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终端中心仓”诞生记
“华为消费者业务海外50%、国内30%的货品都将从这个仓库发出去。”每当向别人介绍南方仓,我们总要小小地“炫耀”一把。
东莞大岭山下,这个面积相当于十个足球场大小的仓库,每天有数百台功能强大的机器设备,将大约20万个箱子打包,然后运到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终端类自动化物流中心,它将原华南七个仓库融合为一个全球中心总仓,存储能力提升至原来的1.5倍,大大减少各仓之间调拨的成本,提高了转库效率。一个订单从下单到完成发货,已经从原来的两个小时压缩至54分钟。
作为仓储人,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
规划设计之初:锵锵三人行
CBG仓储负责人 D sir
2016年7月,我转岗到消费者业务时,仓储部才刚刚成立。随着Mate7等旗舰机型的大热及荣耀的崛起,仅靠依托于集团的仓储和物流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消费者业务必须重新部署自己的仓储网络,而“南方仓”的孕育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笔。
刚开始,我们对“南方仓”的想法还仅仅是一个面积更大、容量更多的仓库,满足就近原则,支撑未来两三年华南等地区的产品交付。然而立项之前,我们考察了各产品领域仓储的现状,发现仅在深圳东莞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仓库7处,这些仓库地方分散,规模不一,且分属不同的产品线管理。也就是说,消费者一次性购买的不同型号产品,是从华南地区的各个仓库分别发出的。这样一来,需求要分别提给不同的仓库,如果遇上新品发布、双十一、618这种热门节日,发货效率很难得到保障。
一个产品从生产到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果把这比作一场接力赛,那我们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二棒”和“三棒”,必须派出最强、最快的选手,才能赢得这场比赛。因此,我们不只是要做一个更大、更好的仓库,更要想办法,把原有的仓库化零为整,建设一个自动化程度高、场景覆盖全、履行效率高的多功能综合物流仓。
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我找来了运输行业的老兵、有着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老胡,让他端到端拉通执行和管理整个项目,又找来仓储专家大兵,组建起了最初的三人规划队伍。
需求规划:抬眼看世界
南方仓项目负责人 老胡
2017年8月,南方仓项目正式启动。我被指定为项目负责人,和D sir、大兵一起,开启了南方仓的规划。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向全国顶尖的自动化仓学习。为此,我们跑了十几个城市,调研了几十个业界有名的自动化仓。
这番调研下来,我们都被业界的自动化程度震惊了:以“货到人拣选台”为例,以往操作员拿到订单,会走到对应的货架前,取出对应的产品,再回到操作台统一打包、出库。但通过自动化的技术,操作员只需要在固定的工位等货品到位,再核对订单进行拣选分类即可。
我和大兵开始对业务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共涉及17种业务场景、几十万条业务数据,我们需要从中找到业务的规律、痛点和真实需求。我们一边“贪婪”地学习各仓库的业务模式,思考着与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匹配性,一边也分析别人的先进理念与不足,探索着南方仓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智能生活馆场景为例。作为一个崭新的场景,其每单需求包含了几十甚至上百种产品型号,以往的人工拣选耗时耗力,如何实现自动化又保证准确性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兵在仓储论坛上看到了一篇关于Flow Picking的技术文章,敏锐地发现这个概念非常适合这种混包场景。他带领方案设计团队,将这个概念演化成一套完整解决方案:通过按灯和跨区域接力拣选结合的方式,让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产品,由不同的操作人员拣到一个周转箱中,实现无纸化和周转箱自动到人接力,减少人员的无效走动,大幅提升拣货效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场景的设计都经过千锤百炼。我们联合供应商40多人的博士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团队经过三个阶段的设计,累计澄清近百次,方案输出30余版,历时9个月,终于在2018年5月完成了终版方案。
