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MongoDB高可用部署架构——分片集群篇(Sharding)
📣读完这篇文章里你能收获到
- 为什么要使用分片
- Mongodb分片集群有哪些特点
- Mongodb分片集群的完整架构
- Mongodb分片集群数据分布方式
- Mongodb分片集群的设计思路
- Mongodb分片集群搭建及扩容
- 这篇文章强烈建议收藏!!!免得下次找不到
一、初识分片集群
- 基础概念本文就不讲了,百度百科了解即可
1 为什么要使用分片集群
- 数据容量日益增大,访问性能日渐降低,怎么破?
- 新品上线异常火爆,如何支撑更多的并发用户?
- 单库已有 10TB 数据,恢复需要1-2天,如何加速?
- 地理分布数据
2 分片如何解决[案例]
- 银行交易单表内10亿笔资料 超负荷运转
- 把数据分成两半,放到2个库物理里
- 把数据分成4部分,放到4个物理库里(以此类推)
3 MongoDB 分片集群有哪些特点
- 应用全透明,无特殊处理
- 数据自动均衡
- 动态扩容,无须下线
- 提供三种分片方式
二、Mongodb分片集群架构解剖
1 完整的分片集群
2 分片集群解剖:路由节点 mongos(Router)
- 路由节点
- 提供集群单一入口转发应用端请求
- 选择合适数据节点进行读写合并多个数据节点的返回
- 无状态
- 建议至少2个
3 分片集群解剖:配置节点 Config
- 配置(目录)节点
- 提供集群元数据存储分片数据分布的映射
- 普通复制集架构
4 分片集群解剖:数据节点 Shard
- 数据节点
- 以复制集为单位横向扩展
- 最大1024分片
- 分片之间数据不重复所有分片在一起才可完整工作
三、Mongodb分片集群数据分布方式
1 分片集群数据分布方式 – 基于范围
2 分片集群数据分布方式 – 基于哈希
3 分片集群数据分布方式 – 自定义Zone(区域/范围)
四、分片集群设计-如何用好分片集群
- 分片集群可以有效解决性能瓶颈及系统扩容问题
- 分片额外消耗较多,管理复杂,能不分片尽量不要分片
1 合理的架构
1.1 合理的架构 – 分片大小
- 分片的基本标准:
-
关于数据:数据量不超过3TB,尽可能保持在2TB一个片
-
关于索引:常用索引必须容纳进内存
- 按照以上标准初步确定分片后,还需要考虑业务压力,随着压力增大,CPU、RAM、磁盘中的任何一项出现瓶颈时,都可以通过添加更多分片来解决
1.2 合理的架构 – 需要多少个分片
- A = 所需存储总量 / 单服务器可挂载容量
- B = 工作集大小 / (单服务器内存容量 * 0.6)
- C = 并发量总数 / (单服务器并发量 * 0.7)
- 分片数量 = max(A, B, C)
举例:
所需存储总量8TB
单服务器可挂载容量 2TB
工作集大小 400GB
单服务器内存容量 256GB
并发量总数 30000
单服务器并发量 9000
除了单服务器并发量需要实际压测外,其余均可预估
A = 8TB / 2TB = 4
B = 400GB / (256G * 0.6) = 3
C = 30000 / (9000*0.7) = 6
分片数量 = max(A, B, C) = 6
1.3 合理的架构 – 其他需求
- 考虑分片的分布:
-
是否需要跨机房分布分片?
-
是否需要容灾?
-
高可用的要求如何?
2 正确的姿势
- 各种概念由小到大:
-
片键 shard key:文档中的一个字段
-
文档 doc :包含 shard key 的一行数据
-
块 Chunk :包含 n 个文档
-
分片 Shard:包含 n 个 chunk
-
集群 Cluster: 包含 n 个分片
2.1 正确的姿势 - 选择合适片键
- 影响片键效率的主要因素:
- 取值基数(Cardinality)
- 取值分布
- 分散写,集中读
- 被尽可能多的业务场景用到
- 避免单调递增或递减的片键
2.2 正确的姿势 - 选择基数大的片键
- 对于小基数的片键:
-
因为备选值有限,那么块的总数量就有限
-
随着数据增多,块的大小会越来越大
-
水平扩展时移动块会非常困难
-
例如:存储一个高中的师生数据,以年龄(假设年龄范围为15~65岁)作为片键,那么:15<=年龄<=65,且只为整数最多只会有51个 chunk
-
结论:取值基数要大!
