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LinkedList 源码分析(通俗易懂)
目录
一、前言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LinkedList类的内容分享。对于单列集合List的三个最常用的实现类——ArrayList, Vector, LinkedList,在前面的小节中,我们已经分析过了ArrayList类和Vector类的源码。但对于List接口的第三大实现类LinkedList,由于其底层涉及了较多数据结构的知识,而本篇博文主要面向过渡阶段,因此up准备简单给大家过一下就好,不会讲太深,大家可放心食用,更多内容up准备在将来的数据结构专栏再深度讲解。
注意 : ① 代码中的注释也很重要; ② 不要眼高手低,自己跟着过一遍才能知道怎么用。 ③ 点击侧边栏目录或者文章开头的目录可以跳转。良工不示人以朴,所有文章都会适时改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一块儿交流,或者私信up。 感谢阅读!
二、LinkedList类简介
1.LinkedList是一种常见的线性表,每一个结点中都存放了下一个结点的地址。LinkedList类属于java.base模块,java.util包下,如下图所示 :
我们再来看看LinkedList 类的类图,如下所示 :
2.链表又分为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一个单向链表包含两个值——当前结点的值和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值;一个双向链表包含三个值——前一个结点的地址值,当前结点的值和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值。
3.LinkedList底层实现了双向链表和双端队列的特点。
4.同ArrayList类似,可以向LinkedList集合中添加任意元素,包括null,并且元素可以重复。
5.同ArrayList一样,LinkedList也没有实现线程同步,因此线程不安全。
三、LinkedList类的底层实现
1.LinkedList的底层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在IDEA的类图中,我们查看LinkedList类的字段可以发现,LinkedList类中维护了两个属性first和last,见名知意,它们分别指向双向链表的首结点和尾结点。我们也可以在源码中找到first 和 last,如下图所示 :
2.每个结点(Node对象)中又维护了prev,next,item,三个属性,其中通过prev指向前一个结点,通过next指向后一个结点,从而实现双向链表。
3.LinkedList中元素的添加和删除,在底层不是通过数组来完成的,而是通过链表来完成的,因此LinkedList相对来说效率更高。
PS :
以上内容涉及到了数据结构基础中关于链表的部分知识(比如什么是首结点和尾结点),当然,仅仅是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
双向链表的示意图如下 :
这里up用java来模拟一个简单的双向链表,现在我们想创建三个璃月人对象——刻晴,甘雨,钟离,并且让它们形成如下的双向链表关系:
以Link_Simulation类为例,代码如下 :
package csdn.knowledge.api_tools.gather.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
* @author : Cyan_RA9
* @version : 21.0
*/
public class Link_Simul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演示 : 用java模拟一个简单的双向链表。
//创建璃月人对象
Node keqing = new Node("刻晴"); //第一个结点
Node ganyu = new Node("甘雨"); //第二个结点
Node zhongli = new Node("钟离"); //第三个结点
//完成双向链表
//从左往右相连接
keqing.next = ganyu;
ganyu.next = zhongli;
//从右往左相连接
zhongli.pre = ganyu;
ganyu.pre = keqing;
//令first指向第一个结点,令last指向最后一个结点
Node first = keqing;
Node last = zhongli;
//遍历链表(头 ——> 尾)
while (true) {
if (first == null) {
break;
}
System.out.println(first); //输出当前对象的信息
first = first.next; //更改指向
}
System.out.println("=====================================");
//遍历链表(尾 ——> 头)
while (true) {
if (last == null) {
break;
}
System.out.println(last); //输出当前对象的信息
last = last.pre; //更改指向
}
}
}
class Node {
public Object item; //存放当前结点的数据。
public Node pre; //指向前一个结点
public Node next; //指向后一个结点
public Node(Object name) {
this.item = nam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ode 's name = " + item;
}
}
运行结果 :
四、LinkedList VS ArrayList
1.如何抉择 :
①增删操作多,优先选择LinkedList;改查操作多,优先选择ArrayList。
②实际开发中,往往对集合的改查操作比较多,因此ArrayList一般用的较多。
③有时候一个项目的不同模块会使用不同的选择。(根据业务需求来实际选择)
④ArrayList与LinkedList 线程均不安全,建议单线程情况下使用。
2.比较图 :
五、LinkedList类的源码解读
1.add方法解读 :
〇准备工作 。
up以LinkedList_Demo1为演示类,代码如下 :(在创建对象那行代码设置断点)
package csdn.knowledge.api_tools.gather.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
* @author : Cyan_RA9
* @version : 21.0
*/
public class LinkedList_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add(11);
linkedList.add(141);
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
}
①跳入无参构造。
如下图所示 :
可以看到,LinkedList类的无参构造其实是什么也没有做,我们跳出无参构造。无参构造器执行完毕后,我们可以看到LinkedList对象已经初始化完毕,如下图所示 :
注意看,此时 first 和 last 均为null类型。所以,链表此时是这样一个效果 :
②跳入add方法。
如下图所示 :
因为我们要向链表中添加的元素为int类型,所以第一次跳入add方法是一个自动装箱的过程,我们不用管他,直接跳出。
再次跳入add方法,如下图所示 :
③跳入linkList方法。
形参列表的"E e"表示我们当前要添加的元素,所以此时e = 11。add方法中调用了linkLast方法,不用想也能猜到,这个linkLast方法里面完成了添加元素的操作,我们继续追进去看看,如下图所示 :
