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举报
MDKing 发表于 2023/12/28 15:37:21 2023/12/28
【摘要】 林欣浩的经典著作《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读书笔记、精华总结。

哲学好讨厌


苏格拉底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虽然死的悲壮,但容易被忽略的是他是被500人的陪审团审批死刑的。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做了雄辩的驳斥,一一驳斥了所有控诉,雄辩有力,通俗易懂。人民陪审团还是判了他死刑,就说明了人民是真的希望他死。

被人讨厌的原因:他不是一般的问问题,专挑别人的漏洞,把对方问到头昏脑涨,问到崩溃。没事儿就到街上打击人。太自大,明明自己绝顶聪明还自诩自己不够聪明,通过跟别人辩论后说别人不聪明,气死人。总说别人不爱听的,还总占理,把你说服了之后还假谦虚,还是一把硬骨头。坚持一切不可信,永远在质问,又认为自己无知,给不出答案。

对古希腊来说,哲学是一门富人吃饱了撑着用来装逼炫富的作用的学科。

少年国王


雅典在被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攻破后,幸运的是亚历山大没有像秦始皇一样焚书坑儒式的进行暴力的文化统一。而是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重视其它民族的文化,鼓励收藏书。随着亚历山大的铁骑,希腊的著作得以遍布东欧、北非和中亚,散下了无数的思辨的火种。如果没有这一步铺垫,不久后,希腊哲学就会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使徒行传


保罗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向犹太人以外的民族传播基督教。得以让基督教不限于犹太人,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这是一件很了不起也很难的工作。无论是犹太教徒、基督徒还是非犹太人,都不理解保罗的行为。几头不讨好,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保罗拥有深厚的哲学功底,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传教中,撰写了大量的神学文章。这些后来被称为《保罗书信》,成为《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罗之后还有什么基督教传教士把哲学当做传教的武器,基督教才有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得以最终成长为世界性宗教。

此时的哲学被称作“教父哲学”,沦为宗教宣传的幌子。哲学和宗教在根本上无法协调,宗教要求信仰,哲学要求怀疑。

奥古斯丁的哲学:上帝是善的,表现在上帝对人类的行为要进行公正的赏罚。既然要赏罚,前提是给人类自由意志,有能力选择行善还是作恶,并为此承担责任。自由比善重要。

上帝之城


传说君士坦丁突然见到天空出现了一个闪着光芒的十字架,还有一行大意为“胜利在此标记中”的文字。这天夜里,君士坦丁梦见基督要他把十字架的符号放到军旗上,君士坦丁照梦做了。后来君士坦丁当上了罗马皇帝,开始信仰基督教。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保护基督徒不再受到迫害,并鼓励基督教的发展。从此,罗马军队成为基督徒的朋友,基督教得以更好地展示其博爱精神。

异教徒


哲学不可能讨基督教的好。对于一个把幸福寄托在来生的宗教,用来探索现实的哲学完全是无用的知识。更何况哲学还是你们喜欢怀疑的学问。自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毁灭异教神殿与哲学学校的活动就从没停止过。狂热的教徒在军队和信仰的双重保护下纵情暴虐。施加暴行既不会有今生的惩罚,还会有来生的奖励。公元415年,一伙基督徒冲进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分馆,烧毁了大量的书籍。罗马皇帝下令关闭了雅典的柏拉图学院。不久后,希腊哲学在欧洲几乎全部失传。

幸亏帝国势力有限,东边只到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的范围。基督徒烧毁神庙的时候,哲学家往东逃跑,到帝国边境小心翼翼的生活。波斯国亡了之后,信奉真正的阿拉伯穆斯林马山更要进犯罗马帝国边境。阿拉伯人对占领区的基督徒非常宽待。在文化上很宽容。

神们自己


基督教在无敌了很多年之后,闲的久了,开始讨论起神学问题。为了取胜,神学家意识到了希腊哲学的价值,并开始利用各种办法从东方获取希腊文献。哲学的魅力之大,到了1260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已经成了每个教会学校的必修课。掀起了研究哲学的高潮,此时被称为“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阿奎纳。对生活的无所求,不求名也不求利,一心只想单纯地做学问。神学水平很高,被人称为“天使博士”。提出了五种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大致概括为:世间万事万物都要有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原因,那必然有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遭到了罗素的驳斥。对上帝的证明无法令人满意,说明了用哲学推导神灵的这条路走不通。

