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层神经网络

举报
Lansonli 发表于 2021/09/28 23:05:58 2021/09/28
【摘要】 为什么使用深层网络 对于人脸识别等应用,神经网络的第一层从原始图片中提取人脸的轮廓和边缘,每个神经元学习到不同边缘的信息;网络的第二层将第一层学得的边缘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人脸的一些局部的特征,例如眼睛、嘴巴等;后面的几层逐步将上一层的特征组合起来,形成人脸的模样。随着神经网络层数的增加,特征也从原来的边缘逐步扩展为人脸的整体,由整体到...

为什么使用深层网络

对于人脸识别等应用,神经网络的第一层从原始图片中提取人脸的轮廓和边缘,每个神经元学习到不同边缘的信息;网络的第二层将第一层学得的边缘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人脸的一些局部的特征,例如眼睛、嘴巴等;后面的几层逐步将上一层的特征组合起来,形成人脸的模样。随着神经网络层数的增加,特征也从原来的边缘逐步扩展为人脸的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层数越多,那么模型学习的效果也就越精确。

通过例子可以看到,随着神经网络的深度加深,模型能学习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功能也更加强大。

1.4.1 深层神经网络表示

1.4.1.1 什么是深层网络?

 

使用浅层网络的时候很多分类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需要深层的网络。

1.4.2 四层网络的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

 

在这里首先对每层的符号进行一个确定,我们设置L为第几层,n为每一层的个数,L=[L1,L2,L3,L4],n=[5,5,3,1]

1.4.2.1 前向传播

首先还是以单个样本来进行表示,每层经过线性计算和激活函数两步计算

z^{[1]} = W^{[1]}x+b^{[1]}, a^{[1]}=g^{[1]}(z^{[1]})z​[1]​​=W​[1]​​x+b​[1]​​,a​[1]​​=g​[1]​​(z​[1]​​), 输入xx, 输出a^{[1]}a​[1]​​

z^{[2]} = W^{[2]}a^{[1]}+b^{[2]}, a^{[2]}=g^{[2]}(z^{[2]})z​[2]​​=W​[2]​​a​[1]​​+b​[2]​​,a​[2]​​=g​[2]​​(z​[2]​​),输入a^{[1]}a​[1]​​, 输出a^{[2]}a​[2]​​

z^{[3]} = W^{[3]}a^{[2]}+b^{[3]},a^{[3]}=g^{[3]}(z^{[3]})z​[3]​​=W​[3]​​a​[2]​​+b​[3]​​,a​[3]​​=g​[3]​​(z​[3]​​), 输入a^{[2]}a​[2]​​, 输出a^{[3]}a​[3]​​

z^{[4]} = W^{[4]}a^{[3]}+b^{[4]},a^{[4]}=\sigma(z^{[4]})z​[4]​​=W​[4]​​a​[3]​​+b​[4]​​,a​[4]​​=σ(z​[4]​​), 输入a^{[3]}a​[3]​​, 输出a^{[4]}a​[4]​​

我们将上式简单的用通用公式表达出来,x = a^{[0]}x=a​[0]​​

z^{[L]} = W^{[L]}a^{[L-1]}+b^{[L]}, a^{[L]}=g^{[L]}(z^{[L]})z​[L]​​=W​[L]​​a​[L−1]​​+b​[L]​​,a​[L]​​=g​[L]​​(z​[L]​​), 输入a^{[L-1]}a​[L−1]​​, 输出a^{[L]}a​[L]​​

  • m个样本的向量表示

Z^{[L]} = W^{[L]}A^{[L-1]}+b^{[L]}Z​[L]​​=W​[L]​​A​[L−1]​​+b​[L]​​

A^{[L]}=g^{[L]}(Z^{[L]})A​[L]​​=g​[L]​​(Z​[L]​​)

输入a^{[L-1]}a​[L−1]​​, 输出a^{[L]}a​[L]​​

1.4.2.2 反向传播

因为涉及到的层数较多,所以我们通过一个图来表示反向的过程

 

  • 反向传播的结果(理解)