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 Node是“结点”的意思。
其次,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说——first 和 last此时均为null。所以,linkLast方法内,第一步是定义了一个Node类型的常指针l,并为其赋初值为last(即null);
接着,又定义了一个Node类型的常量newNode,见名知意,"newNode"就是我们要添加的新结点。那么,为newNode初始化的这个带参构造是怎么执行的呢?这三个实参分别是干嘛的?别急,我们这就通过Ctrl + b/B快捷键,追到其源码中看看,如下图所示 :
一看源码我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双向链表的三个值吗?所以,对应此处的三个实参,l就是prev,此时为null;e就是已经装箱好的11;null就是next的值。因此,newNode引用此时指向的就是一个前后均为空,值为11的新结点。并且,之后又令last指向了该新结点。
继续向下执行,是一个if-else的复合条件语句。判断条件"l == null"显然满足,令first也指向了该新结点;之后,又令size自增1(size表示当前链表中元素的个数),modCount也自增1(修改次数)。
④增加第一个元素成功。
好的,linkList方法执行完毕后,此时链表就长下面这样子 :
接下来,我们逐层跳出,直到演示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链表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
可以看到,first 和 last 都指向了同一个结点,并且该结点中prev和next均为null。
⑤向链表中添加第二个元素。
前面几个步骤都一样,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直接从linkList方法开始说起,如下 :
还是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令Node类型的常指针l 指向了last所指向的结点(即我们刚刚添加的第一个结点)。
其次,第二个新结点进行初始化工作。注意,第一个实参l 代表的是新结点的prev,而l 此时又指向了第一个结点,因此,这一步实现了——第二个新节点的prev指向了第一个结点。
接着,又令last指向了第二个新结点(此时first仍指向第一个结点)。
然后,就是if-else的判断语句了,因为l 已经指向了第一个结点,不为空,所以执行ele中的语句,令第一个结点的next指向了第二个新结点。
最后,就是size和modCount的自增。
所以,第二次linkList方法执行完毕后,链表就应该长下面这个样子 :
2.remove方法解读 :
〇准备工作 。
up以LinkedList_Demo2为演示类,代码如下 :(在remove方法那行代码设置断点)
package csdn.knowledge.api_tools.gather.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
* @author : Cyan_RA9
* @version : 21.0
*/
public class LinkedList_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add(11);
linkedList.add(141);
linkedList.add(5);
System.out.println("添加三个元素后,当前链表 = " + linkedList);
linkedList.remove();
System.out.println("删除第一个元素后,当前链表 = " + linkedList);
}
}
运行结果 :
如代码所示,我们事先在链表中加入三个元素:11,141,5。则在删除元素之前,我们的双向链表应该长下面这样子 :
①关于LinkedList类的remove方法。
通过查看API文档,我们可得知LinkedList类的remove有三个重载方法,如下图所示 :
其中,形参列表为空的remove() 方法,其内部默认调用的是removeFrist方法,即默认删去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形参列表需要传入一个索引的remove(int index) 方法,可以删去链表中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较复杂;形参列表需要传入一个Object类型的值的remove(Object o)方法,是删去链表中与该值匹配的第一个元素。
up就以最简单的remove() 方法,通过Debug,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②跳入remove() 方法。
我们直接在remove方法的调用行设置断点跳过去,并跳入remove方法,如下图所示 :
③跳入removeFirst() 方法。
可以看到,果然是调用了removeFirst() 方法,那它底层到底是如何把链表的第一个元素给干掉的?我们继续往里面追,如下图所示 :
removeFirst方法内部还是比较简洁的。首先,它令一个Node类型的常指针f 指向了首结点(即第一个存放有效数据的结点),然后判断首结点是否为空。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在链表中添加了3个元素,所以此处f 肯定不为空。因此,if语句中的内容会跳过,return一个unlinkFirst() 方法的返回值。
④跳入unlinkFirst() 方法。
可以看到,removeFirst方法内部并没有执行删除操作的代码。我们继续追入unlinkFirst方法,如下图所示 :
哎呀我趣,看这一大串,显然删除操作是在这里面完成的。
老规矩,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第一条语句不用看。因为这只是在函数最后return的删除掉的元素的值,与删除过程本身无关。
其次,第二条语句,它令一个Node类型的常指针next指向了第一个结点的next属性所指向的值,即指向了第二个结点,如下图所示 :
接着,又依次置空了第一个结点的item和next,并且令first 指向了第二个结点,如下图所示 :
继续, 由于next现在指向的是第二个结点,不为空,所以接下里要进入else语句中。else语句中,令第二个结点的prev为null,如下图所示 :
⑤第一个元素被除去。
至此,第一个元素已经被干掉了。回忆一下案发现场,jvm先是破掉了第一个结点的"盾牌"(即first);接着又切断了第一个结点的"逃跑路线"(即next),最后又斩断了第一个结点的"后援"(即第二个结点的prev)。那第一个结点手无寸铁,又成了单兵作战,留给它的命运只能是被gc垃圾回收器除去,哎,可悲。(bushi)
六、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LinkedList源码分析的全部内容了。由于LinkedList作为链表,已经属于数据结构的内容了。因此本篇博文中up也是尽量"避重就轻",已不至于过于晦涩。当然,对于有些在学C语言的时候接触过链表的小伙伴儿们来说,应该还是没什么难度的。好的,至此我们的单列集合之List接口就算是全部搞定了。下一小节我们将开始进入set集合的内容,大家不见不散😆。感谢阅读!
System.out.println("END----------------------------------------------------------");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