在哲学史上这么无聊的经院哲学时期,出现了一个对后来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理论。被传教士奥卡姆威廉提出,被后人称为“奥卡姆剃刀”。

此时哲学在欧证的地位就是孙子,只能沦为神学的婢女,用来服务神学,不能怀疑神学,更不能凌驾于神学之上。

对于文明来说,一国的兴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焚书,毁掉学校,用暴力消灭言论。让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就在于千千百万文弱书生舍去生命去保护一本本书,一张张纸。敬字惜纸,不光是书呆子的任务,也是文明之路。

群魔


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世俗权力也在增大,听教会的话不但能上天堂,还能获得世俗的权力与地位。纵容了很多人以铲除教会异端的理由为所欲为。最牛的一招叫“绝罚”,永远开除教籍,是全体基督教的敌人,死后上不了天堂。教会的命令与教皇的命令相矛盾的时候,欧洲人更愿意听教会的话。欧洲的封建制度跟中国不同,国王实际权力很小,不能直接控制封建领主的产业和军队。所谓“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当国王失去势力的时候,手下很容易反叛他。哪个国王被绝罚,马上全欧洲的国家,包括这个国王自己的手下都会起来反叛他。

异端的权利


马丁路德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借助印刷术的出现,拥有群众基础,靠一支笔,迅速将攻击罗马的文章在大众中快速传播,改变了世界格局。

这场运动里的最大赢家是加尔文。革命理论者与掌权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加尔文简直是天生的社会运动家,具有革命者的一切优良品质。同时也具备革命者惯有的缺点,不容异己。新教靠着路德一篇篇雄辩的文章,从天主教的火刑架下顽强的成长起来,加尔文和他的继承者们却又在日内瓦竖起了更多的火刑架。烧天主教徒,异端分子,更他们神学观不一致的人,所有具备苏格拉底怀疑精神的人。

再次证明了,哲学和宗教的联合是行不通的。宗教只会把哲学当做获取权力的工具,一旦取得胜利,就被丢到一边了。要成功,哲学必须靠自己。

奇怪的论调


为什么苏格拉底宁愿死也要怀疑?为什么我们放着现成的快乐不享受,非要亲自哲学?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而怀疑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成果的检验者。怀疑最大的作用在于能避免独断论,引导我们找寻真正的答案,免得轻信一切未经证实的结论。

所以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苏格拉底那么招人厌,却被后人奉为圣贤。因为他的怀疑是理性文明的开端和标尺。所有的思想都要因他的怀疑而诞生,最后还要能经得起他的怀疑才算合格。正式照这个标准思考,西方人才有了哲学、科学、现代文明。

童年的终结


教会最可怕的武器就是宗教裁判所。最血腥的在西班牙,最不可一世的君王是菲利普二世。志向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野心在整个欧洲。

威廉被杀四年后,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舰队歼灭。又过了八年,菲利普二世被法国击败。威廉去世而是多年后,荷兰终于赢得了独立。荷兰因为商业发达,拥有全欧洲最开明的言论政策。不久后,成为各类异端分子、科学家、哲学家的避难所。成为雅典之后哲学的第二个故乡。

笛卡尔用怀疑的眼光把所有的知识重新检查一遍,彻底怀疑整个世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解释。

理性主义


现在哲学事业已经发展到已经有了原则:要经得住各种怀疑,才能保证它真实可信。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原则。该用什么方法得出可靠、经得住怀疑的结论呢。笛卡尔从欧氏几何学中找到了灵感。

笛卡尔连续做了三场梦,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是发明了解析几何。第二是,意识到可以把欧氏几何的系统应用到哲学研究上。哲学体系应该像欧氏几何一样,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然后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来。

形而上学


安德罗尼柯用“研究有形体的事物”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两大类。前一类编著在一起,起名《物理学》,后一类哲学作品成为《物理学之后》,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研究的是高于物理学、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

形而上学回答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世界的本质是(本体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世界的本质是物理定律还是我们对物理定律的信念?哪些知识是真实可信的(认识论)?

