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WeLink产品总裁王俊:WeLink融合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核心竞争力是安全

举报
WeLink@ 发表于 2022/11/17 17:43:15 2022/11/17
【摘要】 源自华为,更懂企业,WeLink凝结了华为自身企业管理经验、非数字原生企业转型经验的精华。

源自华为,更懂企业,WeLink凝结了华为自身企业管理经验、非数字原生企业转型经验的精华。

图片


“现在有两种企业,一种是数字化企业,一种是非数字化企业。未来只有一种企业,就是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11月8日,华为云WeLink产品总裁王俊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数字化转型是华为近年来最坚定的方向之一,转型的抓手和实践平台便是WeLink。王俊历经了华为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把自己的数字化理念深度融入到了WeLink产品之中。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体验,2017年1月1日,WeLink产品发布1.0,产品定位为企业数字化连接器,聚焦四个连接:连接团队、连接知识、连接业务和连接IoT,至今未变。


图片


在华为内部,WeLink目前已经连接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华为员工,并接入了1000多个业务服务,覆盖了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前员工手机上要装几十个应用程序,现在一个WeLink就能全部搞定。


通过WeLink,华为员工实现了4A办公,Any time(任何时间),Any where(任何地点),Any device(任何设备),do Anything(高效、安全地在授权范围内做任何工作)。


源自华为,更懂企业,WeLink凝结了华为自身企业管理经验、非数字原生企业转型经验的精华。在王俊看来,华为的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是一个非原生的数字化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过程,华为面临过的问题,踩过的坑,相信其他企业也可能会面临。


在2019年底,WeLink正式面向外部客户发布。“从一个内部产品外溢成为商业产品,我们的预期基本达到了。” 王俊说。


截至目前,WeLink与生态合作伙伴已经一起服务了超过90万家组织,其中包括中国500强的企业200多家,涵盖政府、制造、高校、医疗等各行各业。为千行百业提供日常沟通、企业管理、智慧工作、知识学习等方面服务和产品能力。


在政府行业,哈尔滨平房区依托WeLink实现了办公入口统一,数字化培育东北黑土地上的“太阳花”。疫情期间,通过WeLink顺利召开多次线上会议,满足政务办公需求,人均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助力政策惠民。


在教育行业,哈尔滨工业大学以WeLink平台为底座,构建移动办事大厅,打造专属统一的移动端服务门户,实现了师生沟通、校园通讯录、云课堂、资讯及各类业务应用的移动化、平台化。


在远离城镇的偏远乡村里,许多学生的愿望便是通过知识的力量冲出山谷,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


WeLink为了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实现愿望,让偏远的山区也能照进优质教育的光,在2020年9月加入了青椒计划,通过直播和在线会议等技术为全国超过10万名乡村教师提供服务,近百万乡村学生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


如今,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更是新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数字化企业。WeLink作为数字化连接器,通过构筑极简连接、开放连接、安全连接、智能连接的能力,帮助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释放数字化生产力。


今年6月,WeLink 7.0版本正式发布,从“安全、智能、开放”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安全方面,WeLink以安全为最高信仰,认为安全是数字化的门槛和基石。


在开放方面,WeLink7.0提出WeLink Inside理念,持续做厚平台,激发企业数字化创新。


在智能方面,WeLink7.0版本进一步增强AI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构建新型“人机”协同团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俊表示,WeLink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坚持好安全的优势,帮助华为自己完成转型,“我们做过这个事情,知道这道菜该怎么做,该怎么吃”。


以下为专访内容,刊发时有所编辑:


界面新闻:

请您先介绍一下WeLink从0到1的过程,当初是怎么做起来的?它为什么能成为华为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办公实践的最佳代表? 


王俊:

WeLink的源头是解决华为自己的问题,一个好产品要有一个好的问题驱动,当初我们公司提了一些问题,其实可以缩减为4个A,希望华为员工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用任何设备(AnyDevice),在公司授权范围之内可以做任何事情(do AnyThing),这个问题带动我们思考如何实现4个A的办公。有了这个背景之后,我们想能不能用一张图定义WeLink的业务模式,最后我们定了四个连接,以用户为中心有四个圈,分别连接团队、知识、业务和IoT。


界面新闻:

这几年下来您对WeLink的理解发生过一些什么变化吗? 


