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问题的背后:流程,技术和能力复制

举报
Jet Ding 发表于 2021/07/22 17:04:17 2021/07/22
【摘要】 ----加研教练性能讨论的几点思考对于性能这个话题,我感觉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个方面是流程,对应工程性能,第二个方面是技术,对应产品性能。【流程方面】流程方面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谁的权力大,谁的声音高。目前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流程,那么对于这些不合理流程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我们就看到一个改一个,看到一部分,改一部分。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mr合并中有一个限制条件是必须等待若...

----加研教练性能讨论的几点思考

对于性能这个话题,我感觉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个方面是流程,对应工程性能,第二个方面是技术,对应产品性能

【流程方面】
流程方面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谁的权力大,谁的声音高
目前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流程,那么对于这些不合理流程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我们就看到一个改一个,看到一部分,改一部分。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mr合并中有一个限制条件是必须等待若干时间如15分钟之后才能够合入,这个设置在如下的场景中就非常的不合理: 团队成员对某部分代码实现已经达成共识,你知我知,一切都一目了然了,这还要求等待才能合入就很浪费时间。

【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的一个重大特点是谁的技术好,谁的声音高
关于技术方面,花样很多,教科书式的定式,在实践中的实现方式有很多,比如时间复杂度的考量,空间复杂度的考量,是通过软件实现还是硬件实现的考量,是在KERNEL层做还是在应用层做的考量,使用微服务还是单体服务的考量,数据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设计的考量,有状态计算还是无状态计算的考量。

不管你用什么花样,最终决定你的实现是不是最优要从如下三个维度去看:
代码是不是最少?【在流程中就是步骤是不是最少?】性能是不是最好?复杂度是不是最小

【两者关系】
流程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不能说你制定完流程以后你就交给技术人员去使用就好了,这个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流程跟技术需要互动起来,在一定场景下这个流程可能是准确的。但是换了一个场景以后,或者换了一个团队以后,因为场景和团队的素质不一样,那你的流程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拖累,成为一种枷锁。

【能力复制】
能力复制的关键问题是建立有共识的团队。团队的共识需要通过不断的工作过程建立起来,就像军队的共识要通过大量的战斗过程建立起来一样。
在战斗过程中,面对共同的敌人,团队成员需要同仇敌忾,不断的用上面的三个维度来打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工具,自己的代码,自己的产品。
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大家能够把事情做成,那么极有可能就会形成共识,如此往复,他们在做下一个产品的时候就会更加顺利。这样做的事情越多,共识的作用就会越强大,等到各个团队成员分开去成立各自的团队的时候,也会把这种共识带到新的团队当中去,这样能力的复制性就越强。

【小结】
技术之于流程,就像水之于容器。容器简单,水的形态就会简单,容器复杂,水的形态自然也会复杂。

流程解决的是端到端的客户问题,他是跟需求紧密相关的。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合适的流程。流程反过来就会对技术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助力。


性能问题是两者组成的一种外在表象。由此,我的观点如下:
解决性能问题,检讨的顺序应该是流程,技术,流程,技术、、、

当然,我们要时刻关注产品的价值,不然我们做的努力再多也没有意义。
【抛砖引玉,暂到这里】

【声明】本内容来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博主,不代表华为云及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华为云社区)、文章链接、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