二元论


二元论:我们的世界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我们的心灵,一个是心灵之外的部分。这种观点叫做二元论。心灵一个元,外界一个元,共二元。两个元相互独立、平等,虽然能相互影响,但是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

物质一元论:其中一个反对二元论的学派,是我们熟悉的唯物主义,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过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换句话说,精神是从物质中产生的。

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外面的世界不过是我们自己心灵的产物罢了。

二元论容易被接受,可以帮助我们躲避痛苦。感官上的痛苦不难忍受。感官体验是相对的,快乐越多,人对快乐就越不敏感,越难以忍受痛苦。反之亦然。只要不是即将死亡,忍受感官上的痛苦总会给我们一定的回报。心灵想象为独立于外部世界的时候,感官上的痛苦会被归为一些非常简单的精神刺激。精神上的痛苦就更不可怕了,不疼不痒,客观世界中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再牛的人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受苦。而在精神世界,只要意志坚定,我们自己就是王。再不济,意淫幻想也可以保护自己在精神世界不受伤害。

在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局限于当前的一瞬,而不要顾及那些未到的痛苦。上述这个人生观有一个痛苦解决不了,就是我们关心的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二元论可以让你放下压力不好好工作。但是当父母因此伤心的时候,二元论就没办法了。

唯我论


唯我论:从二元论更进一步,还可以得到唯我论。我们只停留在自我阶段,只能确认我自己存在,外界的一切存不存在我不知道。

唯我论对我们的普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坚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不害怕任何事物,只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

唯我论还可以和目的论结合在一起。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某种目的而存在的。目的论可为唯我论的好朋友。我是唯一的存在,我感受到的外界万物的幻觉就是为了我才创造出来的。唯我论和目的论能赋予人生一种特殊的美,给予我们一个理解人生的全新视角。

寒冬夜行人


斯宾诺莎完美实现了笛卡尔按照欧氏几何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体系。先找到绝对存在不可能被怀疑的东西作为公设。这东西绝对存在,不依赖别的东西,叫做实体。特征是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外物也不可能摧毁实体,永远存在,无限的,唯一的,不可分的,善的。所以世间万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实体的一部分,不完美的一部分。这么一个永恒无限唯一不可分的东西,就是上帝了。斯宾诺莎承认上帝,但不是基督教中人格化的上帝,而是不所不在的实体。

斯宾诺莎的世界观给他带来了强大的信念:简单的说,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充满能量。其他人与我作对,也是上帝的一部分,传达上帝的意志,所以无论怎么对我,都应该坦然接受;复杂的说,实体永远存在,我是实体一部分,所以也永远存在,而且与世间万物都是一体的。即便肉体消失了也还是实体的一部分,不会真的消失。可以感受到无限的力量和安全感,就什么都不怕了;再者,实体是善的,作为实体的一部分,即使单独看是邪恶的,本身也是为了善的目的而存在,是善的一部分。所以无论多么丑恶的现象都应该宽容对待。

幸福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追求。漫长的过程中,暂时可以采取的策略:第一,说话尽量让别人明白,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要求不影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尽量满足;第二,只享受为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生活乐趣;第三,只求取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钱。

双星


归纳法:人们通过观察多个个别现象,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比如人观察到,每一次把石头扔出去,都会落地,那么就总结出“空中的石头总会落地”这么条规律来。事实上我们今天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都是通过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推理的结果。

科学方法主要通过归纳法,轻视演绎推理是因为发现其有一个重大缺陷: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知识。

欧氏几何并非宇宙中唯一的真理。是人类用来描述自然的工具而已。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数学是通向真理的桥梁,而不是真理本身。这意味着,数学派的哲学家们创造的不过是能用来衡量世界、随便可用其他系统来代替的赤字,而他们却把这些尺子当成了世界的真相。

第一个向数学家发起挑战的科学派哲学家叫洛克。在它看来,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号称的那些公设,全都是无根之木。在政治上贡献也很大,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皇权当道的时代就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