商务谈判:“傻子”精神
南方仓项目采购负责人 小蕾
紧接着,项目进入了商务谈判与技术澄清阶段。早从1月份,我们就开始准备谈判的各种细节,包括场地、设备、IT、人员等,共涉及技术方案谈判8个模块、商务技术谈判3个模块等几百项明细要求。
如此复杂的业务场景,如何快速建立默契、各司其职尤为重要。幸运的是,我和D sir是相识多年的老同事,非常熟悉彼此的工作方式,D sir经常开玩笑地跟老胡说:“尽管给小蕾提要求,她都能搞定!”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还是咱仓储团队对业务场景的研究,对每一个条款的细扣,都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
那段时间,大伙儿一起在云谷办公室熬夜,尽量细化并规避每一条潜在的项目风险。很多场地的软硬件要求都是在这个阶段澄清的。比如消防、场地强弱电参数、地面承重、库内温湿度、库内外VI标识、办公室建设和办公家具样式……场地组负责的设备参数中,规定了选型必须在某几个顶尖供应商之间,甚至细化到电机品牌、堆垛机走行速度、设备效率等具体细节。
大家满脑子都是项目的事。D sir和小青家都在东莞,偶尔讨论结束得早,顺路捎上小青回一趟家,车上短短的一个小时,又是两人头脑风暴的好时机:我们对这个业务需求的理解是不是准确?有哪些忽略的细节,条款是不是要加上一个备注?好几次关键的澄清,都在路途中完成了。
当我们将400多项技术与商务条款拿到供应商面前,他们惊呆了:华为竟然将每一个场景、每一项设备、每一种服务都研究得如此透彻,简直比我们还要了解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从最初的6家意向供应商到3家投标供应商,再到最后选定最优的合作伙伴S,历时4个月,大小谈判和澄清会议近百场,而我们规划的条款几乎全部落实。这让项目组在工期、成本、质量方面都立于主动地位,后期的项目执行也都受益于这些成果。
建设实施阶段:较真和“争吵”
南方仓设备负责人 小张
2018年5月,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我作为设备模块的负责人,加入了这个团队。我在大家眼里是一个爱较真的人,与合作伙伴“吵架”,成为了我的“日常”。我认为,质量问题是原则和底线,丝毫不能退让,这个“恶人”我也只好一直当下去。
2018年10月,第一批设备到货。我发现立体库货架横梁出现掉漆的问题,立刻要求将整批货退回给设备供应商,也借此让供应商和设备厂家看到华为对于质量管控的态度。如此几番,设备的到场和安装质量越来越好,遇到问题供应商也能够非常自觉整改。
在整个自动化体系中,托盘承载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每一箱货品从入库到出库,都是“坐”着托盘出行的。我们观察到,有一些厂商会给木质的托盘刷漆以延长寿命,特别适用于南方潮湿的天气。因此规划之初,我们就加入了刷漆的需求。但等到设备入场时,供应商突然变卦了,提出刷漆可能对人体有害,要求我们取消这个需求。
起初,在供应商“有理有据”的描述下,D sir几乎就要妥协了,但我却坚持不让步。“一定有解决的办法!”那段时间,我找遍了网上的资料,分析各种油漆的成分,终于被我发现一种油漆,是某大型超市用来制作食物托盘的,而且在预算范围内!这下影响人体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我们的托盘也得以拥有醒目的黄色“外衣”。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事不鉴不清,理不辨不明。双方团队虽然偶有争执,但是目标一致,这也是我们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这么大的项目建设的法宝。在后来的庆功会上,我主动找到几位经常“吵架”的供应商伙伴敬酒,相逢一笑泯恩仇嘛!