单个样本的反向传播:

dZ^{[l]}=\frac{dJ}{da^{[l]}}\frac{da^{[l]}}{dZ^{[l]}}=da^{[l]}*g^{[l]}{'}(Z^{[l]})dZ​[l]​​=​da​[l]​​​​dJ​​​dZ​[l]​​​​da​[l]​​​​=da​[l]​​∗g​[l]​​​′​​(Z​[l]​​)

dW^{[l]}=\frac{dJ}{dZ^{[l]}}\frac{dZ^{[l]}}{dW^{[l]}}=dZ^{[l]}\cdot a^{[l-1]}dW​[l]​​=​dZ​[l]​​​​dJ​​​dW​[l]​​​​dZ​[l]​​​​=dZ​[l]​​⋅a​[l−1]​​

db^{[l]}=\frac{dJ}{dZ^{[l]}}\frac{dZ^{[l]}}{db^{[l]}}=dZ^{[l]}db​[l]​​=​dZ​[l]​​​​dJ​​​db​[l]​​​​dZ​[l]​​​​=dZ​[l]​​

da^{[l-1]}=W^{[l]T}\cdot dZ^{[l]}da​[l−1]​​=W​[l]T​​⋅dZ​[l]​​

多个样本的反向传播

dZ^{[l]}=dA^{[l]}*g^{[l]}{'}(Z^{[l]})dZ​[l]​​=dA​[l]​​∗g​[l]​​​′​​(Z​[l]​​)

dW^{[l]}=\frac{1}{m}dZ^{[l]}\cdot {A^{[l-1]}}^{T}dW​[l]​​=​m​​1​​dZ​[l]​​⋅A​[l−1]​​​T​​

db^{[l]}=\frac{1}{m}np.sum(dZ^{[l]},axis=1)db​[l]​​=​m​​1​​np.sum(dZ​[l]​​,axis=1)

dA^{[l]}=W^{[l+1]T}\cdot dZ^{[l+1]}dA​[l]​​=W​[l+1]T​​⋅dZ​[l+1]​​

1.4.3 参数与超参数

1.4.3.1 参数

参数即是我们在过程中想要模型学习到的信息(模型自己能计算出来的),例如 W[l]W[l],b[l]b[l]。而超参数(hyper parameters)即为控制参数的输出值的一些网络信息(需要人经验判断)。超参数的改变会导致最终得到的参数 W[l],b[l] 的改变。

1.4.3.2 超参数

典型的超参数有:

  • 学习速率:α
  • 迭代次数:N
  • 隐藏层的层数:L
  • 每一层的神经元个数:n[1],n[2],...
  • 激活函数 g(z) 的选择

当开发新应用时,预先很难准确知道超参数的最优值应该是什么。因此,通常需要尝试很多不同的值。应用深度学习领域是一个很大程度基于经验的过程。

1.4.3.3 参数初始化

  • 为什么要随机初始化权重

如果在初始时将两个隐藏神经元的参数设置为相同的大小,那么两个隐藏神经元对输出单元的影响也是相同的,通过反向梯度下降去进行计算的时候,会得到同样的梯度大小,所以在经过多次迭代后,两个隐藏层单位仍然是对称的。无论设置多少个隐藏单元,其最终的影响都是相同的,那么多个隐藏神经元就没有了意义。

在初始化的时候,W 参数要进行随机初始化,不可以设置为 0。b 因为不存在上述问题,可以设置为 0。

以 2 个输入,2 个隐藏神经元为例:


  
  1. W = np.random.rand(2,2)* 0.01
  2. b = np.zeros((2,1))
  • 初始化权重的值选择

这里将 W 的值乘以 0.01(或者其他的常数值)的原因是为了使得权重 W 初始化为较小的值,这是因为使用 sigmoid 函数或者 tanh 函数作为激活函数时,W 比较小,则 Z=WX+b 所得的值趋近于 0,梯度较大,能够提高算法的更新速度。而如果 W 设置的太大的话,得到的梯度较小,训练过程因此会变得很慢。

ReLU 和 Leaky ReLU 作为激活函数时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在大于 0 的时候,梯度均为 1。

文章来源: lansonli.blog.csdn.net,作者:Lansonl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lansonli.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592969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