笛卡尔、斯宾诺莎代表的数学家派,被称为“理性主义”。在归纳法里,最重要的事实验数据,是观测结果,他们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证据,可以用一个词来统称:经验。所以洛克代表的科学家学派被称为“经验主义”。

名利场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分歧,可以上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分歧。他俩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一个重视心灵理性,一个重视现实经验。到了笛卡尔时代就顺理成章地演变成:大陆哲学家大都是理性主义者,而英国哲学家大都是经验主义者。重视个别经验、对独断论充满警惕之心的经验主义,是英国人古板的民族性格的体现,而试图从万物根本一劳永逸地建立一个大一统理论的理性主义,正式荷兰和法国浪漫精神的代表。

法国的莱布尼茨是数学家,在哲学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接受笛卡尔的学说,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与洛克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莱布尼茨的公设:物质是占空间的,可以再分为更小的,无限分下去,直到分到不占据空间的东西(因为只要占据空间就能在分下去),这东西不占据空间,不是物质,所以就是精神。所以物质是由精神组成的。给这些不占据空间的东西起名叫做“单子”,他的理论也叫做“单子论”。用逻辑推导出每一个单子都是不同的(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

斯宾诺莎的公设是所有物体是一个整体,莱布尼茨的公设是世界是由一群极小的精神组成,两者基本相反。怎么能让人相信理性主义者所说的公设是真实可靠的呢。

机械论


用物理学来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叫做“机械论”。机械论就是除掉了辩证法之后的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牛顿的出现使机械论得以站稳脚跟,有了坚实的基础,不把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放在眼里。

机械论过于冰冷,会导向一个非常危险的结论,饱受批评。初衷是美好的,想要建立一个用数学统治的美丽新世界。

决定论


机械论认为人类也是可有可无的事物,跟桌子椅子无异,意识不过是一系列物质作用的结果,随时可以消失,毫无永存的希望,更谈不上还有什么人生意义。很容易推导出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

最可怕的是决定论:时间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那么每个事件之间必然要遵循严格的因果关系。人的意识由物质决定,所以也要遵循物理定律,那么整个世界如何发展,走向何处,都是由自然定律决定好了的。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预测未来的所有事件。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接受了决定论,就意味着人类没有了自由意志。我们每个念头、所思所想都是在几万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间就被决定好了的。

既然一切都是决定好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奋斗?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类是木偶,活着被摆布,死了变虚无。更要命的是,人之所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因为有自由,这些好了,啥都不用负责,道德也没了。做了坏事不用被惩罚,世间秩序荡然无存。

哲学史上更流行的是部分决定论,物理世界是被决定的,但人有自由意志。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就相信部分决定论。认为我们不能控制事物,但是可以控制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提倡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决定论虽然会导致一些很荒谬的结果,让人消极,但也有安慰作用。唯我论把人看得很大,可以安慰人,机械论和决定论把人看的很渺小,也同样可以安慰人。假如生活一切都是被决定的,那么我们就不用太努力、奋斗、压力,一切随遇而安就好。跟中国人的老传统,用宿命论安慰人很像。

暴风雨


挑战机械论、决定论乃至整个科学体系的人,休谟。是一位天才。休谟认为找到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争论不休无法统一的原因,认为双方讨论的问题超过了人类经验范围,经验从哪儿来这个问题我们根据经验是回答不上来的,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就行了,经验就是人的感觉印象,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至于感觉从哪里来的,是真是假,不知道。所谓的“我”,不过后天学习到的一堆经验片段。有没有真正的“我”我们是不知道的。

休谟认为切实可信的知识:第一种,不依赖经验的知识,比如几何学。第二种,自己感受到的经验。科学中的因果律经过推导,也不属于上面两种。

因果律是怎么来的,是观察到两件事总是连在一起发生,还不单独发生,我们就说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这用的是归纳法(从个别事件里总结出普遍规律)。普遍规律就是相信在某个条件下,某件事情必然发生,这不就是因果律吗?研究归纳法的前提是必须相信因果律。两者循环论证了。

哲学怪兽


休谟把科学毁了。干掉了因果律、归纳法。把理性主义驳斥成了独断论。经验主义吃饭的家伙是归纳法,也被整没了。哲学是怀疑的学问,到了休谟的怀疑,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怀疑没了,只剩下荒诞,哲学还怎么玩?