王俊:

WeLink最初是华为内部实践孵化出来的产品,围绕4个A,有四个连接,因为我们业务有一个特点,华为自己是一个非数字原生企业,我们从原来高科技制造业迈入数字化,把一个非数字原生的企业带入数字化,少了一个抓手,而WeLink成为了这个连接器、抓手。


华为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有20万,WeLink做好以后给了一些客户使用,并在2019年底正式对外发布,定位比较清楚,解决企业的问题,主要是To B,特别是类似华为这样的大中型的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又特别希望在更大的业务空间进行全球化发展,我们会围绕这个赛道坚定走下去,为企业做数字化转型。


第二,我们意识到对于教育的重视,我们在高校、职校、以及中国乡村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基本围绕大中型的企业、高校等。


界面新闻:

目前这两个赛道的用户情况是什么样的?


王俊:

大中型企业基本上覆盖中国五百强大概200家企业,在职校和高校方面也获得很大的发展,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众多职校,这些学校对数据治理特别重视。这些企业和学校普遍的关注点在于安全。WeLink第一大特征就是安全,以安全为核心。数字世界很好,但如果没有构建安全边界,还不如不数字化。华为自己本身很重视数字安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也看重这一点。


界面新闻:

具体讲讲WeLink到底怎么保障安全?


王俊:

安全是属于短板效应。WeLink构建一套从芯片、端、链路到云服务整体安全的管理和治理,目前已获得50多项国内外顶级安全权威认证,而且都是高分通过,包括云服务安全体系认证、安卓绿色联盟纯净级、ISO安全体系认证、等级保护三级等。WeLink有很多业务功能,背后沉淀的都是华为对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安全不仅是是技术安全,整个治理、规则也是需要一套安全治理的,这样构建出整体的WeLink安全从而构建一个企业数字的闭环。


界面新闻:

WeLink在最初推广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王俊:

我们正式进入商业市场是2020年初,我们专注做好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从B端入手,坚持华为在数字化实践的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我们踩的坑。我们以这个为立足点,没有过多扩散外延,围绕大中型企业对数字化治理安全属性、全局化治理的要求入手,外面的企业觉得可以参考的,我们开放去交流,开放使用。这方面结合我们的特点,我们建设自己的赛道,反而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界面新闻:

WeLink现在的定位是数字化企业连接器,您对这个定位是怎么理解的?


王俊:

WeLink当时有一个口号,“We Link ALL(连接一切)”,当我们能够连接一切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你可以把它抽象为四个连接(团队、知识、业务和IoT)。一个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确实有很多抓手。当初我们从WeLink入手,一个是办公,一个是生产,生产包括生产制造、销售等等,办公业务是属于普适性的,而且它属于刚需,每天的生产办公包括连接、邮件、消息、会议全在里面,这里确实沉淀了大量的流量,如果好好利用这个流量,就能把这个流量变成高价值,比如说一个湖面,中间扔一个石头就会产生涟漪。


WeLink作为抓手,也不仅仅作为抓手,我们开始产生发酵,比如说一个销售项目群,它可以转为一个作战群,作战群所有的过程讨论可以沉淀为工作记录,回过头反馈给作战系统,变成工作的历史文档、记录,从这里面我分享的,我学习的,它会形成我的图谱网络,可以方便团队、周边的同事去学习,这样产生共振。


这就是数字化连接器,连接器不只是挂上钩,有价值的连接会产生另外的价值。数字化连接器一方面连接流量,第二方面体现于流量中间对生产、办公业务的价值增益。


界面新闻:

WeLink能实现这么强大的功能,而且能保障安全性,它在技术人才上的投入情况是怎样的?


王俊:

我们的技术是来自于华为的企业信息化团队,它开始是对内的,后来外溢了。华为平台很大,围绕WeLink的整个生态特别强,整个平台支撑特别强,包括面向市场的智慧屏,对屏的连接,对WiFi的连接。WeLink只是一个抓手,后面有硬件生态、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及AI技术等。


界面新闻:

您之前提到过WeLink的行业生态,这方面的情况如何?WeLink与合作伙伴是怎么合作共赢的?


