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设计之道:探寻硅谷科技公司的体验设计策略》 —3.2.3 阶段三:发展

举报
华章计算机 发表于 2019/11/22 20:35:09 2019/11/22
【摘要】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计算机《硅谷设计之道:探寻硅谷科技公司的体验设计策略)》一书中第3章,第3.2.3节,作者是王欣(Jason Wang)。

3.2.3 阶段三:发展

在前文介绍的“用户体验创意流程”图中,左边菱形的产出是“清晰定义的问题”。这个产出同时也是右边菱形的开始。设计团队此时可以开始根据问题陈述,开始构思(ideate)设计方案。这个阶段如图所示又是一个“打开思路”的阶段。前面我们已经把问题聚焦到一个清晰定义好的范围内,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会有缤纷各异的思路去解决。在这个章节我们就先省略各种设计活动,去引导设计团队发散思维寻找思路,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和案例进行逐一讨论。这里的“构思”(develop),是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阶段的发展是一个快速试错寻找道路的过程。在硅谷的公司人们常常说“失败趁早,失败要快”(fail early,fail fast)。这个核心概念是,如果一个问题有某一种解决方案是最合适的,找到这种方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想出尽可能多的选项,用最低成本的方法试错,淘汰明显不合适的,拿种子选项做测试,筛选出最终方案。Facebook的设计团队相信在构思阶段要“让人信服地失败”,说的就是严谨对待这个过程中的种子选项,设计团队能够清晰阐述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让测试结果来做出选择,同时让团队可以学习到为什么其他方案失败了,由此对以后的设计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师此时进入的设计产出模式,是以“试错”和快速迭代为目的的。此刻的关键词是“低成本”与“快速”。谷歌风投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他们帮助其投资的公司Savioke在构思酒店机器人时,一共只用了5天时间。他们需要快速发现这个产品的潜在风险,并且用最“低成本”与“快速”的方法(1天的时间做了一个简易的机器人原型)去测试这些风险。

斯坦福大学D School的设计流程中提到,在产生足够的思路和设计原型以后,紧接着就要做测试(testing)了。在测试阶段,有这几个重要的思路:

向用户解释足够的上下文,但是不要去解释产品的功能和目的,要让用户自己去探索和体验。

要构造一个完整的体验让用户来测试,有一个完整的“目标-方法-结果”的闭环,不能只测试一个局部的环节。

可以见得在构思阶段里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测试的。在做原型的阶段,要在不同方案均匀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让方案之间可以比较(定义常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

在测试阶段,让用户去比较不同的方案,给出反馈。在这个“做原型-测试”的反复过程里,我们得以再次提炼我们之前在定义阶段的“观点”。

用橙子通信的例子,假设通过一系列设计活动我们可以快速构思一个新的实时视频会议功能,一个新的知识库系统在用户打电话前对用户提供智能帮助,一个新的聊天机器人,和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培训工具。设计团队对这些构思画了一些原型图,并且使用原型设计软件做了几个方案的原型去测试。测试中设计团队着重比较方案对效率的提升和时间的节省。最后发现用户对人工智能相关的解决方案反馈最好:无论是聊天机器人回答简单的问题还是使用人工智能去培训客服人员,这个思路能在不增加人力投入的情况下提高整个客服团队的效率!此时我们计划六个月完成的项目已经过去两个月,虽然我们并没有任何实质的设计产出,但是我们深入地探索了问题并且快速尝试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找到了清晰的问题陈述和方案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转载文章,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huaweicloud.com
  • 点赞
  • 收藏
  • 关注作者

评论(0

0/1000
抱歉,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暂不支持该操作

全部回复

上滑加载中

设置昵称

在此一键设置昵称,即可参与社区互动!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

*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