2.3 正确的姿势 – 选择分布均匀的片键
- 对于分布不均匀的片键:
- 造成某些块的数据量急剧增大
- 这些块压力随之增大
- 数据均衡以 chunk 为单位,所以系统无能为力
-
例如:存储一个学校的师生数据,以年龄(假设年龄范围为15~65岁)作为片键,那么:15<=年龄<=65,且只为整数,大部分人的年龄范围为15~18岁(学生)
15、16、17、18四个 chunk 的数据量、访问压力远大于其他 chunk -
结论:取值分布应尽可能均匀
3 足够的资源
-
mongos 与 config 通常消耗很少的资源,可以选择低规格虚拟机
-
资源的重点在于 shard 服务器:
-
需要足以容纳热数据索引的内存
-
正确创建索引后 CPU 通常不会成为瓶颈,除非涉及非常多的计算
-
磁盘尽量选用 SSD
-
最后,实际测试是最好的检验,来看你的资源配置是否完备
-
即使项目初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资源,仍然需要考虑在合适的时候扩展。建议监控各项资源使用情况,无论哪一项达到
60%
以上,则开始考虑扩展,因为:
- 扩展需要新的资源,申请新资源需要时间
- 扩展后数据需要均衡,均衡需要时间。应保证新数据入库速度慢于均衡速度
- 均衡需要资源,如果资源即将或已经耗尽,均衡也是会很低效的
五、分片集群搭建及扩容
1 目标及流程
-
目标:学习如何搭建一个2分片的分片集群
-
环境:3台 Linux 虚拟机, 4 Core 8 GB
-
步骤:
2 实验架构
3 开始搭建
3.1 配置域名解析
- 在3台虚拟机上分别执行以下3条命令,注意替换实际 IP 地址
echo "192.168.1.1 demo1 member1.example.com member2.example.com" >> /etc/hosts
echo "192.168.1.2 demo2 member3.example.com member4.example.com" >> /etc/hosts
echo "192.168.1.3 demo3 member5.example.com member6.example.com" >> /etc/hosts
3.2 准备分片目录
- 在各服务器上创建数据目录,我们使用
/data
,请按自己需要修改为其他目录:
在member1 / member3 / member5 上执行以下命令:
mkdir -p /data/shard1/ mkdir -p /data/config/
在member2 / member4 / member6 上执行以下命令:
mkdir -p /data/shard2/ mkdir -p /data/mongos/
3.3 创建第一个分片用的复制集
在 member1 / member3 / member5 上执行以下命令:
mongod --bind_ip 0.0.0.0 --replSet shard1 --dbpath /data/shard1 --logpath
/data/shard1/mongod.log --port 27010 --fork --shardsvr --wiredTigerCacheSizeGB 1
3.4 初始化第一个分片复制集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0 rs.initiate({
_id: "shard1",
"members": [
{
"_id": 0,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0"
},
{
"_id": 1,
"host": "member3.example.com:27010"
},
{
"_id": 2,
"host": "member5.example.com:27010"
}
]
});
3.5 创建 config server 复制集
- 在 member1 / member3 / member5 上执行以下命令:
mongod --bind_ip 0.0.0.0 --replSet config --dbpath /data/config --logpath
/data/config/mongod.log --port 27019 --fork --configsvr --wiredTigerCacheSizeGB 1
3.6 初始化 config server 复制集
#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9 rs.initiate({
_id: "config",
"members": [
{
"_id": 0,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9"
},
{
"_id": 1,
"host": "member3.example.com:27019"
},
{
"_id": 2,
"host": "member5.example.com:27019"
}
]
});
3.7 在第一台机器上搭建 mongos
# mongos --bind_ip 0.0.0.0 --logpath /data/mongos/mongos.log --port 27017 --fork
--configdb config/member1.example.com:27019,member3.example.com:27019,member5.example.com:27019
# 连接到mongos, 添加分片
#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7
mongos > sh.addShard("shard1/member1.example.com:27010,member3.example.com:27010,member5
.example.com:27010");
3.8 创建分片表
# 连接到mongos, 创建分片集合
#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7
mongos > sh.status()
mongos > sh.enableSharding("foo");
mongos > sh.shardCollection("foo.bar", {_id: 'hashed'}); mongos > sh.status();
# 插入测试数据
use foo
for (var i = 0; i < 10000; i++) { db.bar.insert({i: i});
}
3.9 创建第2个分片的复制集
- 在 member2 / member4 / member6 上执行以下命令:
mongod --bind_ip 0.0.0.0 --replSet shard2 --dbpath /data/shard2
--logpath /data/shard2/mongod.log --port 27011 --fork --shardsvr
--wiredTigerCacheSizeGB 1
3.10 初始化第二个分片的复制集
# mongo --host member2.example.com:27011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0 rs.initiate({
_id: "shard2",
"members": [
{
"_id": 0,
"host": "member2.example.com:27011"
},
{
"_id": 1,
"host": "member4.example.com:27011"
},
{
"_id": 2,
"host": "member6.example.com:27011"
}
]
});
3.11 加入第2个分片
# 连接到mongos, 添加分片
# mongo --host member1.example.com:27017
mongos > sh.addShard("shard2/member2.example.com:27011,member4.example.com:27011, member6.example.com:27011");
mongos > sh.status()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