王俊:

我刚才讲的开放,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WeLink给企业提供API接口,包括你在WeLink拓展企业的业务,不会显得这个产品太生硬;第二个是关于生态的,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在每个赛道优选Top级的合作伙伴,我们比较慎重,相信伙伴越多越好,但是要优中选优。比如我们现在对接了IAM领域竹云,OA领域致远、教育行业的苏迪,专注企业直播的目睹,文档协同金山等都是领域内Top级的合作伙伴。


我们坚信我们的实践能够帮助企业,我们做好核心,把开放的接口和空间留给合作伙伴。


界面新闻:

对于WeLink,一开始您应该对它有自己的预期,这几年发展下来,您觉得这种预期达到了吗?超过了吗?或者还有哪些不如预期?


王俊:

从一个内部产品外溢成为商业产品,我们的预期基本达到了,特别是对赛道的选择,对客户的选择,我们还是选对了。我们的客户是那些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大中型企业,而且它们未来的业务规模适合全球化,或者全国化的发展。而在教育这块,我们重点选择高校和职校,从市场上来看,我们基本满意。


界面新闻:

为什么选择高校和职校?


王俊:

教育本身值得投入,在高校和职校这个层面,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发挥真正数字化的价值。我们聚焦在高校和职校,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理解什么叫数字化的校园,未来毕业之后进入到企业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我们一直在合作的一个项目,叫青椒计划,中国每年缺很多的乡村教师。2020 年,WeLink 加入“青椒计划”。一端连接北师大等优秀的教授和专家,一端连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特岗教师,为特岗教师提供一个智能、开放、协同的学习平台,帮助特岗教师、助教、教育专家在学习和培训中更加畅快地沟通、交流和互动。


大山虽然阻隔交通,但是阻断不了数字连接,阻止不了知识传递,这两三年青椒计划培养了超过十万名乡村教师,他们通过WeLink平台学习。青椒计划赋能好每个老师,就能赋能好一个班级,数字技术能和教育结合起来,意义很大,而不仅是上网课。


界面新闻:

数字化在中国的空间非常大。


王俊:

数字化概念较多,我们定了五年的规划,从2017-2022年,我们一步一步走下来,我们自己完成了这一步转型,而且沉淀为一个产品,产品里面不仅是一个个功能,它更结合了华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所以我们敢于坚持产品的赛道选择和产品定位。我们很自信走数字化这条路。


界面新闻:

您是如何理解数字原生企业的?华为是在哪一年真正形成这个闭环?


王俊:

数字原生是指在企业营销、供应、交付、服务、研发、HR每个领域完成数字化的整个闭环。我们从2016年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2017年开始五年的数字化转型周期,现在正在面临下一个五年规划。未来只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一类是被数字化转型淘汰的企业,数字化是不断去滚动的,不是五年走完就结束了,它是不断前进的,它的车轮是往前走的,如果你不能跟上节奏,如果别的企业和你是竞争关系,它进入数字化转型,或者你比它慢半拍,它的优势是碾压式的,你和它没法打,只是现在大家都在起步,所以差别不是很大。


界面新闻:

回顾这几年,WeLink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王俊:

虽然我们的赛道选择在大中型企业和教育,但很多行业还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我们的核心部分可以统一,但是它的业态、形式有它自有的特点,这就考验我们对产品、对业务、对行业的理解,所以这个挑战很大。


第二个挑战在于,大家都意识到要做数字化转型,但是决心和投入没有达到共识,有人认为今年投,年底就收效,三个月小成果,六个月大成果,一年验收,这个确实是比较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做数字化转型短期内出衡量指标很难,但是你不给他一个结果,一年之后到底变成什么样,这是比较有挑战的。数字化转型类似毛细血管,它会渗透到每个网络里面,比如销量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人均效率提升等。以上三个是比较大的挑战。 


界面新闻:

WeLink7.0版本提出从安全智能开放进入全面升级,这个全面升级怎么理解?


王俊:

SOA我们定义安全、开放、智能,我们会一直这么定义它,包括四个连接,只是SOA的深度和广度会进行更大的发展。比如说安全,我前面讲的更多的是企业数据主权的安全,但是一个企业要在物理世界生产经营。还有另外一个边界,就是内外协同,企业内部是安全的,但是内外要协同,内外协同不能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所以我们围绕企业为中心上下游的外圈提供安全,它属于第二等级。 


比如说智能,WeLink开放了5大类,20多种AI服务,未来会开放更多的AI服务,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AI的能力,不断的创新场景,享受AI技术的红利。举个例子,我们大量的报销单,以前财务人员要一张张审核,现在数字员工帮我们做发票验真,每张发票几秒钟就完成验证,7*24小时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数10倍。


来源:界面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