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与芯片ESD防护的协同设计》 —1.3.2 ESD电压抑制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11/22 21:42:38 2019/11/22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系统与芯片ESD防护的协同设计》一书中第1章,第1.3.2节,作者是[美]弗拉迪斯拉夫·瓦什琴科(Vladislav Vashchenko) [比]米尔科·肖尔茨(Mirko Scholz),韩雁 丁扣宝 张世峰 译。

1.3.2 ESD电压抑制

片外防护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基于分立ESD脉冲钳位元器件,后者起着与片上防护钳位类似的作用。由于有机会在ESD防护网络中选用不同的PCB元器件,这显著增加了片外防护策略的能力。因此,通常片外ESD防护策略类似于片上两级或多级分布式网络。初级端口防护通常依赖有源ESD防护器件,同时,二级网络元器件由PCB上无源或片上有源元器件构成(图1.21)。

片外防护可以有很多选择,包括隔离和滤波电路以及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组件。抑制组件的种类包括多层压敏电阻、硅二极管或基于聚合物的抑制器。

image.png

系统级ESD防护仅在IC外部引脚上实施,外部引脚通常包括与系统端口相连的IC的输入、输出和电源引脚。内部引脚通常不需要额外的片外ESD防护。IC外部引脚的ESD防护概念集中于系统级分立的片外ESD防护器件,它们放置在电路1从输入端、电源端到地的通路中,与此同时,电路2仍然没有连接到任何系统端口(图1.22a)。

图1.22b给出了一个RF应用的缓冲放大器的系统级ESD防护实例。它使用了片上ESD二极管DESD、电源钳位PC和片外TVS。放大器的RF输入用一个TVS二极管在系统级上进行防护。电源引脚VCC正极和VEE负极用具有去耦电容的板级电源网络进行防护。放大器输出引脚视为内部引脚,不需要系统级ESD防护装置。

image.png

抑制元器件通过将ESD电压钳位到一个安全水平来对被防护电路进行防护。抑制器通过与信号线的并联连接来对ESD电压进行钳位(图1.23),并将大部分ESD电流从被防护芯片分流到适当的参考总线上。

必须考虑TVS的内在电学特性,不仅是尺寸大小、输出引脚、泄漏电流,而且必须包括钳位电压波形。不同的TVS,其内部IC引脚上的电压波形可能完全不同,这直接影响到ESD的合格水平(图1.24)。

ESD防护的最终结果与在同一网络中片外和片上ESD防护元器件的工作有关。最简单的情形,可以在防护网络的片外和片上防护部分之间增加额外的隔离电阻,以限制流进片上ESD防护电路的电流(图1.25a)。多级ESD防护的更有效的设计例子结合了TVS二极管、去耦电容(Cx)和铁氧体磁珠(FB)(图1.25b)。在这一网络中,TVS元器件仅将部分ESD电流分流到地,与此同时,去耦网络中的无源元器件作为剩下的残余电流的过滤器。

从成本和性能的角度,系统级板上的ESD防护元器件的数量必须要缩减。这样,一种合乎逻辑的方法是系统级ESD防护结构的片上实现(图1.26)。片外和片上ESD防护策略的折中取决于所需要的片上面积与PCB元器件装配成本之比。

image.png

因为分立,元器件本身的成本相当低,所以上述后一项通常是成本的主要成分。在宽度线性缩放的假设下,具有5 mA/μm固有电流容量和能通过2 kV HBM的ESD钳位器,必须设计为至少13倍宽以便能通过8 kV的IEC 61000-4-2之应力。除了较大的ESD钳位尺寸外,为了安全地将较高的系统级ESD应力电流输运至防护装置,金属布线也需要改进。但较大的器件和金属面积伴随着整个寄生电容的显著增加。下一节将更多地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image.png

第3章从防护器件的角度,更加详细地描述了系统级引脚的片上防护设计。具有片上和片外防护器件的外部IC引脚的系统级ESD防护在第5章中论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