联调阶段:300人大作战
南方仓联调负责人 晓杰
2019年2月16日,设备、系统、业务的联合调试正式启动。这是运营上线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前期设备的安装、系统的开发是独立完成和单机调试的,但自动化仓库的运行任务是由订单驱动的,这就需要将分散的神经整合成一个超级中枢,用它来指挥所有的设备。
听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南方仓共涉及17种业务场景,测试数据要从上游ERP系统和订单系统拉通过来,要覆盖所有的业务场景和功能验证。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效率目标都要在这个阶段检验出来。
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锁定了联调的总目标与通过标准,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梳理业务场景130余个,测试用例1400余条,整理成文档。
然而联调开始后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以货品入库场景为例,一条数据需要经过6套系统设置与操作才能到达中心仓,再在中心仓完成所有的拣货、理货、录重交单、跑运输指令、发运等工作才能集成到位。这种端到端的拉通需要1个人掌握10套系统的测试操作,一批单的拉通周期至少要半天时间。
我带着数据拉通团队,每天看数据看到眼花,精神还要高度集中,稍不留神拉到的数据有一点设置错误,就可能与测试场景不符。一个阻塞会影响1天的测试进度,系统测试和开发人员经常接收着全仓库目光的注视,承受着巨大压力。
为了还原真实场景,我们还从逆向仓库要来了数万个报废彩盒,48小时不间断地模拟实际业务,以此来测试设备运转的可靠性、抗压性;同时也让作业人员熟悉自己的操作和站位,保证流程开展有序,进而检验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流量均衡性。
在4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和供应商伙伴共300多人一起争分夺秒,每天测试到深夜,测试数据多达1.4万余条,记录跟踪与关闭解决问题单近500条。4月2日,联调如期完成。
运营交付:痛并快乐着
CBG仓储负责人 D sir
联调过程虽然尽可能充分地进行了实物模拟,但当业务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才体会到模拟和真实生产的巨大差距。
新自动化仓上线之前,一般会有3个月的试运营,之后批量搬迁,经过爬坡,最后达到预计产能。而南方仓一上线就置于重载之下。一个半月,我们搬迁了13000个栈板,700车次,并要求搬迁次日即恢复交付能力。一边忙交付,一边忙搬迁,战线长,人员多,要协调和组织的事情自然就多。这个时候设备和系统发点脾气,人员不熟练闹点异常,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记得有一天晚上,某个流程节点又卡住了,我知道第二天要发往J国的那批货肯定发不出去了,可预知的客户投诉,让我感到崩溃。凌晨两点多,我一个人在办公楼外的角落里,恍惚地抽完了一包烟。做了这么久的准备,到了真正亮剑的时候,居然卡壳了……该怎么办?一时间绝望和巨大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交付的领导老宋突然给我打来电话,问清楚情况后,给了我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在心里给自己鼓鼓劲,决定再搏一把。
我把供应商华南区乃至全国的仓储力量翻了个遍,要求最精英的管理团队和骨干来现场支援。又把兄弟部门有仓储经验的人才都找到并加入项目组中,采取按区域、按业务模块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的方式,进行流程优化和能力建设。现场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所有人一起动手打包,目标只有一个,确保交付!
南方仓的整个建设期,项目的办公环境非常艰苦。没有食堂,兄弟们就蹲在仓库外的坡道上吃快餐、泡面;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我们就在仓库内划区办公;没有办公桌,就拿黄色托盘当临时办公桌……
从4月底开始,大部分的兄弟和我一样,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住都在仓库,衣服经常三四天没有换。有一次,我老婆在家煲了银耳雪梨糖水,专门放了枸杞、人参,开车送来仓库。我嘱咐大家都尝尝,自己赶着去了仓库,回来锅都洗干净了,自己没能喝到一口。
“五一”期间,交付压力依旧很大,大多数兄弟都坚守在现场不能回家,家属们就主动来到“荒山野岭”看望,白天就在酒店等候,晚上才能有一点时间团聚。我们的供应商伙伴也都非常给力,陪着我们在现场冲锋陷阵,最艰难的任务都是抢着干,让我非常感动。
经过几个月的上线运营,南方仓交付能力从最初的600多单/天达到了2400单/天,订单每天基本日清日结,交单及时率达到了97%。
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但我们已经不害怕、不崩溃了。我们有信心,把南方仓建设成业界、乃至全球顶尖的终端类自动化物流中心。
我们每一个人,能在这样一个项目中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一定也是最骄傲、最快乐的事!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