现在有两个会严重摧毁生活的哲学观点,一个是休谟的怀疑论,一个是科学的决定论。正好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极端。

决定论是由万物都符合因果律推出来的。但是,假如我们相信决定论,又会导致我们无法使用因果律。

远离尘嚣


康德如何解决休谟怀疑论跟决定论的问题。康德认为要把主客观世界颠倒过来。人是可怜的生物,永远无法认识到世界的真面目:物自体(自在之物),只能通过心灵中的特殊机制“先天认识形式”加工之后,得到“表象”,来间接认识这个世界。由于每个人堆真实世界的表象方式(先天认识形式)都是相同的,所以人看到同一个东西的感受是相同的,我们察觉不到真实的事物是否被扭曲了。所以这个世界观并不和我们的经验相悖。

先天认识形式里,包含了很多用来处理物自体的工具(共十二个先天范畴),其中一个就是因果律。科学家只能研究表象世界,所以研究对象都是带有因果律的。我们的意识就是物自体,收到先天认识形式的保护,因果律无法穿透去控制人的内心意志,所以人有自由意志。也意味着作为物自体的自我意识是没用办法被我们察觉可把握的,科学永远无法研究自由意志。

为了证明物自体存在,康德提出了4组二律背反命题(关于空间是否是有限的之类的形而上学),发现这些命题无论是证明真还是假都是城里的,自我矛盾的。原因是这些命题讨论的内容不在表象世界,在物自体中,是我们理性无法认识的,如果硬要用理性讨论就会出现矛盾。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对因果律以及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康德的解决办法是一分为二,一部分完全不知,另一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不知道的部分永远不知,不会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在我们可把我的世界生活,理性恢复了威力。

康德理论的缺点:人类用任何方法都感知不到物自体,就是多余的,应该用奥卡姆剃刀剃掉;因果律不存在物自体中,又怎能说物自体是产生表象的原因呢;“存在与不存在”也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不存在物自体中,又怎能说物自体是存在的呢。

王者之风


黑格尔认为,之前的哲学家对于一个根本的概念理解错了。认为真理是固定不变的。哲学要追求终极真理,先得解决“那些知识、道理是绝对真实”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的问题。之前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者一直在辩论的就是这个问题,问题是,研究“认识论”所使用的方法也是知识的一种,也有“研究它的方式靠不靠谱”的问题。用手中的唯一工具理性石头钻研面前的理性石头,一番努力后,面前的理性石头变了样,以为找到真理了,但是忽略了手中的工具也变样了,还得重新研究。这就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却不断被后人推翻的原因。

黑格尔认为,之前的哲学家也没白干,为人类认识终极真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贡献。辩证法:传统的逻辑是世界要遵守“矛盾律”,一件事、事物之间都不能互相矛盾。他认为矛盾就是世界的本质,矛盾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丑就没有美,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至少有一个美的概念,就一定有一个相反的丑的概念。矛盾双方是互为差异、互相冲突的动态共存的关系,冲突的结果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正题、反题最终化为“和题”达到了协调,升华了。新的合题出现后,它的反题相应而生,再产生新的冲突、升华,化为新的合题。所以事物不断有序变化,网更高级的合题变化,变化的终点就是终极真理,“绝对精神”。

黑格尔认为,之前的哲学家认为人的理性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矛盾对立的两个事物,实际上矛盾的事物是 统一的,可以通过不断的辩证统一,最终成为合题。这样,人的理性经过辩证运动后,就能和客观世界合为一体。理性最终可以完全符合客观世界的面貌。理性就是世界的本质。所以,宇宙的本质就是一种理性精神,“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在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变化,不断完善自己,运动到最后,达到一个最完美、最绝对的状态。之前哲学家都为实现最终的绝对精神做出了阶段性的贡献。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运动当中。他心目中的绝对精神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整个历史在不断运动的这个过程本身。整个运动过程才是终极真理。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理性:绝对精神。现实: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事物。所有合乎绝对精神的事情都必然会发生。世间万物的发展是符合绝对精神的,是决定论,认为历史有必然的进程,人类只是历史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悲观主义


