网搜索,找到相关的数据,形成完整的推理论证,然后综合起来形成一篇非常可读的报告。它会确保每一个关键事实都有明确的引用出处,其中很多是学术论文。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即时的。你问一个泛泛的问题,Perplexity给你一个泛泛的回复,其中列举了比如说五种相关的原因。你抓住其中一个原因,追问下去,它返回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信息。你觉得这些信息很有意思,于是继续追问……就这样多轮对话,一个想法引出另一个想法,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接近真相。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以前的学者搞调研只能算爬行,现在是大河奔流:你想到哪里,信息流就涌到哪里。

 

03

再说说写作。写专栏的第一步是取得想法,而想法来自头脑风暴、调研和读书。头脑风暴可以借助Chat GPT,调研可以用Perplexity,而读书,严格说来,还得自己下功夫。

每个大模型都能帮你“总结一本书”,让你跟一本书对话。但这些不能代替精读。比如万维钢老师的新书《拐点》,就有一位读者评论说,这本书是不能被AI所总结的。AI可以告诉你每一章的“主题”,但那种高度的概括没什么用,有意思的内容都在细节之中。不过,AI可以帮你选书。万老师做了一个定制GPT叫“全书速读”,你直接给它一个PDF或者Word文档,它会先简单描述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让你迅速了解;再列举这本书的逻辑脉络;然后告诉你书中每一章的关键要点;然后扩展思考,把这本书跟其他书联系起来,给出一个总体评价;最后,如果你对哪一章特别感兴趣,还可以继续追问,它可以帮你提取其中的有趣事实和金句。特别是英文书,你不需要翻译,GPT会自动用中文输出你想要的内容。

万老师的写作习惯是先把调研工作全部做完,对于要写的内容胸有成竹之后,再输出大纲。这是一个超大的文档,其中不但有逻辑脉络,而且包含所有的参考资料和引用文献,这样真正写的时候就不用四处找东西了。于是他尝试性地做了一个定制GPT叫“科学作家”,希望它能直接在大纲的基础上生成文章,但是“科学作家”做不到。目前没有AI能做到,这对于作家来说似乎很值得庆幸。万老师会对着大纲,用语音把文章说一遍。以前是把录音交给一个助手帮他整理成文档,现在AI就可以做这件事了。市面上有很多工具,他用的这个叫Audio Pen,它会把磕磕巴巴的语音整理成流畅的文字 

 

这样就得到一份完整的草稿。但草稿是不能见人的,因为它不美观,其中有大量的口语,结构不严谨,字词没有经过仔细斟酌,需要把它改写成一篇可以发表的专栏文章。而这个过程也无法用AI完成。万老师试验了让AI改写,但AI生成的每一句话都让他感到不对劲。“怎么说”和“说什么”同等重要,作家必须掌控自己的语言,这里没有捷径。万老师过去做这一步需要四个小时,现在还是四个小时。

他还做了个定制GPT叫“Standard Citation Generator,能迅速从一篇文章中提取标准引用格式,方便列出参考文献。这样把文章一字一句写一遍之后,还得再修改。这一步他会先交给一个定制GPT做,这个GPT叫“审稿编辑”。它会自动查找文中的错别字、重复和歧义,会判断文中是否有知识错误,并且提出优化文章的建议。最后一步,把文章交给一个文字转语音的AI工具,让它全文朗读。一边听朗读,一边感受文章的效果,哪里写得不够流畅、哪个说法不够好,随时暂停,立即修改。这样经过调研、录音、初稿、编辑、语音朗读,文章已经在手里打磨了五遍,就可以交给主编了。

万老师感慨:虽然他的工作流程全面结合了AI,可工作时间一点都没减少。尽管调研更方便了,但调研出来的内容也更多了,虽然能用语音迅速出稿,但因为稿子变得更长,修改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不确定读者是否感受到AI带来的文章质量提升。可如果现在突然禁止他使用AI,他又会觉得工作无从下手。

看完万老师用AI工具辅助创作的过程,不知你的感受如何?说实话,我是十分羡慕的。比起万老师的创作已经进入“AI时代”,我们很多人的创作方式,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也就是在AI的大潮中“裸泳”。和国内大部分写作爱好者一样,我的创作方式基本还是处在“搜索”+“码字”的阶段,还无法通过使用大模型带来最新的洞察和最宽广的视野。

基于国内大模型和Open AI巨大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我们还无法享用万老师说的那些工具和定制的Agent, 而此刻国内互联网的英雄们,也无法复制当年“美国应用”在中国快速复制的场景。在AI大潮来袭时,我们还需要长时间继续“裸泳”。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遗憾”。

伙伴们,你正在使用什么最新的AI工具呢?你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提升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以上内容来源:时习知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