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理论与实践》 —3.5.5 第5层:未来模型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软件架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第3章,第3.5.5节,作者是李必信 廖力 王璐璐 孔祥龙 周颖。
3.5.5 第5层:未来模型
第5层是一种设想,这一设想中只有模型,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的达成需要前四层技术都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高层次的方法虽然在方法论上较先进,但是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并不一定比低层次的建模方法更优秀。Werner Heijstek等人设计了一项实验[81],以比较图形化方式和文本化方式在软件架构设计决策交流方面哪个更为有效,其中图形化方式采用的是UML,而文本化方式采用的是自然语言描述,参与者是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47名成员。研究结果表明,以UML为主导的方法和以自然语言为主导的方法都不能被证明是更为有效的对软件架构设计决策进行交互的方法,并且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参与者,这种图形化方式并不能消除其在文档中提取信息的困难。Soni等人在1995年对11家工业系统进行调查发现,非形式化和半形式化的技术被结合用来描述软件架构[82],其中非形式化的图表和自然语言可以用来描述很多形式化图表也不能描述的架构。他们指出,即使用形式化符号表达,但辅以非形式化和一些图表也可增强对形式化模型的理解。只有将各个层次的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完备、精确的模型,才能利用模型直接生成全部代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