叔本华跳出来骂黑格尔,支持康德的物体自学说,不一样的是,他认为万物的物自体只有统一的一个,没有空间的概念,取了个名字,叫做“生命意志”。是一股永不停息的力量,驱使着万物去运动、发展。(比如人、动物的食欲、性欲,植物破土而出的欲望)。

由于物自体是非理性的,所以生命意志也是非理性的,也就是盲目的。人是由各种欲望驱使着行动的,理性处于弱势地位,只能一时的压制,随着年龄增长还会衰弱,生命意志是永不停歇的。生命意志和理性的关系:意志是个充满欲望的国王,只知道发布命令,不知道怎么样更好的达到目的。理性是个头脑清醒的老臣,虽然对君王的命令有意见,但限于身份,只能偶尔劝谏君王,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它的聪明才智去满足君王的欲望。理性不是没有用,而是实现生命意志的工具。我们说服别人不是靠理性,而是靠利益、诱惑,就是满足欲望,就是生命意志。

与康德学说的区别:康德认为,理性是客观世界的统治者,管不了物自体,但是物自体也不影响我们的世界。叔本华说,物自体能强烈影响我们的世界,大到用理智控制不了。康德那里,世界的基础是井井有条的理性,是乐观的;叔本华这里,这世界的基础是无法控制的生命意志,是悲观的。

叔本华形而上学的重要推论,悲观主义:叔本华说,全宇宙的生命意志只有一个,与斯宾诺莎说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个至善的实体不同,生命意志是邪恶的,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会痛苦,满足了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还是会痛苦,满足了全部欲望,会空虚、无聊,还是会痛苦。所以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人生好像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摆动的钟摆。

怎样才能摆脱生命意志带来的痛苦?世俗的成功没有用,越成功,生命意志越强烈,就越痛苦。学习没有用,知识越多越痛苦。自杀也没有用,自杀不会消灭生命意志,反而说明对抗拒生命意志失去了信心,是屈服的表现。

叔本华认为,应该增强自己克制欲望的意志力。首要克制性欲。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增强理性,克制感性冲动,上升我们的感情欲望为全人类的。强迫我们不做想做的事,去做不想做的事,抛弃现实的理想。像苦行僧一样修行,用苦行来以致生命意志。不反对别人损害自己,欣然接受任何损失,当做考验自己战胜生命意志的机会,欣然接受死亡。欣赏艺术,欣赏艺术的时候内心是无功利、不带欲望的,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悲观主义对现实的安慰作用:让我们不对这个世界有太高的期待,损害我们的时候不会感到不公,生活压力小;你会觉得无论挣再多的钱、获取再高的社会地位,仍旧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与空虚,而会更加痛苦;意识到其他人注定跟你一样是痛苦的。

理性的危机


叔本华最大的价值在于暗示了一个巨大的危机,理性没落的危机。

钢铁之躯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改造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为“权力意志”。尼采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强者体现了权力意志,积极向上、勇于牺牲、善于创造。弱者相反,特点是胆小、保守、善妒、虚伪。尼采不同意同情弱者,要怜悯他们,限制他们的能力,免得给强者捣乱。

尼采把道德分为两种。第一种,弱者的道德,奴隶道德,畜群道德,表面内容是同情、仁慈谦卑、平等,本质上是弱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恐惧、嫉妒、自私而用来限制强者的工具。第二种是强者的道德,贵族道德,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特立独行,崇尚强大,鄙视软弱,追求创新,拒绝平庸,代表了生命积极的一面。两者的区别是,努力道德总是在禁止做这做那,贵族道德在鼓励人们自由创造。

人的本性是残忍的。权力意志也是弱者的本质,也想彰显自己的意志,驾驭弱者,但是没能力,只能躲在奴隶道德下,掩盖自己残忍的本质。弱者是虚伪的,强者的残忍是彰显自己的本性,是正当的。

尼采推崇强者,精英主义,希望能出现不被奴隶道德压制的,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强者。尼采跟叔本华一样认为世界是悲观的,但是解决办法不同于叔本华的禁欲,认为是胆小的逃避行为,而是带有强烈的激情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被侮辱的雨被损害的


