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码当先,云聚金陵】华为云MVP周峥:气象预报是个技术活,大数据、超算、AI,缺一不可
天气,关乎地球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古时候,人们看天吃饭,如今,我们是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工作生活的准备,比如:
预测台风、洪水,给出预警,做好应急方案;
结合污染排放数据和大气流动预报空气质量;
海洋养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修改培养策略;
……
除此之外,国防、交通、保险、智慧城市等等领域,都依赖着气象数据。
在这样一个关乎民生的行业里,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这些技术,可发挥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华为云MVP周峥就是其中的技术践行者,他正带领着团队为国内气象行业带来一股温柔而不失力量的春风。
气象市场红利:5年翻20倍
2015年是气象领域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垄断的时代宣告结束,气象服务逐渐向商业公司开放。
有数据统计,气象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有20倍的成长空间,2025年将达到3000亿的市场规模。
对比之前7年翻一番的数据,市场开放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一大波新兴的创业公司涌入。2018年,周峥也毅然跨入了这波浪潮中。
在创立九方科技之前,周峥在气象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作为武汉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他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高级工程师,也担任过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部门主管、高级工程师。
周峥擅长系统结构设计、核心算法设计等,参与过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研发工作,论文发表、软件著作专利,各种国家级奖项,不一而足。
正是在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研究工作,促成了他的气象大数据创业。周峥带领原部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部”近20位同事探寻超算产业化与商业气象服务的商业化之路。
技术人才的强强联合,让这个从国家科研团队走出的创业公司,成功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公司盈利。
把预报做准确,实非易事
作为公司创始人&CEO,周峥带领核心研发人员,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结合超级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了国产自主的智能网格预报平台,在气象、海洋数值预报方面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以海洋数值预报为例,周峥介绍道,在海洋养殖方面,海水水流过急,海带就会冲断。如果温度过高,海参就会直接化成水了,如果温度突然太低,螃蟹就难以存活。
于是,他们通过“三维海洋要素智能预报系统”,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海产品养殖区域情况,不仅可预报海洋温度、盐度、海流这些信息,还可进行营养盐、海洋生物化学等要素的预报。
“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天气预报给报准。”看似这句话很简单,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周峥谈到,他们的定位是数据的生产者,而不是数据的搬运工。
所以,周峥和团队耦合了大气、海洋、海浪、海冰、陆面等多个气象预报模式,汇集了卫星、雷达、站点等多类数据,并结合数值预报、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技术,形成从气象预报到气象信息应用的完整产业能力与技术壁垒。
而且与多数气象公司不同的是,周峥和团队具备自研气象预报数值模式,以及直接加工源数据和应用的能力,这也是他们的杀手锏。
他们把数据和AI算法相结合,利用强大的算力推出准确度、精细度更高的气象预报数据,据了解,他们可将大气、海洋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进一步提升至分钟级更新和百米级网格水平。比如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周峥和团队已经做到准确度近90%;在厄尔尼诺现象方面,可以提前6个月预测等等。
周峥和华为云的合作,也让他们的气象预报能力更上一层台阶。比如,通过华为云高性能计算HPC集群打造大气污染预警系统。其中,HPC管理节点将计算任务通过SGE资源调度系统进行任务投递,集群内基于弹性云服务器搭建的计算节点承担主要计算任务,同时将所有处理结果存储在弹性文件服务,共享存储结果。
据了解,华为云HPC解决方案针对HPC Workload进行优化,实现HPC资源按需租用,能够帮助用户降低成本,提升气象预报的效率和准确度,帮助气象业务快速向智能化、云化、和数字化转变。
最后
深耕气象行业多年,通过历年的技术攻克,周峥和团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与资质。在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项,积累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26项。他们也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课题,发表大量科研成果。并加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国家海洋信息产业发展联盟、中国港口协会、华为解决方案伙伴战略合作计划。
未来周峥也将面向G端和B端客户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数据及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和华为云合作,基于自研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预报技术为行业客户提供更精细化、更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覆盖智能气象预报、大气环保、航运导航、金融保险等等领域。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