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中的现代控制理论之能控能观与稳定性

举报
zhangrelay 发表于 2021/07/15 03:43:38 2021/07/15
【摘要】 有很多同学反应,现代控制理论就是学数学(矩阵),控制在哪里? 其实这样的理解与教学和教材枯燥有关: 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用数学(矩阵)方法对物理(真实)系统进行建模、求解、分析、配置和优化的理论课程; 用矩阵是因为现代控制理论涉及的线性系统通常是多输入多输出的。 依据书中定理和前两篇介绍:A为系统矩阵,B为控制(输入)矩阵,C为输出(感知)矩阵 能控性:需要考虑A&n...

有很多同学反应,现代控制理论就是学数学(矩阵),控制在哪里?

其实这样的理解与教学和教材枯燥有关:

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用数学(矩阵)方法对物理(真实)系统进行建模、求解、分析、配置和优化的理论课程;

用矩阵是因为现代控制理论涉及的线性系统通常是多输入多输出的。

依据书中定理和前两篇介绍:A为系统矩阵,B为控制(输入)矩阵,C为输出(感知)矩阵

能控性:需要考虑A 和 B;

能观性:需要考虑C 和 A。

 对于上述示例,系统状态是否由左右轮速度组合可控;

系统状态可否由传感器测量已知,干扰误差这节不涉及。

推荐阅读:机器人感知(视觉部分)讲座:https://blog.csdn.net/ZhangRelay/article/details/81352622


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思考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B)有关吗,与感知(C)有关吗,还是只与系统状态(A)相关呢?

依据书中讲解,分析上述两轮机器人模型的稳定性。


此文为初稿,待完善。

 

文章来源: zhangrelay.blog.csdn.net,作者:zhangrela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zhangrelay.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8828425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