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之路》 —2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驱动力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12/19 19:05:16 2019/12/19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书中第2章,第2.1.1节,作者是新华三大学 。

第2章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驱动力

数字化能够成为行业的热点及共识,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新兴技术涌现,企业和机构需要主动了解新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新兴技术的影响来进行详细的评估。尝试回答如下的问题,将帮助组织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兴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这种新兴技术是否会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

是否有助于包装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

是否会有助于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

是否会改变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协作方式?

应用新兴技术会带来多少收益?

如果竞争对手率先使用这种新兴技术,将会对自己有何种影响?

应用这种新兴技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什么时机是应用新兴技术的最佳时间点?

……

我们通过对最近五年的技术热点进行回顾,就可以看到以下的大多数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可以主动考虑引入,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就是目前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大数据

可穿戴用户接口

复杂事件处理

内容分析

内存数据库管理系统

设备间通信服务

移动健康监控

近场通信

网状网:传感器

云计算

虚拟现实

内存分析

生物特征识别

消费级车联网

位置情报

语音识别

相信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不同场景里看到这些技术的应用,相应地这些技术也促进了特定场景的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苹果手机用NFC实现手机支付、工业互联网兴起、Spark等继Hadoop后爆发式增长、人脸识别成为机场安检的手段、自然语言交互的应用涌现等。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让每一个人、每一个设备都成为重要的数据源,而这些丰富多样的数据所隐含的价值无比巨大。

在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中,企业可以借助众多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洞察。最常见的场景是通过多种数据源的集成与分析,构建用户画像以实现精确营销、信用评级、金融风险管控等工作。所以就大数据而言,其重要性在于帮助企业发现并分析不同数据源的逻辑联系。

面对丰富的数据源及海量的数据,除了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外,人工智能借助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为数据价值的发现带来了新的能力。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计算形式,它使得机器具有执行认知的功能。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会学习如何对某个结果采取行动或做出反应,并在未来能够对相似的问题采取相同的行动。于是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决策、执行的模式。

如果说当初业界都在推进的信息化将IT与业务紧密结合,使得业务可以产生相关的数据继而提升该业务的发展,那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则是从数据出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业务进行改造和创新。数字化的关注点便是进一步借助已经颇为丰富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深度学习和挖掘,进而创造出新的业务和产品。

2.1 云计算:业务敏捷的基石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的快速更迭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持续提升。这种需求不仅表现在资源的灵活调度方面,也表现在软硬件资源的快速交付及应用快速开发方面。AWS是著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者,其IaaS平台的推出使得轻易获取超级计算资源成为可能。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使用者就可以从AWS的巨大资源池里获取所需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而最早推出CRM云服务的Salesforce,则成为SaaS和PaaS的代表。

中国已经进入云计算发展的高潮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成长的带动下,成为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中坚力量。它不仅取得了技术层面的巨大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2.1.1 云计算模式与服务

从实质上讲,云计算其实是IT系统的集大成者,涵盖了软硬件的各个方面。业界对云计算的描述最广为接受的是NIST所提出的模型,其中对云计算做了体系化的梳理:

基本特性。广泛的网络访问、快速弹性、可度量的服务、按需自服务及资源池化。

服务模式。其中:SaaS是通过网络直接使用软件而无须专门开发此类软件;PaaS是提供基础架构的组件及开发接口和运行环境,使得开发团队能够快速构建、分发和运行应用程序;IaaS是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池化,通过自服务门户让客户可以便捷使用。

部署模式。其中:公有云是云服务提供者拥有所有软硬件资产,使用者将数据导入其平台以运营企业的应用程序;私有云是企业完全拥有所有资产和数据,在自有的平台内使用;混合云是企业根据业务的关键性和数据的敏感性,同时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社区云是由若干企业或者组织共同构建,仅限于特定企业或组织间使用的公有云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