克尔凯郭尔跟尼采、叔本华一样,讨厌黑格尔,特别强调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与责任,做出自己的选择才是真正或者。反对用理性来研究宗教。认为理性与信仰是对立的,必须要抛弃理性才能信仰。基督教变合理的时候就该寿终正寝了。“正因为荒谬,我才相信”。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揭示了一对矛盾:形而上学和自由意志的矛盾。形而上学的目的是用理性的方法找到终极真理。至高无上,可以指导我们的一切行为,但是如果真的有的话,不就意味着个人的自由都被束缚了吗。

科学新发现:理性的反击


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快把理性动摇没了,好在我们还有科学。科学是纯理性的,使用了归纳法与演绎推理。形而上学的溃败其实只是理性的溃败,科学在用一个个奇迹来捍卫理性的尊严。哲学是时候向科学求救了。

物理学、进化论、心理学的发展等。给哲学带来的影响:把宗教完全打趴下了;随着触角变长,机械论与决定论必将重新抬头。

有人提出来,没必要研究哲学了,只是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就够了。这种用科学代替哲学的想法,被称为科学主义。

科学倒打一耙


在量子级别的世界力,没有决定论,也没有确定的因果律。科学家对于电子的运动状态只能预测出一个概率,物理学成了一门缺乏确定性的学说,所以机械论和决定论对于我们就没有意义了

逻辑实证主义


想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语言,用这套语言来研究哲学,通过准确的逻辑符号,一只脚踩着逻辑,另一只脚踩着经验证据,稳当一步一个脚印演绎推理出一个个绝对严谨又依据的结论。结果只剩下两种命题:重言式命题(桌子是桌子);片段经验命题(这朵花是红色的)。其它哲学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要么违反了种种逻辑规则,要么无法用经验去证实。

年轻的维特根斯坦写了一本《逻辑哲学论》,完成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工作。以为自己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凡是可说的,都已经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意思是:凡是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内容都很清晰明确,凡是不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说了也是没意义,就不用说了。

维特根斯坦后来发现,用逻辑分析语言的想法太天真了。“我还是我吗”用逻辑来分析,是废话,但在生活中这句话在不同情境下有着不同的丰富含义。语言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逻辑分析上,得和每个情景下的规则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真正的意思,这些规则是没有逻辑可言的。维特根斯坦揭示的,是理性思维和现实的矛盾。

逻辑实证主义的理想很好,坚持绝对的理性/绝对的正确,可最后发现,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结论,指导不了多姿多彩丰富的生活。理性被他又亲手毁掉了。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是同一个时期的学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科学在飞速发展,哲学却在原地打转,原因是啥。逻辑实证主义参考科学的严谨性,实用主义看重科学的实用性。真理是啥?效果好的就是真理。思想源于动物对环境的反应,思想真理其实就是人们应对环境的工具,源自于人类繁衍自己的需要。跟进化论一样,真理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己。

实用主义的应用:美国四方的判例法;资本主义的改良方式;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些本书就是实用主义的观点,普通人学习哲学是为了解决靠物质无法解决的人生苦恼。我们筛选哲学观点的原则:能不能帮我们减少痛苦、内心平静、不再空虚、不再恐惧、不再陷入对物欲的无限烦恼中。

终结形而上学


实证主义:凡是符合客观经验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理论,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所有科学经验必须有经验证明它是正确的。观察,总结,预测。问题是,很多情况下这无法执行。比如“世上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的证明。

波普尔提出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标准,可证伪。所有的科学都是一种假说,无法完全实证,要提供可证伪的途径,在证伪前姑且认为是对的,凑合着用,每一次的证伪,修正,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裁剪掉了不合适的基因突变。

证伪主义可以干掉宗教、巫术,以及一些哲学命题(比如和客帝国)、决定论、无罪推定(某人犯过罪无法证伪,只能假设某人没犯过罪,来证伪之)

可以随时纠错而不是多数说了算,才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

证伪主义终结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终极真理,证伪主义认为,真理是不可真伪,没有讨论意义的命题,不值一提。

实用主义的科学


科学理论相互取代的原则是实用主义,只有当有更多的实验、证据来证明新理论是对的,相信旧理论的科学家需要费很大劲给那些理论找理由,不堪重负,找出的理由堆在一起比新理论还复杂、难以接受的时候,科学理论就被改写了。

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证伪有时候无法实施,实用主义就是证伪主义的好补充,可以让证伪主义免去讨论那些因为条件所限难以被证伪的理论。

科学并非揭示真理,仅仅是实用工具。

科学是什么


科学并不一定是解释、改造世界的唯一标准,比如在做菜这件事上,科学方法就被打败了。评价孰优孰劣的标准是:立足经验主义跟实用主义。

永恒的终结


我们能否用实用主义应用到哲学中来,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哲学,是在焦虑、痛苦、迷茫、恐惧、悲观、绝望的时候来追问“人生的意义”,驱散这些负面的情绪。普罗大众各种的名言金句、古语古训等都是好的答案,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用即可。如果要高端点的,还有一个专门负责解决这些精神困境的学科,心理学。

心理学只能抚平情绪,让自己好受,但是不能告诉我们世界的终极,人生的意义。用实用主义回答哲学的答案我们是不接受的。使用主义行不通,也没有其它路了。本书的结论是:形而上学走不通,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形而上学的任务,使用理性思维去研究世界本质等大问题,理性不可能回答这些大问题,硬要回答,一定是独断论的或者在推理上有错误。

实际上,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都会陷入到无法证明自身的困境:经验主义者们的论断“只有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并非来自于经验。康德用来批判理性的工具却没经过自己的批判。黑格尔讲辩证法,但他的辩证法到最后却并不辩证。尼采说所谓真理都是谬误,自己的理论不也是谬误了吗?逻辑实证主义用来分析语句的规则,经过自己的分析都变成了无意义的了。破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使用主义以“是否实用”为标准去评价真理,“是否实用”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此追问下去,必然会形成无限循环,得不出结论。

终极问题没有答案,最聪明的人们追求到最后,不约而同发现这是一条绝路。正是因为这些艺术家陷入了永远无法挣脱的苦闷,而他们又非要倚仗自己国人的天才全力挣扎,所以他们的作品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才有艺术这个东西。

存在与虚无


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追求人类的本质、使命如何都不是真理,只有“我存在”这件事本身才是最根本、不可撼动的事实。形而上学被毁灭之后,没有什么先验真理、确定无疑的事情了,除了“我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哲学画了个大圆,又回到我思故我在了。

怎么证明我存在,需要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体现在选择上。

萨特和克尔凯郭尔一样,强调自我选择的意义,反对随波逐流的行为。人们常说的环境所迫、现实所逼,不是我想选的场景,并非真的没有选择,只是不想负责的借口。人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既然有选择的自由,就要为选择负责。自由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责任的对应增加会给人负担。这是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西西弗的神话

时间是有太多的随机事件主导者前行的,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评价、规划,一定是一个故事模式,有高潮和结尾,但现实并不一定如此,现实与预期产生冲突时,荒谬感就产生了。人生没有意义导向了虚无主义,产生了不按,需要找到一个意义来安抚,形而上学的终结又告诉我们没办法找到,产生了荒谬。

面对荒谬的世界,我们该怎么办?加缪说是,西西弗的胜利在于他意识到了这种荒谬,再也不是荒谬的奴隶,而是自己的主人。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内心是充实的,在荒谬中找到幸福。作者认为应该跟大众的做法一样,给自己找到人生意义(虽然是虚假的)。就像西西弗推石头的时候哄自己说这么做是有意义的并且乐在其中。这个哄骗自己的借口,就是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世界的本质使我们的信念,我相信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人生意义是什么没有固定答案,所以才美好,只有唯一答案就太可怕了。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直面骄阳,直面死亡,给人生找一个为什么活着的目标。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如果你能顺利回答我为什么不自杀的问题,那么答案就是你人生的意义。想象一下死亡来临时的感觉,求生的本能会让头脑拼命给自己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也就是每个人的人生意义。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人生的解答在于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消除”。小时候会问人为什么活着,长大了就不问了,不一定是因为知道答案了,而是因为某些原因让他觉得不需要再问这个问题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